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定义】
胸腔闭式引流就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以重力引流为原理,使液体、血液与空气从胸膜腔排出,并预防其反流,重建胸膜腔正常的负压,预防纵隔移位,就是治疗脓胸,血气胸的有效方法。
【护理措施】
1、术后病人通常为半卧位,若病人躺向插管侧,注意不要压迫胸腔引流管。
2、维持引流系统的密闭,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所有的接头应连接紧密。
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80cm,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双
下肢之间。
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
搬运后先把引流瓶放置低于胸腔的位置,再松开止血钳。
3、严格无菌操作,保持胸腔引流口处的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渗出液较多时,及时能知医生更换。
引流瓶内无菌生理盐水每天更换,引流瓶每周更换,避免造成胸腔感染。
4、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堵塞。
5、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与移位。
6、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与性质:出血量多于100ml/h,呈鲜红色,有血凝块,同时伴脉搏增快,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
7、留置胸腔引流管期间,应鼓励病人咳嗽与深呼吸,以促进肺扩张与
胸膜腔内气体与液体的排出。
8、当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时,可允许病人在床上或床下活动。
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时,要妥善携带水封瓶,保持系统密闭,可不必夹管。
9、胸腔引流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拔管前:胸腔引流管安置48小时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24小时内引流少于50ml,无气
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拔出胸腔引流管。
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或坐在床沿,鼓励病人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后屏住,病人屏气时拔管,拔管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与皮下气肿,检查引流口覆盖情况,就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定义】
胸腔闭式引流就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以重力引流为原理,使液体、血液与空气从胸膜腔排出,并预防其反流,重建胸膜腔正常的负压,预防纵隔移位,就是治疗脓胸,血气胸的有效方法。
【护理措施】
10、术后病人通常为半卧位,若病人躺向插管侧,注意不要压迫胸腔
引流管。
11、维持引流系统的密闭,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所有的接头应连
接紧密。
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80cm,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
双下肢之间。
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
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
搬运后先把引流瓶放置低于胸腔的位置,再松开止血钳。
12、严格无菌操作,保持胸腔引流口处的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渗出液较多时,及时能知医生更换。
引流瓶内无菌生理盐水每天更换,引流瓶每周更换,避免造成胸腔感染。
13、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堵塞。
14、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与移位。
15、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与性质:出血量多于100ml/h,呈鲜红色,有血凝块,同时伴脉搏增快,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
16、留置胸腔引流管期间,应鼓励病人咳嗽与深呼吸,以促进肺扩张与胸膜腔内气体与液体的排出。
17、当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时,可允许病人在床上或床下活动。
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时,要妥善携带水封瓶,保持系统密闭,可不必夹管。
18、胸腔引流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拔管前:胸腔引流管安置48小时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24小时内引流少于50ml,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拔出胸腔引流管。
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或坐在床沿,鼓励病人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后屏住,病人屏气时拔管,拔管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与皮下气肿,检查引流口覆盖情况,就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定义】
胸腔闭式引流就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以重力引流为原理,使液体、血液与空气从胸膜腔排出,并预防其反流,重建胸膜腔正常的负压,预防纵隔移位,就是治疗脓胸,血气胸的有效方法。
【护理措施】
19、术后病人通常为半卧位,若病人躺向插管侧,注意不要压迫胸腔
引流管。
20、维持引流系统的密闭,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所有的接头应连
接紧密。
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80cm,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
双下肢之间。
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
搬运后先把引流瓶放置低于胸腔的位置,再松开止血钳。
21、严格无菌操作,保持胸腔引流口处的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渗出液
较多时,及时能知医生更换。
引流瓶内无菌生理盐水每天更换,引流瓶每周更换,避免造成胸腔感染。
22、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堵塞。
23、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与移位。
24、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与性质:出血量多于100ml/h,呈鲜红色,有血凝块,同时伴脉搏增快,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
25、留置胸腔引流管期间,应鼓励病人咳嗽与深呼吸,以促进肺扩张
与胸膜腔内气体与液体的排出。
26、当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时,可允许病人在床上或床下活动。
病人早
期下床活动时,要妥善携带水封瓶,保持系统密闭,可不必夹管。
27、胸腔引流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拔管前:胸腔引流管安置48小时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24小时内引流少于50ml,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拔出胸腔引流管。
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或坐在床沿,鼓励病人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后屏住,病人屏气时拔管,拔管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与皮下气肿,检查引流口覆盖情况,就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