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道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道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技术指引国环评证××××号×字第××××号××××××××××××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委托单位:×××××××××××编制单位:×××××××××××××××年×月项目名称:××××××××××××××项目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法人代表:×××(加盖法人印章或签字)项目名称:××××××××××××建设单位:××××××××××××编制单位:××××××××××××(证书编号:×××××××××)评价机构负责人:×××(签字)项目负责人:×××(签字)(证书编号:×××××登记类别:××××)报告书审核:××××(签字)报告书审定:××××(签字)主要编写人员姓名职称环评工程师/上岗证书号工作内容签名用文字说明编写工作内容,如工程分析(签字)(签字)(签字)(签字)(签字)目录第一章总论 (1)第一章总论1.1任务由来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或重要性、意义),项目基本情况,前期工作,委托环评情况,环评工作过程等。

1.2编制依据1.2.1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列出报告书所依据的国家、部门、广东省和深圳市的法律法规、政策。

1.2.2技术导则及规范列出项目所依据的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技术导则、技术规范和技术方法。

1.2.3项目相关资料包括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或设计文本及有关部门的立项依据、建设单位要求开展环评工作的委托书、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意见以及技术审查意见等。

含大纲的报告书应包括大纲专家意见及技术评估单位对大纲的技术审查意见。

对于深圳市重大项目,若政府相关部门为项目召开了专题会议,则应将政府部门的会议纪要文件列为本项目的编制依据之一。

1.3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说明评价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明确项目与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深圳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区)的关系,具体可参考表1.3-1填写并图示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属性。

表1.3-1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编号环境功能区名称评价区域所属类别1 是否在“基本生态控制线”内2 是否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3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4 环境空气功能区5 环境噪声功能区6 基本农田保护区7 自然保护区8 风景名胜保护区9 文物保护单位10 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集水范围11 …1.4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宜采用表格表示,明确标准出处以及具体的标准值。

若废(污)水实行区域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1.5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以及评价因子筛选1.5.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在工程和环境初步分析基础上,明确建设项目在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说明项目的环境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社会、经济、环境各要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可参见表1.5-1填写。

1.5.2评价因子筛选依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和环境保护目标,筛选确定评价因子。

项目评价因子具体可参见表1.5-2填写。

表1.5-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工程阶段工程作用因素工程引起的环境影响及影响程度水文水质水土保持植被动物土地利用声环境空气环境景观文物古迹人群健康居住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旅游开发就业机会前期占地拆迁施工期土石方路基路面桥涵工程隧道工程材料运输机械作业施工营地防护工程营运期车辆行驶路面径流收费站以及管理区项目建设综合环境影响图例: ×——无影响;负面影响—— 轻微影响、○较大影响、●有重大影响、⊕可能;★——正面影响表1.5-2 评价因子一览表评价要素现状评价因子影响评价因子社会环境一般包括社区发展、农村生计方式、居民生活质量、征迁安置、土地利用、基础设施、文物古迹根据项目和环境特点选择生态环境根据项目和环境特点选择根据项目和环境特点选择景观环境根据项目和环境特点选择根据项目和环境特点选择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水环境pH、COD Cr、BOD5、SS、石油类、氨氮pH、COD Cr、BOD5、SS、石油类、动植物油、氨氮空气环境NO2、SO 2、PM10施工期:TSP、沥青烟运行期:NO2、CO固体废物区域内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施工期:弃土、弃渣、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运行期:生活垃圾1.6评价等级根据导则要求,确定各环境要素专项和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说明确定依据和建设项目情况,并汇总成表,具体可参见表1.6-1。

表1.6-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评价内容工作等级确定依据建设项目情况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空气环境风险评价1.7评价范围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并结合项目以及道路沿线的环境特点,确定项目的评价范围,可参考表1.7-1填写。

表1.7-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评价内容评价范围生态环境景观(续完)表1.7-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评价内容评价范围声环境水环境空气环境1.8评价时段说明项目的评价时段,评价时段一般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其中运营期又可分为运营近期、运营中远期。

1.9评价重点根据项目的特征、环境特征确定评价重点。

一般道路类项目的评价重点为选线的合理性分析、生态影响分析、水土保持、运营期的交通噪声影响预测评价和公众参与调查。

1.10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描述评价区域内居民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生态敏感点(如生态保护区)等,明确环境敏感点名称、与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规模和保护目标。

环境敏感点的筛选,除应关注现状环境敏感点之外,还应调查相关规划、法定图则,明确项目周边是否存在规划中的环境敏感点。

沿线主要环境敏感点(段)以及环境保护目标可参见表1.10-1填写,根据项目特点以及沿线的环境特点,也可按环境属性进行分类描述。

采用图示的方式明确各敏感点的分布,并附各环境敏感点的现场照片。

表1.10-1 沿线主要环境敏感点(段)以及保护目标一览表属性序号敏感点名称所在桩号方位/高差(m)道路形式受体性质第一排建筑环境保护目标栋数、楼层、户数、人数距中心线/路肩( m)大气及声环境1 …水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景观环境1.1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可参考图1.11-1。

图1.10-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图1.11-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及送审环境影响报告书修改及报批接受评价任务法规、标准及项目有关文件研究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及因子筛选现场踏勘、调查与搜集资料确定评价等级、范围、评价重点工程分析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公众参与环境现状调查与环境保护措施与可行性论证环境管理与监测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项目选线合理性分析第二章工程概况工程概况应阐明项目的线路走向、项目组成、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工期安排等内容,介绍时应做到:(1)工程组成完全,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和环保工程;(2)重点工程明确:重点工程介绍详细,明确其名称、位置、规模、建设方案、运营方式等;(3)对于改扩建工程,应在本章中设专节对现有工程进行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说明现有工程概况,阐明现有工程的环境影响,并对现有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指出现有工程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2.1项目基本情况说明项目的基本情况,可参见如下内容填写: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性质:道路等级:道路长度:项目投资:…2.2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说明路线走向并给出主要控制点的分布(主要控制点包括路线起点、终点和较重要的路线必经地点)。

给出线路走向图,在图中应标明城镇、村落、山脉、河流等关注点以及隧道、桥梁等重点工程。

对于多方案比选的项目,应设立专节进行分析,介绍工程选线和工程设计中就不同方案所做的比选工作内容,说明推荐方案理由,以便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工程选线推荐方案的合理性。

2.3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应包括道路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路线长度、路基宽度、停车视距、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凹)、最大纵坡、最短坡长、桥涵设计车辆荷载等,可参考表2.3-1填写。

表2.3-1 主要技术标准表序号指标名称技术标准备注1 道路等级2 计算行车速度(km/h)3 路基宽度(m)4 中央分隔带宽度5 最小平曲线半径(m)6 停车视距(m)7 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凹)8 最大纵坡(%)9 最短坡长(m)10 桥涵设计车辆荷载11 桥涵宽度(m)1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2.4建设内容给出主要工程量清单,包括建设里程/营运里程,路基工程量(路基宽度、土石方数量、每千米土石方量、防护工程、每千米防护数量),路面工程量(路面宽、底基层、基层、沥青或水泥混凝土面积),桥梁及涵洞(特大、大桥、中桥、小桥、涵洞),隧道,路线交叉(互通立交、分离立交、人孔/机孔、天桥),沿线设施数量(管理设施、服务设施、收费设施、安全设施等。

2.5预测交通量根据设计文件给出不同预测年的日均交通流量(pcu/d),并列表说明工程近期、中期和远期交通量以及车型比,可参见表2.5-1和表2.5-2填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