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政府形象塑造
一、政府形象的概念及其内涵
政府形象是指公众对政府行为及政府人员的总体评价,是一种能力资源,对化解风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政府形象对优化政府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优良的政府行为又是有效政府能力的保障。
因此,政府要在日常生活中培植和塑造一种诚实、负责任、廉洁和高效的形象,才能在危机管理中有效发挥这笔无形资源的积极作用[1]。
首先,政府形象反映的政府信誉、威信是一种精神资源,能激励公众共同应对危机。
其次,政府形象决定的政府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是一种能力资源,能动员公众共同应对危机。
第三,政府形象有利于政府公信力的建立。
第四,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利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
二、中国政府形象塑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现代政府形象塑造的理念
中国的政府行为一般都受传统政府管理理念的影响,缺乏现代政府形象塑造的理念。
不是从如何更好地服务公民社会出发,在管理方式上注重人治,忽视法治,官员们没有责任感,不诚信,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等。
(二)政府公务人员的公关意识淡薄,缺乏专门的训练
这里所说的公关意识,最核心的就是塑造形象的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中国政府公务人员不愿意或不适应与媒体打交道,表现出来的是公关意识的淡薄。
这种现象的发生诚然有历史原因和体制的限制,但在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政府面对的不只是国内公众和传媒,而且会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公众和传媒,他们对政府提出的要求会更高。
(三)政府行政行为失范
政府行政行为失范指导致政府机关在制定政策和规定的时候不能够充分考虑民众的意见,结果制定出的政策伤害了民众的利益,一经实施便会引发矛盾,极大地伤害了民众的感情,也破坏了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由此政府信任危机逐步加剧,公信力下降。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失范行为,是公众感知政府形象最直接的途径。
(四)政府应对危机公关的能力薄弱
在整个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起着主力军的核心作用。
公民也希望政府提供化解公共危机的服务以保障社会公众的安全。
而公共危机的治理则取决于政府迅速、及时、有效的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取决政府的良好形象。
但是当前我国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缺乏透明度,不能及时、主动地进行重要新闻发布,没有对大众传媒提供积极性的资料、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做出解释和宣传等等,这些不利于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对于整体局面的把握,损害了政府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破坏了政府良好的正面形象。
三、如何更好的塑造我国政府的形象
(一)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传播政府形象。
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是传播政府形象的必经之路,不仅体现了政府寻求社会监督和与市民交流的愿望,更显示了它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决心。
(二)利用重大事件,传播政府形象
政府形象的传播不仅仅依靠政府形象的日常塑造,在重大事件中,政府的规划能力,调配资源的能力得到集中体现,政府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得以集中反映。
如果处理得当,政府形象可以得到极好的提升;但如果处理不当,原来良好的政府形象极有可能毁于一旦。
(三)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提升行政服务水平
行政绩效是公众对于政府印象形成和给予评价的最直观因素,要建立和完善可问责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公众的让渡,政府与公众之间是一种不成文的契约关系,公众有权知晓和监督权力的运行,政府和公务员也有义务向公众告知和负责。
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既有助于有效地规范和约束政府及公务员的作为,也有助于激发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四)畅通沟通渠道,加强政府与公众间的沟通,增进民众对政府的认识和了解
了解是信任的基础与前提,地方政府首先应当保证政务的公开并使之制度化,通过增加政府决策与工作的透明度,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在促进公民有效参政议政的同时,加深公众对于政府的认同感。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和加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实际调研的工作。
信访制度的建立,拓展了地方政府与公众间的沟通渠道,为公众信息的反馈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政府能够及时地了解公众的所需所想,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就更加有了时效性与针对性;开展实际调研,是政府政策制定及可行性论证的必要前提,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既了解了民情,又加强了与公众的互动联系,在与其沟通的过程中随时可以根据情况的需要和变化来调整政府的目标设计和战略方案,使之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
再次,要充分发挥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听证制度、公众论坛、社情网的建立、领导热线的开通等相关方式,主动、客观、真实地向社会宣传和解释自己的行为,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并及时回收反馈意见,以实现政府与公众间的协商对话。
(五)公务员自身良好形象的塑造
“政府是被赋予一定能力的道德人格”,公务员自身形象的塑造是政府形象构建的人格化体现,其本质为公务员的自身素养的外化。
作为构成地方政府体系的单个个体,地方机关公务员自身形象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着公众对于整个政府的评价。
一方面,地方政府公务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道德水平。
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和具体实施者,公务员难免会在拜金主义、官本位等观念的影响下动摇,甚至是腐化堕落。
加强公务员的行政伦理道德建设,强化其人民公仆意识,才能使得其从“管理者”的身份中转变过来,一心为公,虚怀若谷,在提高地方政府公务员的自我净化能力的同时增强其自身的亲和力。
另一方面,地方机关公务员的工作业绩、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是公众形成对地方政府公务员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地方政府公务员要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自觉地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和法律法规常识的学习,并加强对自身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民众需要的了解,积极地与民众沟通,增强其工作的针对性,优化其服务水准。
,
(六)建立政府网站形象
近几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迅速。
有调查显示,至2007年1月底,我国336个城市中已有303个城市建立了政府网站,约占百分之90.2。
政府网站在创新管理模式,规范行政行为,降低政府成本,提升政府效能等方面,也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网上的事务处理,也不只是“让市民少跑一趟路,少踏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而是让市民少走多趟路,多个门槛,多道程序了。
参考文献:
(1)李鑫.浅谈如何塑造良好政府形象[J].法制与社会,2007,(2).
(2)颜如春.《现代政府形象管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
(3)魏芙蓉.提高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保平安[N].中国改革报,2007-07-10.
(4)马福玉.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J].现代商业,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