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生理学

《生理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生理学


情绪性信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的“短路”机制
眼、耳等感觉器官传入的信息经过丘脑中继后抵达大脑新 皮质相应感觉区;在皮层感觉区刺激信息被加工整合、识别 和理解;新皮层发出的对感觉信息作出反应的神经冲动传入 边缘系统;边缘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再反馈到大脑皮 层,引起一种意识性的情绪反应和体验。这是正常情况下情 绪活动的神经通路。
(1)自我意识情绪(self-conscious emotions),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由于关 注他人对自身或自身行为的评价所产生的情绪可称为自我意识情绪,可分为正性和 负性两类,负性的包括内疚、害羞、尴尬等,正负性的包括自尊、自重、自豪等。
(2)自我预期的情绪(self-anticipatory emotion),在面临机会选择或竞争情 境时,个体对不同行为方式的后果做出预期,并根据自身的期望和价值取向调节对 社会信息的认知和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引发的情绪可以称为自我预期的情绪,例如 后悔与嫉妒、自信等。
3.1 情绪生理反应表现
(1)躯体运动和表情肌的活动
(2)激素的变化 (3)内脏功能的变化
情绪 兴奋 愉快
惊奇 悲痛 恐惧
羞愧-羞辱 轻蔑-厌恶 愤怒
面部模式 眉眼朝下、眼睛追踪着看、倾听 笑、嘴唇朝外朝上扩展、眼笑 (环形皱纹) 眼眉超上、眨眼 哭、眼眉拱起、嘴朝下、啜泣 眼发愣、脸色苍白、脸出汗发抖、 毛发竖立 眼朝下、头低垂 冷笑、嘴唇朝上 皱眉、眼睛变狭窄、咬紧牙关、 面部发红
第七章 情绪生理学
1 什么是情绪 2 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 3 情绪生理反应 4 情绪生理反应与心身疾病
1.1 什么是情绪概念
情绪: 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脑 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情绪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其中包括认知活动、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 主观感受和体验是情绪最主要的构成成分,它涉及到个体的认知活动 以及个体对认知结果所进行的评价 行为表现、生理反应则是由个体的认知活动和个体对认知结果的评价 所引起 。 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认为,人有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和悲哀 六种原始情绪,其它情绪都是它们的组合或分支 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将人的情绪归纳为安静、喜悦、愤怒、哀怜、悲 痛、忧愁、愤急、烦闷、恐惧、惊骇、恭敬、抚爱、憎恶、贪欲、嫉妒、 傲慢、惭愧、耻辱等18类 。
1.2 对情绪现象的认识
1.情绪的发生和发展总是以生理的发育和成熟为基础的。 如神经纤维的髓鞘化过程的完成,使情绪情感不断分化;少年第二性征的 发展,伴随而来的是性爱的产生;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退化,相应产生了老年人 的消极感、无能感。 2. 情绪的发生发展总是与一定行为的发生发展相联系的。 如婴儿学会直立行走,相应便会产生自主性情感—“我自己来”,便会油 然而生;有了独立行动的能力,有足够的力量打人、推人,才会产生内疚感; 总的来说,情绪包含三个基本范畴,即神经生理—生物化学范畴,认知一 体验范畴,动作一行为范畴。 3.情绪发展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但不一定同步。 儿童产生了对“我”的认识,才可能产生自尊感;有了自我评价的能力, 才会产生白信心或自卑感;有了对事物的评价能力,才发展了社会道德感。 4.情绪发生发展的内驱力是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的最初情绪产生的原因,生理需要的逐步社会化,成为推动 情绪发展的内部动力,需要逐步内化又使人产生控制情绪的动机,需要一直 与情绪相伴随着,是情绪发生发展的内部原因。
2.1 情绪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1) 下丘脑下丘脑影响情绪的表达 电刺激猫的内侧下丘脑,可诱发情绪性攻击。(发出嘶嘶声,耳朵 挺起,毛发竖立,但并不对靠近的老鼠实施攻击。) 电刺激猫的外侧下丘脑,可激发捕食性攻击。(此时猫没有很多威 胁性的姿态出现,而是迅速地扑向猎物并咬住它的脖子) 电刺激动物的下丘脑背侧区则出现恐惧或逃避性行为。 (2)杏仁核 杏仁核损伤会导致人和动物的恐惧情感丧失。 电刺激人的杏仁核可以引起焦虑和恐惧,电刺 激猫的外侧杏仁核能诱发恐怖和攻击行为。
4.情绪对个体试图适应他们的社会团体,具有适应的机能,包括与他人交 流内部状态,提高对环境的掌握感。
社会文化观点认为情绪具有维持社会秩序和普遍的社会道德框架的 作用。
1.4 社会情绪
社会情绪:多重神经系统基于对刺激的评价而产生的反应,即生理系统(包括身 体和神经)协调、适应性的相位变化,它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2.2 情绪的生理学理论
情绪的脑机制学说 美国学者Papez提出大脑皮层边缘叶是情绪的神经基础,边缘叶
(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连接 着皮层和下丘脑形成一个环路。该环路中情感体验是由扣带回决定的, 情感的表达是由下丘脑所执行。 情绪的中枢理论
该理论认为额叶、杏仁核、海马和下丘脑四个结构之间的功能关 系决定着人类情绪(情感)活动的特点。
3.2 情绪生理反应的测定
• 主要的:心率、血压、血容量、肌 电
• 脑电、皮肤电 • 次要的:呼吸频率和周期、局部体
温和 • 全身体温、唾液的分泌量及其化学
成分、 • 瞳孔的大小、胃肠收缩活动
情绪的生理反应与测谎
纽约大学神经科学家LeDoux研究发现,感觉信息抵达丘 脑后,除了主要传向大脑皮层外,还能够沿着一小束神经纤 维将刺激信息传向杏仁核。因而,杏仁核能够在新皮层下达 的信息到来之前,抢先作出反应。
(3)大脑皮层 在动物处于清醒状态下,刺激扣带回动物会出现发怒、吼叫等 情绪反应。 刺激隔区能够抑制或减弱敌意和攻击性。 猴的颞叶皮层受损既表现出认知障碍,也表现出许多情感活动 的变化,性行为异常增强,但对惊吓和恐怖刺激的反应明显减弱。 黑猩猩的额叶切除后异常地友善和合作。 右侧半球萎缩的病人表现为情感淡漠,对许多重大不幸事件也 失去应有的悲哀情感,相反,左半球萎缩的病人表现出过度的情感 反应,紧张焦虑、易激怒。 颞叶、额叶、右半球皮层对适度的情感活动有重要意义。
(3)依恋性社会情绪(attachment-related socia),更多地涉及到人与人之间 的情感连结,其中既有母亲对子女或子女对母亲的依恋,即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母爱 (maternal love/maternal attachment);也有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依恋关系,即我 们狭义上所说的情爱,包括恋爱(romantic love)和性爱(sexual love);以及深入 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并产生共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共情(empathy)。
1.3 情绪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1.情绪是行为和认知的基本激发物,特定的情绪激发特定层次的行为。 兴趣激发定向和探索,害怕激发避免,愤怒激发移动目标阻碍物。
2.情绪的表达成分在发展中具有重要的适应机制。 如婴儿面部表情
3.通过形成情感—认知结构,情绪还可以作为人类组织的基本动机系统。
使心理关注欲望和事件,指引个人找到方法来维持高兴的情感,消除不 高兴的情感,以及适应所处社会的文化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