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史上的76个经典故事

心理学史上的76个经典故事

《心理学史上的76个经典故事》读后感
《心理学史上的76个经典故事》通过一个个涵盖了不同方面的心理学故事,从其产生之初的故事讲起,让我们了解了心理学是如何出现的,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进行了有趣的剖析,也介绍了心理学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经典人物,融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于一体。

心理学涵盖的方面十分广阔。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在帮助其弟子获取知识方面从不一味说教,而是采取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通过向弟子们提出问题来引导他们自己去一步一步地发现真理,运用辩证法,让我们从推理中获取存在于我们自身的知识。

是“意识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意识”这些哲学史上的问题也是心理学的一部分。

本以为“通感”只是一种文学上的修辞手法,但没想到真的有对这一现象的科学解释,有心理学家认为:任何感觉神经都可以传导任何种类的感觉数据至大脑。

盲人虽然没有视力,但仍能“看到”前方的道路。

在他们面前有一堵墙,他们能感受得到,但堵住了他们的耳朵,他们却不能感受得到。

从中我也了解到了“印刻”这一动物的生存本能。

即小动物在出生之时,眼睛睁开的那一刻,它们会将第一眼看到的可活动的事物作为它们的“妈妈”,还真是有趣的现象。

所以我们人类的小孩在刚出生的时候,妈妈应该多和他们相处,这样才能增进他们彼此的联系。

心理学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有句俗话叫三岁定终生,环境以及周围人对小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对孩子的培养更大的是从兴趣出发,而不是通过物质方面或惩罚,只有兴趣才能使他们不厌其烦,才能持之以恒。

教育创造出专业知识,同时也创造出功能性粘滞。

这里的功能性粘滞是指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常见但很严重的障碍,如果认定某物体具有专门用提,就很难看出它还有其他的用途。

就像是画笔一般都是用来画画,镰刀就是用来割稻草,而问一个孩子却能得到五彩缤纷的答案。

我们很可悲的都形成了思维定势,于是现在许多大学教育提倡跨学科研究,提倡交叉学科研究,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克服“功能性粘滞”……
从这本书里,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一些生活现象也有了更多科学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