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示范课《周长》说课稿

示范课《周长》说课稿

示范课
周长》说课稿
一、教材说明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2、教材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理解周长的概念则是本单元的学习基础。

这里的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编写的目的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学生只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

教材通过让学生摸、描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组织学生测量图形的周长,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力求让学生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我们应当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

二、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
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另外,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

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 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教师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为:
1、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的意义,并能指出和测量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周长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

以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 部分的要求拟定的具体目标。

第一个是本课的认知目标,第二个则是体现数学思考的能力目标,第三个目标的确定主要是以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方面来思考的。

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等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都应当注意培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因为不管是从教材改编的意图,还是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来看,都是为了让学
生能真正理解周长的意义。

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后,学生才会理解计算图形的价值。

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观念,因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教学准备是:教具(多媒体课件、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学具:(图片:长方形、三角形、圆、五角形、心型;一个篮子里面有毛线,软尺,40 厘米刻度尺)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联系生活应用周长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示范课
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用具】
1 、电脑课件、展示台
2 、学具袋(光盘、直尺、细绳子或皮卷尺、水彩笔、树叶、作业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树爷爷告诉我:小蚂蚁特别喜欢练长跑,瞧!一只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它正准备沿着树叶的边跑一周,你觉得它应该怎么跑?(现在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跑的?)根据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我们再看看是不是这样跑的。

小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周长)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空间与图形的数学内容还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通过一个童话故事引入新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感知周长
1)课件出示各种封闭与不封闭图形,问:哪些图形是有周长
的?
(2)画几个自己喜欢的封闭图形。

(3)展示学生作品,并指出图形周长,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
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
(1)描一描
A、课件出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周长
B、描一描光碟的边线,问光碟的内部线是它的周长吗?
(2)摸一摸
让学生用手分别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及文具盒面的边线,与同桌交流认识周长
(3)走一走怎样走才是教室的周长?怎样走才是操场的周长?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中循循渐进的掌握知识。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1、量一量
(1)测量自己的腰围与头围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然后在小
组内交流测量过程;
(2)测量树叶的周长自选测量工具,测量树叶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2、围一围(84 页第1 题)
让学生描出图形的周长,结合课件让学生知道可以有不同的起点,
但是只能描一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同学合作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的周长,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实践训练,深化新知。

1、想一想如果要知道三角形的周长应该怎样量?四边形呢?为什么?
2、算一算
课件出示几幅图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活动,鼓励学生用多种计算
方法正确算出图形的周长。

3、练一练(84 页第3题)运用课件,通过测量、移动的方法,直观的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从而深化知识。

【设计意图】
练习题由易到难,从基础题到拔高题,层层深入,这样既顾及到全班好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又为尖子生补充了" 营养" 。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
么地方不懂?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小就能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整理,并养成不懂就
问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

才能为后面的测量周长,计算周长以及周长的应用做好铺垫。

同时也为日后学习面积的相关知识,区分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打好伏笔。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周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放在让学生亲身感悟。

首先我通过蚂蚁爬树叶的情境让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通过对" 一周" 的强调初现周长概念。

再让学生通过比、画、摸、走、描几种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周长都是沿着图形的"边线" 进行的,也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感受"封闭平面图形" 、"一周" 、" 长度"这三个关键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形的周长,从而抽象出周
长的概念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我知道仅靠以上的体验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接着让学生围一围、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整节课我都注重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有效的活动中全方位的感受、探索周长的含义。

(二)在练习中让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得到升华。

数学课堂离不开练习,而有梯度的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而且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

因此我在最后的练习题中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第一道题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甲、乙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为什么?第二道题是比较一组中几种图形的周长是不是一样长?学生回答之后我总结出:" 周长一样的图形大小(面积)不一定相等;反之,大小不同的图形周长可能一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