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
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 人素质、教养的体现, 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 公德的体现。
更是 城市的脸面,更是 国家的脸面。
所以 我们作为具有5000 年文明史的“礼仪 之邦”,讲文明、用 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的小学生。
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
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
试想假如全国每一个校园都共同创建文明校园,那么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将会大大加强,祖国的未来一定是繁荣昌盛、灿烂辉煌!
在我
们
的校
园内
、楼梯上总能见
到
与我们美丽
的校园
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
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
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
搡习以为常;还
有部分同学
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
有个
别
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
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
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
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
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
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
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
人。
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
有了世界上
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1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
、讲文明,重礼仪。
3
、讲文
明语
,做文明事,
当文明
人。
4,
微
笑是打开心
锁的钥
匙。
5
、文明礼仪,
从我做起。
6、不
学礼,无
以立。
7、
文明礼仪,从我做
起。
8
、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9
、愤怒从
愚蠢
开始
,以后悔而告终。
10
、礼
仪、礼节、礼貌、文明、文雅、文化。
11、
礼仪是一种文明规范,礼仪是一种素质修养。
12
、礼仪体现的细节,细节展现的是素质。
13
、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
的美德。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
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
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
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
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
1、 恶语伤人三春寒,良言一句暖三冬。
2、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3、 品行不好的人容易犯罪,犯罪的都是品行不好的人。
4、 人生关键的几步是12至18岁。
5、 不好学的人、无知的人是最危险的人。
6、 知耻方能有所不为,励志才能有所作为。
家庭礼仪,指的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用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而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和礼节、仪式的总称。
“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却一样幸福。
”这里所说的幸福是建立在礼仪的基础上的。
“相敬如宾、白头偕老”阐明的就是夫妻间也要有礼节才能幸福一辈子的道理。
“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可见“和”是关键。
这个“和”重要的作用。
简单地说,家庭礼仪是维持家庭生存和实现幸福的基础,家庭礼仪能调节家庭成员之间达成和谐的关系,家庭礼仪也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发展。
我国是历
史悠久
的文明古国
,几千年来
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这从礼纪中就可得出这样的结论.
整个东亚及东南亚的文化的精华均是传承华夏文明就是确证.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
礼仪之邦
”
之称,
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
,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
“礼”
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
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
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人人从我做起来 要让大地绿起来, 要让天空蓝起来, 要让江河清起来, 要让空气净起来, 要让花儿开起来, 要让鸟儿唱起来, 要让环境好起来, 人人从我做起来。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
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
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
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现试分述如下:一、尊老敬贤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
一些古籍,对于同长者说话时的声量,也作了明确的要求。
如
《养蒙便读》说:“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注:
《养蒙便读
·
言语》)。
《弟子规》又说:“
低不闻,却非宜”。
总
之,上至君王贵族,下达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各种
方式表达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重要标志。
任何形态的社会,都需要尊敬老人。
不仅因为老人阅历深,见闻广,经验多,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理应受到尊敬;
同时,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青年人的体贴、照顾和帮助。
作为一个有礼貌的现代青年,对长者和老人,应该做到:路遇主动
谦让,乘车主动让座,在商店、戏院等公共场所,应尽量考虑到为老人创造方便条件。
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
三顾茅庐”。
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便不厌其
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
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
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礼仪所涉 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
“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 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
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 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
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 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
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育才小学
吴云巧
20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