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5分)第一篇:总论1.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05.16年2.技术技能: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3.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別人打交道并与別人沟通的能力。
4.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17年5.行为科学: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一般理论。
6.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07.14年7.核心资源: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和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优势的源泉。
09.15年8.核心能力: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08.13年9.伦理道德: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10.功利主义道德观: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11.权力至上道德观:能够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12.公平公正道德观: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13.社会契约道德观: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12年14.推己及人道德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社会责任: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
16.全球化管理:通过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或代理机构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要素的有效规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谋求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
17.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
第二篇:决策与计划18.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或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05年19.确定型决策: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
11年20.不确定型决策: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未知的,对一些随机变量,连它们的概率分布也不知道。
16年21.风险型决策: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虽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的概率分布。
12.14年22.战略决策:事关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远景的全局性、长期性的大政方针的决策。
09.13年23.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指确定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
24.业务决策:又称执行性决策,是指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合理组织义务活动进程的决策。
25.程序化决策:又称规范化决策,是指能够使用常规的方法解决重复性问题以达到目标的决策。
26.非程序化决策:又称一次性决策,是指解决偶然出现的一次性或很少重复发生的问题作出的决策。
27.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06年28.战略性计划:应用于整体组织,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1.15年29.战术性计划: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07.12年30.指导性计划:规定了某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自主处置权,它指出重点但不把行动者限定在具体的目标上或特定的行动方案上。
31.具体计划:具有明确目标。
32.战略:为了达到组织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利用资源的总计划。
33.程序:制定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
34.规则:一种必须或无须采取某种行动的管理决策。
35.成本领先战略:企业强调以低单位成本价格为用户提供标准化产品,其目标是要成为其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厂商。
08、17年36.特色优势战略:企业力求就顾客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
37.目标集聚战略:企业选择产业内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并量体裁衣使其战略为该市场服务而不是为其他细分市场服务。
38.目标管理:组织中主管人员和员工共同参与目标制定,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39.滚动计划法: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40.网络图:任何一项任务都可以分解成许多工作,根据这些工作在时间上的衔接关系,用箭头表示它们的先后顺序,画出一个由各项工作相互联系、并注明所需时间的箭线图。
第三篇:组织41.组织: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05年42.组织设计: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10年43.组织结构: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07.15年44.职能部门化:按照基本活动相似或技能相似的要求,分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13年45.产品或服务部门化:按照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对企业活动进行分组。
46.地域部门化:按照地域的分散化程度划分企业的业务活动,继而设置管理部门管理其业务活动。
47.顾客部门化:按照目标顾客的不同利益需求来划分组织的业务活动。
48.流程部门化: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
49.管理幅度:又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06.14年50.职权:组织内部授予的指导下属活动及其行为的决定权。
51.直线职权:管理者直接指导下属工作的职权。
08年52.参谋职权:管理者拥有某种特定的建议权或审核权,评价直线职权的活动情况,进而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
53.职能职权:由直线管理者向自己辖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允许他们按照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的某种职权。
54.集权: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也就是说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命令和指示办事,一切行动必须服从上级指挥。
55.分权: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56.授权: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
57.员工招聘:组织及时寻找、吸收并鼓励符合要求的人到本组织中任职和工作的过程。
58.培训:通过对员工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使其能够改进目前知识与能力的一项连续而有效的工作。
59.绩效评估: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
10.17年60.组织变革: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明确组织活动的内容或重点,并据此对组织中的岗位、机构以及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发展的要求。
08.11.16年61.压力:在动态的环境条件下,个人面对种种机遇、规定以及追求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一种心理负担。
62.组织冲突: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由于在工作方式、利益、性格、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不一致性所导致的彼此相抵触、争执甚至攻击等行为。
63.组织文化:被组织成员广泛认同、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群体意识的总称。
06.09年第四篇:领导64.领导: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06年65.领导权力:影响他人的能力,在组织中就是指排除各种障碍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
10.17年66.集权式领导者:把管理的制度权力相对牢固的进行控制的领导者。
67.民主式领导者:向被领导者授权,鼓励下属的参与,并且主要依赖于其个人专长权和模范权影响下属。
68.魅力型领导者:领导者有着鼓励下属超越他们预期绩效水平的能力。
69.变革性领导者:领导者鼓励下属为了组织的利益而超越自身利益,并能对下属产生深远而不同寻常的影响。
70.事务型领导者:又称维持型领导者。
71.战略型领导者:用战略思维进行决策的领导者。
72.激励: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那些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自觉行为的活动。
05年73.保健因素: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
15年74.激励因素: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75.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12.16年76.负强化: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消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09.14年77.沟通: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是通过相互间的理解与认同来使个人或群体的认知以及行为相互适应。
07年78.正式沟通:以企业正式组织系统为渠道的信息传递。
11年79.非正式沟通:以企业非正式组织系统或个人为渠道的信息传递。
80.上行沟通:下级将信息报告给上级,由下而上的沟通。
81.下行沟通:上级将信息传达给下级,由上而下的沟通。
82.平行沟通:同级之间横向的信息传递。
83.单向沟通:没有反馈的信息传递。
84.双向沟通:有反馈的信息传递,是发送者和接受者相互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的沟通。
85.团队沟通:组织中以工作团队为基础单位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方式。
13年第五篇:控制86.控制: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05年87.前馈控制: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04.12.16年88.同期控制:又称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之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或监督。
07.11.15年89.反馈控制:又称事后控制或成果控制,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06.08.14年90.标准:人们检查和衡量工作及其结果的规范。
91.统计性标准:又称历史性标准,是以分析反映企业经营在历史各个时期状况的数据为基础来为未来活动建立的标准。
10.17年92.危机: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企业内外部的突发事件引发的可能危机企业生存发展的严重问题。
93.预算控制:根据预算规定的收支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对经营资源的有效利用,使费用的支出受到严格有效地约束。
09年94.全面预算:在对所有部门或项目分预算进行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它概括了企业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在未来时期的总体目标。
13年95.库存控制:对为了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降低各种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96.标杆控制:以在某一项指标或某一方面实践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或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组织内某部门作为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措施或相关实践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评价、比较,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并持续不断反复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
97.平衡积分卡: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