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用建筑构造基础111

民用建筑构造基础11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 建筑物的分类 2. 按建筑物高度或层数分类 (1)民用建筑
(2)工业建筑 一般分为单层厂房、多层厂房、高层厂房及混合层数的厂房。
1.5 建筑物的分类
3. 按建筑结构的材料分类 (1)砌体结构。 (2)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 (3)钢结构。 (4)钢-钢筋混凝土结构。 (5)木结构。
1.5 建筑物的分类
1.5 建筑物的分类
4. 按建筑结构的承载方式分类
(1)墙承重结构。 (2)柱承重结构。 (3)空间结构。
1.5 建筑物的分类
4. 按建筑结构的承载方式分类
(1)墙承重结构。 (2)柱承重结构。 (3)空间结构。
1.6 建筑物的等级划分 不同用途、不同规模的建筑物,其重要性程度以及发生问题可能会出现的影响
1.6 建筑物的等级划分
2.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标准,它由组成建筑物
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最低值决定。 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
不应低于一级。 B)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
低于二级。 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
1. 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2. 有利于结构和建筑方面的安全。 3.适应建筑工业化和施工的需要。 4.注重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综合效益。 5.注重美观。 综上所述,应当本着满足功能、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确保 安全、美观大方、符合环保要求的原则,对构造方案进行比较 和分析,做出最佳选择。
1.5 建筑物的分类
1.3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1)作用在结构上的外力作用 房屋结构上的作用是指使结构产生效应的各种原因的总称,
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指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荷 载;间接作用指使房屋结构产生效应,但不直接以力的形式出 现的作用,例如温度变化、材料的收缩和徐变、地基变形、地 震等。 (2)自然界的其他影响
1.8 建筑定位轴线的确定
1.墙承重结构定位轴线的 标定
(1)承重外墙的定位轴线: 一般自建筑物顶层墙身距墙 内缘半砖或半砖的倍数处通 过也可自顶层墙厚度的1/2处 通过。 (2)非承重墙的定位轴线: 除可按承重外墙布置外,也 可与顶层非承重外墙内缘重 合。 (3)内墙无论承重与否,定 位轴线一般均自顶层墙身中 心线处通过。
建筑形象。 建筑的艺术形象是以其平面空间组合、建筑体型和立面、
材料的色彩和质感、细部的处理及刻画来体现的。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可能对建筑形象有不同的理解,但建 筑的艺术形象仍然需要符合美学的一般规律。
1.2 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及作用
一般民用建筑是由 基础、 墙或柱、 楼地层、 楼梯、 屋顶、 门窗、 其它附件 等主要部分组成。
3. 按建筑结构的材料分类 (1)砌体结构。 (2)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 (3)钢结构。 (4)钢-钢筋混凝土结构。 (5)木结构。
1.5 建筑物的分类
3. 按建筑结构的材料分类 (1)砌体结构。 (2)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 (3)钢结构。 (4)钢-钢筋混凝土结构。 (5)木结构。
1.5 建筑物的分类
1.8 建筑定位轴线的确定
2.框架结构柱的定位轴线 的标定
框架结构中间柱的定位 轴线一般与顶层柱中心线重 合。边柱定位轴线除可同中 间柱定位轴线标注外,为了 减少外墙挂板规格,也可沿 边柱表面,即外墙内缘处通 过。
1.8 建筑定位轴线的确定
3. 结构构件与竖向定位 轴线的标定
在多层建筑中,一般常 使建筑物各层的楼面、首层 地面与竖向定位轴线重合。 必要时,可使各层的结构层 表面与竖向定位轴线重合。 平屋面(无屋架或屋面大梁) 一般使屋顶结构层表面与竖 向定位轴线重合。
面和严重程度也不同。 考虑经济性、安全性等诸多因素,有必要对建筑物进行分类和分级,并确定
相应的标准。建筑物的类型、耐久年限和耐火等级等,都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建筑 构造方式,建筑的等级是建筑设计从方案构思直至构造设计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要 的设计依据。
设计使用年限是设计规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只需正常维修(不需 大修)就能完成预定的功能,即房屋建筑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 护的情况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
1.6 建筑物的等级划分
民用建筑的 耐火等级可分为一、 二、三、四级。不 同等级建筑相应构 件的燃烧性能和耐 火极限不应低于表 1-3的规定。
1.6 建筑物的等级划分
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的允许建筑高度或层数、防火分区最大 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 -4的规定。
1.7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为了简化定型构件的类型,使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 工厂化、施工机械化,我国制定有《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T 50002—2013),用以约束和协调建筑的尺度关系。
1.1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建筑功能 是人们建造房屋的具体目的和使用要求的综合体现,对建
筑的结构形式、平面空间构成、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尺度、形象 产生直接的影响。
物质技术条件 是由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如给排水、采暖通风、
电气、卫生、运输等设备)构成的,建筑材料又构成了不同的 结构形式,把设计图纸变成实物还需要施工技术的保证,所以 物质技术条件是构成建筑的重要因素。
2. 导出模数由于建筑中需要用模数协调的各部位尺度相差较大,仅仅靠基 本模数不能满足尺度的协调要求,因此人们在基本模数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相互 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导出模数,包括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A) 扩大模数 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水平扩大模数基数为 3M、6M、12M、15M、 30M、60M,其相应的尺寸分别是300 mm、600 mm、1 200 mm、1 500 mm、3 000 mm、6 000 mm。 竖向扩大模数基数为3M、6M,其相应的尺寸分别是300 mm、600 mm。 B)分模数 是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分模数基数为 M /10、M /5、M /2,其相应的 尺寸分别是 10 mm、20 mm、50 mm。 3.模数数列及应用模数数列是以选定的模数基数为基础而展开的模数系统, 它可以保证不同建筑及其组成部分之间尺度的统一协调,有效减少建筑尺寸的 种类,并确保尺寸具有合理的灵活性。
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起,至失去承载能力、完整性或隔热性 时所用时间,单位为小时。
燃烧性能,是指建筑构件在明火或高温辐射的情况下,能 否燃烧及燃烧的难易程度。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可分为一、二、三、四级。不同等级 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1-3的规定。
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的允许建筑高度或层数、防火分区最大 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 -4的规定。
民用建筑构造基础
1 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主要研究 民用建筑的构造及组成,研究各组成部分构造原理和构造
方法。 构造原理
主要研究各组成部分的要求,以及满足这些要求的理论; 构造方法
研究在构造原理指导下,用建筑材料和制品构成构件和配 件,以及构配件之间的连接方法。具体阐述基础、墙体、楼梯、 门窗、楼地层、屋顶的特点,构造原理,构造方法及要求。
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空间、建筑构配 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1.7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1. 基本模数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单位,其数值为100 mm, 符号为 M,即 1M =100 mm。整个建筑物及其一部分或建筑组合构件的模数化 尺寸应为基本模数的倍数。
1. 按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分
(1)民用建筑民用建筑是指供人们居住、生活、工作和学习的 房屋和场所。一般分为以下两种:
A)居住建筑供人们生活起居的建筑物。 B)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各项社会活动的建筑物。
(2)工业建筑工业建筑是指供人们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用房 (一般称为厂房)。
(3)农业建筑农业建筑是指供农业、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 筑,如温室、畜禽饲养场、种子库等。
1.8 建筑定位轴线的确定
定位轴线是确定房屋主要结构或构件的位置及其尺寸的基准线。为了统 一与简化结构或构件等的尺寸和节点构造,减少规格类型,提高互换性和通用 性,以满足建筑工业化生产的要求,人们规定了定位轴线的布置以及结构构件 与定位轴线联系的原则。
定位轴线的具体位置,因房屋结构体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定位轴线之间 的距离(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制的要求。在模数化空间网格中,确定主要结 构位置的定位线为定位轴线。
房屋要经受日晒、雨水、冰冻、地下水的侵蚀等影响,因 而,房屋要在相关部位采取保温、隔热、防水、防冻等构造措 施。 (3)人为因素 人们从事的各种活动影响房屋的构造,如机 械振动、化学腐蚀、爆炸、火灾等。因此,房屋在相应的部位 要采取防震、耐腐蚀、隔音、防爆、防火等措施。 (4)技术和经济条件
1.4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4. 按建筑结构的承载方式分类
(1)墙承重结构。 (2)柱承重结构。 (3)空间结构。
1.5 建筑物的分类
4. 按建筑结构的承载方式分类
(1)墙承重结构。 (2)柱承重结构。 (3)空间结构。
1.5 建筑物的分类
4. 按建筑结构的承载方式分类
(1)墙承重结构。 (2)柱承重结构。 (3)空间结构。
3. 按建筑结构的材料分类 (1)砌体结构。 (2)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 (3)钢结构。 (4)钢-钢筋混凝土结构。 (5)木结构。
1.5 建筑物的分类
3. 按建筑结构的材料分类 (1)砌体结构。 (2)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 (3)钢结构。 (4)钢-钢筋混凝土结构。 (5)木结构。
1.5 建筑物的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