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中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考核方案(试行)政治思想表现测评根据“黔人通(1999)53 号”文件中的《政治思想表现测评表》,对被考核对象任现职内的政治思想表现进行考核,并根据符合表中所列条件或出现表中所列的问题,分别定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凡违反黔南州教育局规范教师行为的六条规定之一者,视为不称职。
业务测评(各项均对任职期内考核)业务测评从两大方面进行:一是:近 4 年或 5 年的学校《教职工量化考核方案》分的总平均分;二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考核测评分。
学校考核小组按以上两项总分从高到低进行推荐。
一、教职工量化考核方案(略)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考核测评(一)知识水平及运用能力(10 分)1、学历具有合格学历(小学、幼儿园中师、幼师以上,初中大专以上,高中本科以上)的计6分。
高出对应的学历层次且与所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相同的加 1 分。
2、任职年限达到晋升职务所需年限的计2分(小一升小高需任职 5 年,中二升中一需任职 4 年,中一升中高需任职5年)。
超出对应所需年限1年加0.5分,教龄每年加0.2分。
3、出现下列情况将扣分:(1)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学生、家长以及各级专家指出有知识性错误,并经专家鉴定组核实认定确实有错误的,出现一次扣0.5 分。
(2)无特殊原因,拒不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业务培训的,出现一次扣 1 分。
(3)有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指出,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教育教学长期质量不高、教育教学成绩明显下滑,统测成绩初中全市同学科连续 3 次挂末(倒数后三名),出现一次扣 1 分。
(二)教育能力及实绩(30 分)1、基本分(25 分)2、加分因素:(1)担任班主任、学校行政领导(包括工会主席、团委书记、教研组长、中心教研组成员、少先大队辅导员、兼职财会员、教务员、资料员、学生会指导教师又承担教学任务的,下同)每学期加0.5分,其他任课教师每学期加0.3 分。
(2)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并获得奖励每次加0.1 分。
(3)担任学校行政领导,所分管的工作成绩突出,获得市级以上各级部门表彰(有文字依据),每次加0.5 分。
(4)担任班主任,所带班级的巩固率达100%,每学年加 1 分。
3、扣分因素:(1) 无特殊原因,拒绝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每次扣0.5 分。
(2) 遇到学生的违纪事件和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各类事件,不闻不问、不及时报告、不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又造成事故或不良后果的,每次扣0.5 分。
(3) 教育教学工作中,排斥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或变相排斥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以事实为依据),出现一次扣 1 分。
(4) 无特殊原因,拒绝承担学校安排的德育工作任务的,出现一次扣0.5 分。
(5) 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侮辱、漫骂、殴打学生的事件,每次扣 2 分。
(6) 未担任班主任,在施教过程中,不管课堂纪律和不管学生的课堂出勤(以事实为依据)的,出现一次扣0.2 分。
(7) 未担任班主任,在所教班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出勤率低于90%(以行政领导的检查记录为依据)的每次扣0.2 分。
(8) 担任班主任,所带班级的学生长期纪律涣散,学习积极性不高,90%科目的课堂出勤率低于任教班学生数的80%,经学校领导要求限期整改而又没有明显转变的,每次扣0.5 分。
(9) 担任行政领导,无其他客观原因,分管的工作出现严重失误,造成不良后果的,每次扣 1 分。
(三)教学能力及实绩( 30 分)1、基本分( 20 分)能胜任中小学一门学科的教学,得基本分20 分。
2、加分因素:(1)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教学中能体现出课改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经考核取得突出成绩的,每学期加 1 分。
(2) 非统测科目教师组织一次校级活动(如:校运会、美展、歌舞、标本展等) 加0.5 分,组织学生参加校以上(不包含学校内部)集体活动获奖,第一名加 1 分,第二名加0.8 分,第三名加0.5 分,不获奖加0.3 分。
(3) 每学期的教学成绩,获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教学质量优秀奖的,每次加0.5 分。
3、扣分因素:(1) 教学工作中,教学方法差,出现学生家长提出更换教师,经学校要求督促改进,也无明显转变的,每次扣 1 分。
(2) 同一学科有三人或者三人以上承担同年级平行班的教学任务,每学期的期末检测统一评卷,教学成绩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生率单项列最末一位的,每学期出现一项扣1分(超过市平均成绩的不扣) 。
(四)教研、辅导能力及实绩( 15 分)1、基本分( 10 分) 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工作,具有进行教研教改的能力,并承担教研教改的任务,得基本分10 分。
2、加分因素:(1) 在乡镇或初级中学以上的“三课”活动中被评为优质课,每次加0.2 分。
(2) 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教改竞赛活动中获奖,获一等奖每次加0.5 分,二等奖每次加0.3 分,三等奖每次加0.1 分。
(3) 承担学校组织的教研教改任务,每次加0.2 分。
(4) 参加市级以上主管部门的教学竞赛,获市级一等奖每次加 1 分,二等奖每次 加 0.8 分,三等奖每次加 0.6 分;获州级一等奖每次加 1.5 分,二等奖每次加 1.2 分,三等奖每次加 1 分;获省级一等奖每次加 2 分,二等奖每次加 1.8 分,三等奖 每次加 1.6 分;获国家一等奖每次加 2.5 分,二等奖每次加 2.2 分,三等奖每次加 2.1 分。
(5) 辅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论文竞赛和征文比赛及其他竞赛活动, 学生 获(6) 教研文章参加市以上教育部门的学科教学研讨会和学术会议的论文评选, 获 市级一等奖每篇次加 0.3 分,二等奖每篇次加 0.2 分,三等奖每篇次加 0.1 分;获 州级一等奖每篇次加 0.4 分,二等奖每篇次加 0.3 分,三等奖每篇次加 0.2 分;获 省级一等奖每篇次加 0.5 分,二等奖每人篇次加 0.4 分,三等奖每篇次加 0.3 分; 获国家级一等奖每篇次加 0.6 分,二等奖每篇次加 0.5 分,三等奖每篇次加 0.4 分。
(7) 教研文章在各级教育部门的专业报刊或地(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市级每 篇加 0.4分,州级每篇加 0.6分,省级每篇加 0.8分,国家级每篇加 1 分。
(8) 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科研论文、著作的,独著每篇 加 1 分,三人以上合著每篇加 0.8 分,四人以上合著每篇加 0.5 分。
(9) 承担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任务、学科命题任务或学校竞赛活动 的评委、裁判、市级每次加 0.1 分,州级每次加 0.3 分,省级每次加 0.5分,国家级 每次加 1 分。
(10) 被市级以上教育部门审定批准为骨干教师或学校带头人,市级加 0.2 分,州 级加 0.4 分,省级加 0.6 分,国家级加 1分。
3、扣分因素:(1) 无特殊原因,拒不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或拒绝承担学校的教研教改任务, 每次扣 0.2 分。
(2) 不按学校和上级部门的要求提交教研论文或经验交流材料,每次扣 0.2 分。
(3) 剽窃他人的教研成果占为已有,经核实确有其事的,每次扣 2 分。
(五) 工作量、出勤及常规工作情况( 15 分)1、基本分( 10 分)工作量[按黔机编( 93)119 号文件规定 ]]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得基本分 10 分。
工作量不足,每期扣 0.1 分。
2、加分因素:市级一等奖每人次加 州级一等奖每人次加 省级一等奖每人次0.5 分,二等奖每人次加 0.8 分,二等奖每人次加 1.2 分,二等奖每人0.4 分,三等奖每人次加 0.3 分;获0.6 分,三等奖每人次加 0.4 分;获(1) 教学课时超工作量,每学期每周超1节加0.1分,每周超 2 节加0.2分,以此类推。
(2) 每学期出满勤加 1 分(无缺勤者)。
(3) 担任班主任、学校行政领导的每学期加0.1 分。
(4) 承担学校安排的早晚自习辅导和值班,每学期每周一节次加0.01 分(每学期以20 周计算)(计算公式:总节次除20 乘0.01)。
(5) 被评为学校表彰的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每次均分别加0.2 分;被评为市级以上各部门表彰的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劳动模范,每次分别加0.5 分。
( 6)年终考核获得称职、优秀的每次分别加0.2 分、0.5 分3、扣分因素:(1)无特殊原因,不服从工作安排,拒绝承担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每次扣 1 分。
(2)长期病假以医院证明为准,每天扣0.05 分。
(3) 每学期未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和未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以及其他职责范围内工作任务,扣 5 分。
(4) 因工作失误和失职,受上级各部门的党纪政纪处分,每次扣 2 分,解除处分后达到相应年限才能申报晋升职务;受通报批评的,每次扣 1 分。
三、特殊岗位人员的申报1、实验教师必须是任实验课教学的人员。
器材和药具、药品保管人员达到实验技术人员任职条件的均可晋升相应职称。
2、借调人员到借调单位工作三年以上,其他均符合晋升条件的,在借调单位参加考核推荐晋升。
3、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应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或指导教学、教研、教改达到相关要求,才能参与晋升考核申报。
四、以上各项考核得分在推荐考核过程中以实得分计算,在填表时以表中各项最高分为限。
五、普通话、计算机和继续教育必须符合有关文件要求方可推荐。
六、本方案经学校教代会审议,报市教育局批准后,于2010年 6 月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