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

按照我省“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求,至2010年,我省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缺口在8万左右,而每年仅有2.2万人供给量,各行业的信息部门都急需网络规划、组建、运行、维护的高技能人才,这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一、建设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1994年就开始招生,是黑龙江省首批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目前该专业现有在校生229人,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5.2%,专业对口率为85.4%。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2.5+0.5”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具有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具备基本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

二、建设目标
深化与IT行业、产业合作,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3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网络工程师的职业能力需求,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融教学做、培训认证、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网络实训基地;打造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经过2-3年的努力,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辐射能力强的省内教学改革试点示范专业。

(一)创新“311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与联想集团、惠普集团、锐捷网络的合作,采取“校内培养+企业培训+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争取全程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

2009年本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240人。

(二)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网络工程师的职业能力为依据,以“组网、管网、用网”核心能力为标准。

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

(三)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培养在本专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1人,聘请具有企业经历的高级工程师2名,培养骨干教师2名,使双师比例达到95%以上。

2009年力争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为院级教学团队。

(四)进一步完善实训室功能,提升实训室的专业技术和企业文化内涵建设。

新建2个、扩建2个校内实训室,新增校外实习基地3个,使其校内外实
践条件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五)拓展横向联系,积极为社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网络建设提供服务。

至2010年,成立1个技术服务中心、技术支持企业10余家、职业技能培训200余人次。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措施
(一)深化与联想集团、惠普公司、锐捷网络等龙头企业合作,创新“311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见表3.1.1。

表3.1.1 “3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能力培养依托于联想集团、惠普公司等企业。

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承担技能训练任务,使学生熟悉职业环境,积累职业经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在企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顶岗实习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结合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指派校内教师深入一线,掌握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

聘任企业技术骨干、企业行家为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指导,培养职业能力,并作出综合评价。

(二)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培养“组网、管网、用网”为核心能力的优质网络课程。

1、打破原来的课程体系,以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组网、管网、用网”的核心能力为标准,确定课程体系主线和相应课程,使学生按照基于网络工程师的工作过程逐步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培养职业素质。

见图3.2.1。

2、建设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
以专业教师为主,由行业专家和企业工程师参与,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课件、立体化教材、职业认证试题库、教学资源库等。

将《网络服务器配臵与管理》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将《网络设备配臵与管理》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见表3.2.2。

表3.2.2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与资金分配表
(三)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
培养1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

通过培养锻炼使其在高职教育理论研究、技术应用、解决行业技术难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诣、成为专业带头人。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从知名企业中聘请2名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的网络工程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

通过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和课程建设学习培训,提高其职业教育和课程开发能力。

培养2名骨干教师,参加联想集团、锐捷网络等企业锻炼3个月以上,参加国内进修和师资培训。

通过学习与培训,每位骨干教师获得至少1个行业资格认证证书,承担1门专业课程建设,主持1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2篇,参与2
次以上对外技术服务。

通过以上方式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3、兼师教师队伍建设
从联想集团、锐捷网络等知名企业中聘请行业专家和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优化团队专兼结构。

兼职教师负责学生职前培训、指导学生校外实习,参与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工作。

表3.3.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
(四)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新建3个实训室、扩建1个实训室。

持续与联想集团校企合作密切关系,新建联想阳光雨露实训室;强化与Cisco 公司的紧密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企业捐赠设备和获得采购优惠,新建网络安全实训室,增加信息安全和网络管理实训内容;与MICROSOFT公司技术支持中心合作,扩建网络系统实训室;新建网络工程实训室,增加模拟真实环境综合布线和网络测试实训内容,尽早成立Fluke网络测试实训基地。

见表3.4.1。

表3.4.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明细表单位:万元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深化与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新建联想阳光雨露、大庆科瑞尔思、锐捷网络3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企双方签定合作协议,学院每年为实习企业提供相应的实习经费,企业接受学生校外实习和教师挂职锻炼,企业工程师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企业优先接纳优秀毕业生就业。

3.校内外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内涵建设
按IT企业管理模式,制定实训管理制度和校内外实习基地的运行机制,通过企业文化图版宣传、企业产品展示,构建与职业活动相一致的职业氛围,提升实训基地的文化内涵建设水平,探索与企业有机融合的方式与途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表3.4.2实训基地环境建设预算表
(五)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加强社会辐射和技术支持。

1.建立“联想阳光雨露售后技术中心”,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2.开展“中小型企业”技术支持服务。

发挥专业教学团队的师资优势,与华泽网络、同庆网络等企业进行互补。

按照企业的要求培训职工,积极参与合作企业的项目开发,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3.拓展横向联系,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师资力量,积极为哈尔滨市政府、哈尔滨工大设计院、黑龙省统计局进行技术服务,使其对电子办公信息化建设的推动起到促进作用。

表3.5.1 社会辐射能力资金预算表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建设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重点建设专业,带动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电子
信息技术专业共同提高发展,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局面。

同时各专业也可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使专业群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一)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进一步完善2.5+0.5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深入合作。

(二)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引进专业带头人1人,培养骨干教师2人;软件技术专业培养或引进专业带头人1人,培养骨干教师2人;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培养骨干教师2人。

(三)专业群课程建设
建设《DELPHI程序设计》、《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2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院级精品课程。

表4.3.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建设投资计划表
五、预期效果与标志性成果
(一)预期效果
1、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2、社会服务效果明显
3、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二)标志性成果
1、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省内试点示范专业。

2、建设优质工学结合课程2门,其中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

3、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打造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培养院级教
学名师1人。

4、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院级教学成果2项。

5、成立联想阳光雨露售后技术中心,在黑龙江地区起到示范作用。

六、项目建设进度及验收要点
项目建设进度及验收要点见表6.1.1
七、项目资金预算
项目建设资金预算见表7.1.1
表6.1.1项目建设进度及验收要点表
表7.1.1项目建设资金预算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