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JB 846.1-1990 潜艇核动力装置退役安全规定 总则

GJB 846.1-1990 潜艇核动力装置退役安全规定 总则


4. 5
施。
在核动力装置 的设计阶段就 应开始考虑退役措施;在其建造和运行阶段应实施相应的措
5
设计阶段要求
5. 1
间。
系统、部件和结构的设计,应能防止退役工作人员遭受过量的辐射照射。对于高放射性部
件,设计土应考虑放射性屏蔽体、快速拆卸、远距 离化学去污的连接以及合 适的切割 与移出空
5. 2
为便于从艇内移出放射性物质,艇的总体设计应考虑可达性,包括具有足够的艇耐压船
作:移出 、 去污和拆除所有活化的物项,以便在较 短 的时期不受限制地使用该艇的艇体和其他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1990 一 03 - - 22 发布
1990 ~ 10 - 01 实施
..
::::n:乓
‘二F
L
.,.、皿』
GJ8
846. 1- 90
3
审批程序和责任
由运行单位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 核 动力装置退役报告,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核动力
7. 9
7. 10
(含保卫)和辐射防护〈含放射性监测)的计划。其要求见第 8 章。
场,使退役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的放射危害最小,或使某些物项不受限制地使用。
7.11
7. 12
7. 13
求。
在装置去污过程中,应尽量减少 二 阶废物量;必须严格控制和处贵去市后的去污榕班、
粉尘、气搏校和烟雾 , ~jj 1.!: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和迁移。
2. 5 2.6 2. 7 2. 8 2. 9
物项 ω
退役 decommíssioning
潜艇核动力装 置;最 终 退出 运 行和随后使其处于规定状态所进行
的工作 。 退役责任单位 responsible organization for decommissioning 对整个潜艇核动力装 置 的退
达到正确的运行 工 况、
防止事故或减轻 事 故后果,以使工作人员、公众相环境免受过量放射危害。
安全贮存 safe
storage
将己卸出核燃料的核动力装宦(或整个核潜艇) ,在安全监督下
隔离搁置一段期间,使其经衰变和其后的去污后,达到安全上可接受的水平。
2.3
不受限制地使用 unrestricted use
续地安全防护和保卫 。 放射性排出流的限值以及监测方法和规程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禁止将放射性物质与非放射性物质濡合收集和贮存;对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质应 采 取
特别措施分别收集和贮存,严禁与盛有放射性液体的容器和固体放射性废物混合收集和贮存 。
9. 6
故射性物质的包装和运输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
役负有全面责任的单位 。
物项 item
艇体、舱室、系统、部件、 零 件或材料的通称。
持有国家 军 用 核 设施核安全部门(以下简称核安全部
运行单位 operating organization
门)许可证,负责管理和运行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单位 。
直接拆除 immediatory disman t1 ement 在反应堆最终退出 运行后 ,不 经 贮存就 着 手 退 役 工
9. 7 放射性废物的处置〈例如陆地堆放和浅埋、陈弗和岩葬等)必须符合国家相应的规定 。
10 环境评价
! 0.)
在制定潜髓核动力装置退役方案时,必3]íf包括退役活动的环境评价 。 评价中应涉及管理
要求、环境影响菌素以及这些影响的评价方法 。 退役责任单位还必须向上级有关部门提 交 环境 影 响报 告。
7.3
退役责任单位应通过直接测量或计算,或两者并用的方式评价放射性物质的总量和组
成。包括分辩放射性物质与非放射性物质;确定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特征及其中起主要贡献的 放射性核役方案、退役大纲制定退役实施计划、工作规格书和工作程序。 退役大纲是核动力装翠退役的纲领性文件,它指导退役的全部工作,它包括了保撵安全
7.5 7.6
的所有措施、方法和程序。
退役实施计划应表明,核动力装置的现状和运行史、放射性物质的总量和组成、准备退役
的项目和最终状态、这些项目的放射学与非放射学的安全分析、退役活动的组织相管理以及所
确定的退役方法的一般描述。
7.7
7.8
工作规格书包括目的、任务、可适用的准则和工作照序。准则可包括王程技术要求、卫生
批准
3卫乌 F叫
yf 臂呐l) L.::亚 O~ 口~
<.:uw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
潜艇核动力装置退役安全规定 总则
Safety code of decommissioning for submarine nuclear power plant General
GJB 846.1 - 90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有关单位有责任向退投责任单位提供应方面的资料。
"12. 2
it!投责任单位在完成退役工作后,应提交退役文件和记录。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军用核动力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核工业第 一 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萃
主型」
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以及相应的标准。
工作程序是对工作规格书中所确定的工作的详细银述。这兽程序应包括一步步的工作 在退役活动期间及其后的为安全贮存或埋葬所进行的监测期间,须制定维护、安全监督
为拆除核动力装置,须对被、污染和(或)活化的系统、部件和结构实行去污,以减弱辐射
令、需要的设备和相关设备的运行参数、安全措恼以及处置方法(如果适用的话) 。
如对核动力装置技术或梧书(或 丰技 成 艾 ff: ) 指导的与黄量有关的活动做必要惨改时,则
d.
11.3
应首先适当地变更技术规格书。
12 12.1
文件
退役责任单位应搜集与核动力装置退投有关的支持住资料,例如:设计盟及修改、照片
及录像、记录、说明书、操作规程、事故及处理提告、安全分斩报告、放射性评静、环境评街、计挝 以及最终状态报告等 Q
4
原则要求
4. 1 退役责任单位根据国家政策、核动力装置最终停堆后的状态、废物管理能力和水平、退役
技术、工作人员的素质、经费保证以及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退役方案(直接
拆除、安全贮存、埋葬或贮存后拆除等) 。 核动力装置的退役必须按照退役大纲进行 。 这个大纲必须包括保证安全的 一 切措施,同
的成份和总量。如果某些部件的设计进材,出于强度、抗腐蚀性或可用性的原因而不能减少这
些元素的含踵,设计时就应设法尽量减小该部件的中子通量。
2
::J]!:乓
‘-
,、u1
""""
GJB
846. 1- 90
6
运行阶段要求
6. 1 运行单位应在核动力装置运行寿期内考虑与退役有关的问题;应详细地记录在维修、改
8.2
8. 3
遵照核安全部门的要求,按规定的时肉间隔 实行 监翻并 保 存 所 存的监 视i 记 录 。若延长监
对退役的核动力 装 置应连续进行周期性的放射性检查.包括一般区域的放射性水平,坚
测间隔须经核安全部门批准 》
实的和疏松的表面的污染和气溶胶样品等 。 这种检查应一直持续到该设施被确定了处于不受限制的状态时为止。
3. 1
装置的退役并确定退役责任单位。
3. 2 退役责任单位负责制定核动力装置的退役方案、退役大纲并组织实施退役工作.对核动
力装置的退役负有全面责任。
3.3 3. 4
退役方案需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报送核安全部门 。
退役大纲必须呈报核安全部门,在获得批准后方能开始退役 工 作;核动力装置退役后的
最终状态也必须由核安全部门批准 。
4.2
时使退役后所需要的监测最少 。
4. 3 在核动力装置退役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保证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受过量的放射危害,
并使人员的辐射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 。
4. 4 在核动力装置退役过程中 .对场址和环 境的影响必须符合《潜艇核动力设施辐射防护安
全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有关条款的规定以及国家其他的有关规定 。
当艇体、核动力装 置 系统、部件、材料和放射性废物(以
下简称废物)的表面放射性水平或其内在的放射性水平低到不对 工 作人员和公众造成健康成 害的时候,则认为这些物项可以进 一 步地使用 。
2.
4
埋葬 entombment
将己卸出核燃料的 核 动力 装贵 的某些部分乃至整个 装置 封装在坚固
且耐久的结构里,以保证被封存物的就射性一 直 衰变到不危及 安 全的水平 。
8.4
必 须 根据防火要求 实 施监测期的防火 。 必须实行实体防卫,把公众与放射性物质隔离 。 为此:
8. 5
a.
的侵入;
按照辐射水平划分不同的 区 域,分别 情 况设 置 警报系 统 或安防员,以 禁 止或限制人员
b.
C.
设置实体屏障并对其定期地进行功能检查 z
对人员侵入的警报系统定期地进行实验 。
8.6
必须保持包容放射性物质的结构和屏障的完整性,并具有相应的监测措施。防止其由于
长时期的贮存、屏障的劣化或失效而造成放射性的意外释放或者公众的侵入 。
8.7
应对环境定期地进行放射性检查,建 立 土壤、生物相水样的取样大纲,供与环境历史做比
较。对放射性水平的任何提高都应调查原因和影响,对变化显著者应呈报核安全部门 。
装期间处理被污染或辐射的系统、部件和结构的经历。
6. Z
退使责任单位在反应堆最终停堆前,应开始做退役的准备工作,包括予先估价被污染和
活化部件中放射性量和组成,制定遐役方案和遐役大纲。
7
退役阶段要求
退役责任单位应组织调查核功力装置的建造史和运行史,以便确定可能影响退役的主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