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毕业论文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专 业: 教育学年 级: 2010级姓 名: 寇瑞玲 论文题目: 中学班级教育合力的形成研究指导老师: 刘相娜 职称: 讲师2014年 4月 28日摘 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 (1)一、绪论 (2)(一)选题缘由 (2)(二)研究意义 (2)学号:(三)研究方法 (3)(四)教育合力以及班级教育合力的内涵 (4)二、当代中学班级教育合力的形成现状及原因分析 (5)(一)家庭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的现状及原因 (5)(二)学校内部教育力量整合的现状及造成现状的原因 (7)(三)社会教育力量的现状及造成现状的原因 (8)三、中学班级教育合力形成的途径 (8)(一)形成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 (8)(二)整合学校教育力量 (11)(三)合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11)四、总结 (12)(一)本研究的不足 (12)(二)展望 (12)参考文献: (12)中学班级教育合力的形成研究学生姓名:寇瑞玲学号:110系别:社会科学系专业:教育学专业指导老师:刘相娜职称:讲师摘要: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就中学班级教育合力的形成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探明当代中学班级教育合力的现状、影响其形成的原因以及中学班级教育合力形成的途径。
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在中学班级教育合力的现状及造成现状的原因方面有:第一,家庭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的现状及原因;第二,学校内部教育力量整合的现状及原因;第三,学校与社会教育力量的融合现状。
在形成中学班级教育合力的途径方面有:第一,形成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第二,整合学校教育力量;第三,合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关键词:中学;班级教育合力;形成途径Abstract: This research mainly USES literature method, observation method, case study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is the formation of the middle school class education resultant force study of related problem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ims to find out the status quo of contemporary middle school class education resultant force, influence its cause of formation and on the ways of the middle school class education together to form. Through research has achiev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in the middle school class education resultant force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the status quo of ways: firs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asons of the family and school education force; Second, the school internal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power integration; Third, school and social education fusion status of power. In the way of formation of middle school class education resultant force are: first, the formation of school and family; Second,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Third,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resources.Key Words:The middle school; Class education resultant force; Form the way一、绪论(一)选题缘由当前教育问题是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和一个难题。
说起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学校,许多人会说教育那是学校的事,一方面有些家长和社会都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了学校,从而造成孩子接受教育的单一化问题;另一方面,有的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但是教育方式和学校不能达成一致,反而出现了教育分歧,造成教育的矛盾化问题,导致孩子有了更大的困惑,到底应该接受谁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呢?这些问题都是我在中学实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对于此我查找了相关书籍了解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形成很好的班级教育合力。
所谓班级教育合力,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基础,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在教育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形成的整合一致的教育力量。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并非唯一的教育者,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孩子受到的教育力量单一化和矛盾化这一问题所以笔者也加入了研究中学班级教育合力形成的研究之中。
(二)研究意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班级教育合力,对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实现班级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中学学生的生活环境大体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基本方面。
这三方面的任何一方面失控,都会导致学生的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断裂,都将使对青少年的各种教育无法很好的衔接起来,使青少年在一定的时空内放任自流,失去控制,从而使不健康东西趁机进入脑中。
因此,搞好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衔接与协调,是孩子接受完整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第二,有利于保证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在学校接受了思想教育,但是回家里以后家长告诉他这样的思想是不正确的,又给学生灌输了与学校教授的思想完全相反的思想,这时孩子到底应该听谁的呢?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如果在基本方向上不能保持高度一致,那么它们各自的作用不仅会互相抵消,还会给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混乱。
这时班主任必须时刻对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方向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协调好三方面的教育方向,使之保持一致。
第三,有利于实现教育互补,加强教育的整体效应。
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不仅在时空上有所不同,而且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上也有各自的特点。
例如家庭教育中常常伴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信任的气氛,而学校教育则具有严肃性、统一性、规范性和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特点,社会教育在内容上有多样性、实用性和补偿性的特点,教育方式也灵活多样。
三方面的教育各有特点和优势,他们之间很难相互替代,只有把这三方面的教育协调起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特长和多渠道共同影响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来探究中学班级教育合力形成的现状、影响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形成途径等。
1.文献法主要通过中国教育导刊和中国教育知网,查询得到的与中学班级教育合力的形成有关的文献资料、相关书籍,结合平时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支撑。
如郑金洲的《教育通论》葛明荣主编的《班主任工作艺术》罗伟娟的关于家校沟通内容和形式的研究等。
2.观察法总结实习期间和工作时的经历,对所工作过的中学的教师的具体教育方法、学生在学校课堂上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以及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情况和家长是否可以和学校教育很好的配合,还有学校周围的环境能否对于孩子的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等情况进行观察。
3.个案研究法在工作过程中对于两个有各自教育特点的学生进行特别的关注研究,从他们接受的不同的教育力量的对比中找出不同的教育力量所存在的问题与优势,从而找出更适合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合力的形成途径。
(四)教育合力以及班级教育合力的内涵1.教育合力的内涵教育合力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来说,教育合力要求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三者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环境等方面都能协调一致,互为补充,共同作用,形成教育的网络,以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在和谐、文明、向上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1]家庭、社区、学校教育三者共同构成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基本教育影响。
三者之间的一致性越高,教育的效果就越有保证;反之,三者之间相互脱离甚至各行其是,就会使受教育者的发展蒙受损失。
2.班级教育合力的内涵所谓班级教育合力,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基础,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在教育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协调一致,形成的整合一致的教育力量。
[2]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并非唯一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班级管理组织目标才能最大程度地得以实现。
作为班主任,要注意协调好校内外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之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发展。
二、当代中学班级教育合力的形成现状及原因分析班级教育合力可以定义为是一个“家庭和教育者和社会的积极合作,共同支持所有的孩子学习向上、心理健康,朝共同的教育目标努力的过程”。
[3]尽管人们对教育合力已形成共识,但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家庭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的现状及原因1.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意识“‘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这一特殊性就在于他是一个双重的生命体。
‘人’的生命是由身心两个方面构成的。
‘身’,即身体,是‘人’的生命的物质载体;‘心’,即意识,是‘人’的生命的精神载体。
”[4]从深层次来看,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充当着学生个体品德、心智和人格等方面的教育角色。
但从现状来看,许多家长认为:家庭主要是为了给孩子提供经济的生活保障,而教育孩子则是学校的事情,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品德的形成应该教师管,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