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哲学第二课课件

高中政治哲学第二课课件


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神的外化和表现
基本评价
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的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的作用而言,
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 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定的借鉴意义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 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3
考点
15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3.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以及用 区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
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 别 的问题
问题
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
联 哲学体系。要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
观点
物质的
意义上的原子

合理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 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丰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
性 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局限 缺少科学依据;把复杂的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问题简单化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共同 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
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8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图示:
9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5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提示] 1.先有物质,后有精神,物质派生精神。 2.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的言论,否认了历史的客观性,把人的意志作为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 主义。 3.“元气”是构成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4.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世界。
21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固本随练
1.[2015·北京丰台一模]最近,我国科学家发现人感染 H7N9 致病新机制,并根据这一发现,采用新的
治疗策略,大大降低“炎症因子风暴”,显著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从而能够有效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严
重肺炎。这一事实证明( )
①认识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意识是主观见之于
客观的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正确的认识推动事物的发展,排除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排除④。科学家发现人 感染 H7N9 致病新机制,并采用新的治疗策略,大大降低“炎症因子风暴”,体现了②③。
22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2.[2016·葫芦岛模拟]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水”是万物的“始基”。下列观点与之一致的世界观
19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易错点二:混淆哲学的基本派别 提醒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即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1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第1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2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3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4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是( )
①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②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 ④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②④与题干一致。①③皆为唯心主义思 想。
23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3.[2016·惠州质检]与下列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哲学史上的“对子”相同的是( ) A.“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B.“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与“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 C.“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D.“我思故我在”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18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矫正训练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这是由(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 B.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 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 解析 A 项阐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无关;C 项阐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D 项指出了哲学的作用,皆与题意无关;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解答 世界最普遍的规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 决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B 正确。
解析 两幅漫画反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 项符合题意。A 项两句话都反映了古代唯物主义 思想。C 项两句话说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D 项前一句是主观唯心主义,后一句是形而上学思维方法。
24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20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矫正训练2]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解析 题干观点强调宇宙是一个物质生生不息、变化不止的合乎规律的运动过程。用道来概括这一过 程,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 项强调静止,属于形而上学观点,不符合题意;B 项是主观唯心主义 的观点,不符合题意;D 项虽然强调运动,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C 项是古代朴素唯物 主义的观点,而且强调物质是运动的,符合题意。
10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二 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基本形态
基本 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 否认神创说,认为世界是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
系 观点,还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彻底
的唯物主义者
16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图示:哲学上“两个对子”的关系
特别提醒 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从哲学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性 决定意识
11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特别提醒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拉美特里: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2.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 方面的内容,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从社会实践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 本问题。 (2)从哲学自身派别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 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特别提醒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谁决定谁及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它的基本内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 有能动作用,它是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科学回答。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对哲学基本问题认识不清 提醒 (1)明确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明确对第一方面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 第二方面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区分“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与“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3)明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