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读后感:读《古文观止》有感800字

高三读后感:读《古文观止》有感800字

高三读后感:读《古文观止》有感
800字
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社会进步中是无与伦比的。

歌德
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这一点也不假,《古文观止》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古文观止》这部书是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两叔侄编选
评注的。

它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付印问世以来,流传城乡,雅俗
共赏,影响非常广泛。

它的文章,总共不过200余篇,但却从某一侧
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上起东周、下至明末概述
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

我读这本书,
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峋巍峨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
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
蕴无穷。

《古文观止》里我最喜欢的文章是李密的《陈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动情。

一个父亲早丧,母亲改嫁的顽童,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妪。

李密此时被举孝廉,家里的老祖母已经是年逾九旬,犹是风中之烛,
摇摇欲坠。

树欲静而风不止,恩欲报但亲不在,最为人生憾事。

儒风
自汉武一朝已经吹拂了几百年,“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早已经在知识
分子心中生根,更何况乌鸦尚能反哺。

可以想象李密接到晋武帝任命
的当天晚上一定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从他早时任职蜀汉以及在祖
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的表现来看,李密不是一个隐者,但如果此时弃
老祖母而去又于情何以堪?于心何以忍?另一方面,当时实行的是九
品中正制,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举孝廉,让道德上的优者来管理
国家。

如果欣然赴命的话,是孝还是不孝?于理何以问?治国平天下
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断定当时李密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