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的测量一.实验目的:学习使用QS1型西林电桥测量介质损耗正切值的方法。
二.预习要点:概念:介质损耗、损耗角、交流电桥判断:介质损耗是表征介质交流损耗的参数(直流损耗用电导就可表征),包括电导损耗和电偶损耗;测量tgδ值对检测大面积分布性绝缘缺陷或贯穿性绝缘缺陷较灵敏和有效,但对局部性非贯穿性绝缘缺陷却不灵敏和不太有效。
推理:中性介质的介质损耗主要是电导损耗,极性介质的介质损耗则由电导损耗和电偶损耗两部分组成。
相关知识点:介质极化、偶极子、漏导。
三.实验项目:1.正接线测试2.反接线测试四.实验说明:绝缘介质中的介质损耗(P=ωC u2tgδ)以介质损耗角δ的正切值(tgδ)来表征,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等于介质有功电流和电容电流之比。
用测量tgδ值来评价绝缘的好坏的方法是很有效的,因而被广泛采用,它能发现下述的一些绝缘缺陷:绝缘介质的整体受潮;绝缘介质中含有气体等杂质;浸渍物及油等的不均匀或脏污。
测量介质损耗正切值的方法较多,主要有平衡电桥法(QS1),不平衡电桥法及瓦特表法。
目前,我国多采用平衡电桥法,特别是工业现场广泛采用QS1型西林电桥。
这种电桥工作电压为10Kv,电桥面板如图2-1所示,其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简介如下:⑴.检流计调谐钮⑵.检流计调零钮⑶.C4电容箱(tgδ)⑷.R3电阻箱⑸.微调电阻ρ(R3桥臂)⑹.灵敏度调节钮⑺.检流计电源开关⑻.检流计标尺框⑼.+tgδ/-tgδ及接通Ⅰ/断开/接通Ⅱ切换钮⑽.检流计电源插座⑾.接地⑿.低压电容测量⒀.分流器选择钮⒁.桥体引出线图2-1 QS1西林电桥面板图1.工作原理:原理接线图如图2-2所示,桥臂BC接入标准电容C N(一般C N=50pf),桥臂BD由固定的无感电阻R4和可调电容C4并联组成,桥臂AD接入可调电阻R3,对角线AB上接入检流计G,剩下一个桥臂AC就接被试品C X。
高压试验电压加在CD 之间,测量时只要调节R 3和C 4就可使G 中的电流为零,此时电桥达到平衡。
由电桥平衡原理有: 图2-1 QS1西林电桥面板图BDCB AD CA U U U U = 即: BD CB AD CA Z Z Z Z = (式2-1) 各桥臂阻抗分别为:XX X X CA R C j R Z Z ⋅+==ϖ1 44441R C j R Z Z BD ⋅+==ϖ 33R Z Z AD == N N CB C j Z Z ϖ1==将各桥臂阻抗代入式2-?,并使等式两边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可得:34R R C C N X ⋅= 44R C tg ⋅⋅=ϖδ (式2-2) 在电桥中,R 4的数值取为=10000/π=3184(Ω),电源频率ω=100π,因此:tg δ= C 4(μf ) (式2-3)即在C 4电容箱的刻度盘上完全可以将C 4的电容值直接刻度成tg δ值(实际上是刻度成tg δ(%)值),便于直读。
2.接线方式:QS1电桥在使用中有多种接线方式,即图2-3(b )所示的正接线,图2-3(c )所示的反接线,图2-3(d )所示的对角接线,另外还有低压测量接线等。
正接线适用于所测设备两端都对地绝缘的情况,此时电桥的D 点接地,试验高电压在被试品及标准电容上形成压降后,作用于电桥本体的电压很低,测试操作很安全也很方便,而且电桥的三根引出线(C X 、C N 、E )也都是低压,不需要与地绝缘。
反接线适用于所测设备有一端接地的情况,这时是C 点接地,试验高电压通过电桥加在被试品及标准电容上,电桥本体处于高电位,在测试操作时应注意安全,电桥调节手柄应保证具有15kv 以上的交流耐压能力,电桥外壳应保证可靠接地。
电桥的三根引出线为高压线,应对地绝缘。
对角接线使用于所测设备有一端接地而电桥耐压又不够,不能使用反接线的情况,但这种接线的测量误差较大,测量结果需进行校正。
低压接线可用来测量低压电容器的电容量及tg δ值,标准电容可选配0.001μf (可测C X 范围为300pf ~10μf )或0.01μf (可测C X 范围为3000pf ~100μf )3.分流电阻的选择及tg δ值的修正:QS1电桥可测试品范围很广,试品电容电流变化范围也很广,但电桥中R 3的最大允许工作电流为0.01A ,如果试品电容电流超过此值,则必须投入分流器,以保证R 3的安全工作,分流器挡位的选择可按表2-1所列数据进行。
在投入分流器后所测tg δ值很小的情况下,测量值应进行校正,其校正式如下:δδδtg tg tg X ∆-=()ρρωδ+--⋅=∆34100R n R C tg Ntgδ为实测值,Δtgδ为校正量,tgδX为校正后的值。
表2-1 分流器挡位选择表试品电容量(pf)3000 8000 19400 48000 400000分流开关刻度(A)0.01 0.025 0.06 0.15 1.25 分流系数n 100+R360 25 10 4五.仪器设备:50/5试验装置一套水阻一只电压表一只QS1电桥一套220Kv脉冲电容器(被试品)一只六.实验接线:(a)高压试验源(b)正接线(c)反接线(d)对角接线图2-3 QS1西林电桥试验接线图七.实验步骤:⑴.首先按图2-3所示的正接线法接好试验线路;⑵.将R3、C4以及灵敏度旋钮旋至零位,极性切换开关放在中间断开位置;⑶.根据被试品电容量确定分流器挡位;⑷.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光偏式检流计的光照电源,这时刻度板上应出现一条窄光带,调节零位旋钮,使窄光带处在刻度板零位上;⑸.合上试验电源,升至所需试验电压;⑹.把极性切换开关转至“+ tgδ”位置的“接通Ⅰ”上;⑺.把灵敏度旋钮旋至1或2位置,调节检流计的合频旋钮,找到检流计的谐振点,光带达到最宽度,即检流计单挡灵敏度达到最大;⑻.调节检流计灵敏度旋钮,使光带达到满刻度的1/3~2/3为止;⑼.先调节R3使光带收缩至最窄,然后调节C4使光带再缩至最窄,当观察不便时,应增大灵敏度旋钮挡(注意在整个调节过程中,光带不能超过满刻度),最后,反复调节ρ和C4并在灵敏度旋钮增至10挡(最大挡)时,将光带收缩至最窄(一般不超过4mm),这时电桥达到平衡;⑽.电桥平衡后,记录tgδ、R3、ρ值,以及分流器挡位和所对应的分流器电阻n,还有所用标准电容的容量C N;⑾.将检流计灵敏度降至零,把极性旋钮旋至关断,把试验电压降至零并关断试验电源,关断灯光电源开关,最后将试验变压器及被试品高压端接地。
⑿.计算被试品电容量: nR R R C C N x 334100+⋅+⋅=ρ 式中,C N ------标准电容的容量(50pf 或100pf )n ------分流器电阻值(对应于分流器挡位,如表2-1所列)⒀.按图2-4所示的反接线法接好试验线路(选做);并按⑵~⑿操作步骤调节电桥,测出被试品的tg δ值和C X 值。
注意:反接线法桥体内为高压,电桥箱体必须良好接地,电桥引出线应架空与地绝缘。
操作时注意安全。
八.实验报告:操作步骤:⑴.首先按图2-3所示的正接线法接好试验线路;⑵. 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试验电源,把实验电压调至5KV ;⑶. 把极性切换开关转至“+ tg δ”位置的“接通Ⅰ”上;⑷. 读出此时的测试电流I 、线路电容C 、介质损耗角tg δ;⑸. 然后将实验电压调至10.0KV ,并重复第⑷步操作。
① 实验接线详图正接法测量绝缘tg δ的接线图:图2-3-4 正接法测量介质损耗因数接线图反接法测量绝缘tg δ的接线图图2-3-5 反接法测量介质损耗因数接线图②实验原始数据记录根据教材《高电压技术》P82页图4—8的tg δ与试验电压的典型关系曲线可知,实验中被试品在5KV 和10KV 介质损耗正切几乎相等,说明实验品具有良好的绝缘,没有受潮。
③ 计算被试品的Cx被试品在5KV 和10KV 介质损耗正切几乎相等,取电压为5KV 的数据:实验测得:tg δ=1.98% 由nR C C N x 334⋅+⋅=ρ,可求得Cx 其中CN -=50PF, R4=10000/π,R3=171Ω, ρ=0.8,n=60,故Cx =4206P 。
实验四.避雷器试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阀型避雷器的种类、型号、规格、工作原理及不同种类避雷器的结构和适用范围,掌握阀型避雷器电气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具体内容、试验标准及试验方法。
二.预习要点:概念:灭弧电压、冲击放电电压、工频放电电压、残压、保护比、切断比、工频续流、直流电导电流、非线性系数、冲击系数。
判断:普通阀型避雷器阀片热容量小,磁吹阀型避雷器阀片热容量较大。
推理:普通阀型避雷器只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磁吹阀型避雷器既可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也可用于限制内部过电压。
相关知识点:大气过电压、内过电压、伏秒特性、冲击耐压强度、绝缘配合、雷电流计算标准。
三.实验项目:1.FS-10型避雷器试验(1).绝缘电阻检查(2).工频放电电压测试2.FZ-15型避雷器试验(1).绝缘电阻检查(2).泄漏电流及非线性系数的测试四.实验说明:阀型避雷器分普通型和磁吹型两类,普通型又分FS型(配电型)和FZ型(站用型)两种。
它们的作用过程都是在雷电波入侵时击穿火花间隙,通过阀片(非线性电阻)泄导雷电流并限制残压值,在雷电过后又通过阀片减小工频续流并通过火花间隙的自然熄弧能力在工频续流第一次过零时切断之,避雷器实际工作时的通流时间≯10ms(半个工频周期)。
FS型避雷器的结构最简单,如图4-1所示,由火花间隙和非线性电阻(阀片)串联组成。
FZ型避雷器的结构特点是在火花间隙上并联有均压电阻(也为非线性电阻),如图4-2所示,增设均压电阻是为了提高避雷器的保护性能,因为多个火花间隙串联后将引起间隙上工频电压分布不均,并随外瓷套电压分布而变化,从而引起避雷器间隙恢复电压的不均匀及不稳定,降低避雷器熄弧能力,同时其工频放电电压也将下降和不稳定。
加上均压电阻后,工频电压将按电阻分布,从而大大改善间隙工频电压的分布均匀度,提高避雷器的保护性能。
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式为:U=CIα,其中C为材料系数,α即为非线性系数(普通型阀片的α≈0.2、磁吹型阀片的α≈0.24、FZ型避雷器因均压电阻的影响,其整体α≈0.35~0.45),其伏安特性曲线如图4-3所示。
可见流过非线性电阻的电流越大,其阻值越小,反之其阻值越大,这种特性对避雷器泄导雷电流并限制残压,减小并切断工频续流都很有利。
另外,FS型避雷器的工作电压较低(≤10kv),而FZ型避雷器工作电压可做到220kv。
FZ型避雷器中的非线性电阻(均压电阻和阀片)的热容量较FS型为大,因其工作时要长期流过工频漏电流(很小、微安级)。
磁吹型避雷器有FCZ型(电站用)和FCD型(旋转电机用)两种,其结构与FZ 型相似,间隙上都有均压电阻,只是磁吹型避雷器采用磁吹间隙,并配有磁场线圈和辅助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