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4、力是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之所 以将它们称为三要素是因为(只有它们能改变力的作 用效果)。
5、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力。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 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7.2弹力
1、形变分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2、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 量)就越(长)。
4、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 力成(正比),所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 匀)的。
5、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体现的是(挂钩)一侧 受到的拉力。
7.3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 受到的力,用字母(G)表示。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 反,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如人向 前走路时,鞋底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前), 这是因为向前走路时,鞋底相对于地面有向 (后)的运动趋势,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 运动方向相(反)而向(前)。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利用(二力平衡)的 知识,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而间接得 到的,在测量拉力时一定要使物体在(水平) 面上(匀速直线)运动。
5、公式p=ρgh还可以计算:放在(水平面)上的、 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固)体对水平 面的压强。
第九章 压强
9.1压强
1、压力的方向是与受力面(垂直),压力的作用 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是衡量(压力作用效果)面积)之(比),压强用字母(p)表示。
4、压强公式(p=F/S)。
5、由公式得到的压强单位是(N/m2),又叫 (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第八章 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 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也叫(惯性)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通过(进一步推理概括)得出的,(不能)用实验 来直接验证。
3、惯性定义是(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 态不变)的性质,物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 量)有关,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无 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第七章 力
7.1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字母(F)表示。任何 一个力都会涉及到(两)个物体,分别是(施力)物体和(受力) 物体。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拿起两个 鸡蛋或一袋方便面的力大约为(1N)。
3、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 的运动状态)。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受力面积的大小 (无)关。
5、增大摩擦的方法是(增大压力)和(增大 接触面粗糙程度)。
6、减小摩擦的方法是(减小压力)(减小接 触面粗糙程度)(使接触面分离)(变滑动为 滚动)。
7、某物体放在一水平地面上,当用10N的水平力推物体时没有 推动,则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10)N;当用20 N的水平力 推物体时仍没推动,则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20)N;当用 50 N的水平力推物体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地面 的摩擦力为(50)N;当用60 N的水平力推物体时,则物体受到 地面的摩擦力为(50)N,且物体做(加速)运动。
8、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 传送带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时,(不受)摩擦力;放在倾斜传送 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时,(受)摩擦力 (填“受”或“不受”)。
9、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放在水平传送 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直线向前运动, 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 (前);如果传送带突然减速时,物体受到的 摩擦力向(后)(填“前”或“后”)。
6、5Pa的物理意义是(1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5N)。
7、任何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
8、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 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 面积)。
9.2液体的压强 1.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且能(流动),所以对浸 在其中的物体具有压强。 2.液体压强规律: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 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有压强,同一深 度各方向的液体压强(都相等),越深的位置液 体压强越(大);同一深度时,液体的密度越大 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ρgh),其中ρ表示(液体 密度),单位用(kg/m3);h表示(深度),单 位用(m)。 4、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当连通器中装(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 时,各部分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4、惯性越大物体越(难改变运动状态)。
5、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填“是”或“不是”)
8.2二力平衡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是指处于(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 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四个条件)。
4、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唯一区别是 (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8.3摩擦力
1、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当它们(相对运动)或(将要相对运动)时,在 (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当两物体正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 摩擦力;当两物体将要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叫(静)摩擦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 比)。重力公式为(G=mg),g取值为 (9.8N/kg)。
4、g=9.8N/kg的物理意义为(质量为 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5、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6、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形状规则, 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 中心)。重心(可以)在物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