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寝室上网情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寝室上网情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寝室上网情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

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

网络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它既能为人们创造无限的财富,也能诱使人们掉进痛苦的深渊。

对于人类,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群体,网络到底是虚拟的伊甸园,还是潘多拉的盒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09年1月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2.98亿网民中,学生成为主体,占总人数的33.2%,其中大学生的比例占学生中的26.1%。

究竟大学生网络使用的情况如何呢?网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对华中师范大学的部分大学生大学生的用网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调查样本总量为91份,实获样本91份,有效问卷率为100%。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你的性别:()A 男 B 女
∙你所在的专业属性()
A、文科
B、理科
C、工科
D、文理兼有E 其他
∙你是大几的学生:()A 大一、B大二、C 大三、D 大四
∙你自己是否拥有电脑:()A 有、B 没有
∙你买电脑的主要目的:()A学习、B娱乐、C两者兼有、D其他(请具体说明:)
∙你一天的上网时间是多少:()A 2h内、B 2h~5h 、
C 5h~8h 、
D 8h以上
7.(多选)你上网的目的是:()A 与好友聊天B看空间博客C 看电影,电视剧D小说E游戏F查阅资料G 其他(请具体说明:)
8.你上网主要在:()A 宿舍 B 学校机房 C 网吧 D 其他地方
9.你的上网时间多集中于:()A 白天 B 晚上 C 有时间就上 D 基本上全天都上
10.一般上网的时候你首先打开的是什么?()
A、浏览器(网页)
B、电子邮箱
C、QQ 等聊天工具
D、网络游戏
E、其他(请具体说明:)
11.多长时间不上网你是否会感到不适()
A、3天以下 B 、1星期以内C、1星期-3星期
D 、3星期-1个月E、不上网也可以的
12.你觉得自己在网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A 经常后悔浪费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B 偶尔会后悔
C感觉上网对自己帮助很大
D没有感觉
13.拥有电脑后,你的视力是否下降了?()A是B没有
14.拥有电脑后,你参加的活动是否比以前少了?()A是B否
15.你对互联网上信息看法是()
A内容丰富健康向上
B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C健康多一些有害少一些
D有害的多有益的少
16.上网使你的社会经验变得丰富,处事变得老练吗?()
A效果明显
B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无关
C效果不大
17. 近年来政府号召的“网络文明工程”、“防沉迷游戏系统”等一系列维护网上健康文明环境的政策措施,你对这些的实际评价是()
A 很有必要,效果也不错
B应该整治一下,但是效果不明显
C没什么感觉,无所谓
D妨碍了网上轻松自如的氛围
18.父母对你上网的态度()
A 管得很严
B 偶尔会唠叨几句
C 基本不管
19.在网上你会文明用语吗()
A 会
B 偶尔不会
C 偶尔会D从不
20.你觉得网络能对自己的未来()
A、很重要很依赖
B、比较重要,是一种平台性质吧
C、关系不大
D、讨厌总是与电脑为伴的生活
(三)问卷分析
许多大学生买电脑是为了游戏,小说,电影,聊天。

调查显示:
38.4%的同学在玩游戏,72.83%查资料,60.87%聊天,48.91%看空间博客,64.13%看电影,电视剧,13.04%看小说,23.91%其他事情。

学生们很注重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拓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非学习的功能。

在谈到是否对上网花费时间和经历懊悔,49.45%的学生有时后悔;
16.48%的学生很后悔;26.3%的学生认为花费太多时间上网娱乐致使成绩下降;18.68%学生没有感觉,15.38%的同学认为网络对自己帮助很大。

对于互联网信息的看法,76.92%的学生认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15。

38%的学生认为健康的多一点,2.20%的学生认为不健康的多一点,5.49%的学生认为积极向上;有些不健康的内容,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虽不是主流,但却是不可忽略的现象。

而且学生对聊天工具的依赖性很高,调查结果显示,65.22的同学上网首先打开聊天工具。

学生在网络上行为和语言有很大的不文明性存在。

65.93%的学生说会在网上使用不文明用语,27.47%的人偶尔不会,4.40%的人偶尔会,只有2.20%的人从来不会,可见网络文明用语有待改进。

对于近年来政府号召的“网络文明工程”、“防沉迷游戏系统”等一系列维护网上健康文明环境的政策措施,有61.54%的人认为应该整治但效果不大,24.18%的人认为无所谓,只有2.20%的人认为这妨碍了他们上网的氛围,12.09%的人认为效果不错。

可见网络整治还应该加大力度。

同时,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也很高,71.74%的人认为比较重要,17.39%的人认为很重要,很依赖,只有2.17%的人讨厌与电脑为伴的生活。

建设好高校网站,首先要针对大学生群体,注重对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时事和社会焦点、热点的报道;其次要与学生的学习进程相结合,在网站中设立学习和答疑专栏,介绍课程的学习方法,并有老师在网上高层次地分析和阐述学术问题或发表学术论文;及时发布各类诸如学习、考研等信息,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注册用户进行即时查询和与老师或他人交流;再次,设立心理咨询栏目,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疑难问题。

第四,高校网站要有不同观点,让学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并利用网络沟通;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言的机会,可以向校长直接反映心声。

总之,高校网站应该建设成为一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校、学校与学校沟通的一条畅通的桥梁。

3.总结及建议
信息时代匆匆的步伐让大学生不能不使用和接受网络,不管它会带来多大的冲击,也不管这种冲击中夹杂着多少不良的成分。

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

为什么同样是应用网络,有的大学生收获颇丰,而有些大学生就不能挖掘出最实际的意义,而仅仅停留于娱乐和消遣?这恐怕就是一个认识和对待新事物的态度问题了。

对于这样一种新事物,既不能视之如洪水猛兽,因为它会带来某些负面的影响而因噎废食;也不能盲目的鼓吹它有怎样的优点。

作为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沉溺于网上娱乐的不利,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辨识和思考的能力。

网络提供了大量信息,又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大学生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

就在大学生为传统教育那种求同过多,求异过少及封闭式的弊端埋没了个性而叫苦的时候,网络的出现无疑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块"试验田"。

互联网向大学生展示了各类知识结构,对于知识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学习的内容自然大大超出了狭隘的课本范围,这对于大学生能力的提高应是大有裨益的。

对于大学生而言,完整的价值观念还未形成,好奇心又很强,很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

网络完全开放和虚拟的空间可以让大学生随心所欲的表现自己,但如果把握得不好,猎奇的心态和过分追求个性张扬的心理也许会把大学生引入歧途。

值得重视的是,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网民对一些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

长时间上网还会给身体带来损害,虽然有些大学生在宿舍里上网,但上网时间一般较长,长时间用眼、精神高度集中、受电脑辐射,所以导致“视力下降”、“腰酸背痛”、“精
神焦虑紧张,睡眠差”及“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上网综合症;有更多的大学生在社会网吧上网,而这些网吧大多光线昏暗,空气不流通,有限的空间里人数过多,导致空气浑浊,加之吸烟,大学生长时间在如此环境下上网对身体的损害可想而知。

尽管本次调查对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调查,但仅就上述结果就可以看出,抓紧对大学生网民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高校网络文化阵地的建设更是迫在眉睫。

高校建立网络设备是为了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开拓同学的知识面,其次才是丰富同学的业余生活。

而许多同学却是把网络当成是娱乐的工具,上网纯粹是为了消磨时间,简直是浪费生命。

学校应开设网络素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可邀请有关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门的网络知识和网络资源利用课程,使他们掌握如何制作网页,如何参加网络会议,如何在网上交流信息,以及如何利用网络创业等技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为学业服务。

也可以定期开展网上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

开展上网心理辅导,宣传正确的上网心态,使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心理防范意识,提高心理“免疫力”,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自身遵守网络“游戏”规则的法制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对于网络成瘾的学生要给予温暖的关怀并进行积极的治疗。

因特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交际工具,也已成为各项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而这个阵地的存在依赖于网络设施的硬件。

很多大学生网民之所以选择校外网吧上网,除了自身相关原因之外,校内上网终端供不应求、网速慢或限制多等应是主要的原因。

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建设好网络文明,校园网的扩容、校内“网吧”的扩大应该引起高校领导的重视,并把它列上主要议事日程。

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真正建设起一个和现实相对应的虚拟校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