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内容摘要:脑出血,又称为脑溢血,是指脑实质内大量的出血,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
脑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护理人员应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脑出血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病情变化等信息,配合临床治疗,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才能使患者得到更好地治疗,早日康复。
关键词:脑出血;病理研究;临床护理;分析。
The nursing care of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AbstractCerebral hemorrhage, also called Cerebral haemorrhage, refers to the essence of bleeding in the brain, for old people's common diseases.It is characterized by coming on urgent ,illness, and high.mortality rate. During treatment is the key to promote the patient recover at an early date. Nursing staff should have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etiology of cerebral hemorrhag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condition changes and other information, cooperate with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bserve patient’s conditions, complete the patient’s thought work, then it may cause the patient getting better treatment and getting well soon.Key wordsCerebral haemorrhage;experience;nursing care一、前言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出血的发病率日渐增加,是目前引起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脑出血是脑血管病变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主要是在动脉硬化特别是小动脉硬化和微型动脉瘤形成的基础上,血压突然升高,超过病变血管管壁所能承受的压力而发生血管破裂[1-3]。
中老年人是脑出血发生的主要人群,以40~70岁为最主要的发病年龄,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
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
二、脑出血的病理研究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
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
脑溢血发病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
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当时血压明显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
该病的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重、短时间可发生急骤的变化、治疗康复时间长、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了很大压力。
据流行病调查学显示,其病死率高达60%,而存活者中约有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残疾,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且给家庭、社会带来了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同时,对患者加强各项护理,对增进疗效,平稳渡过危险的急性期,促进疾病的康复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工作[4-7]。
脑出血一般起病较急,发病时间只有数分钟或数小时,但脑出血还是有其逐步发展演变的过程。
在起病初期会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异常情况,即出现一些有预兆的前驱表现。
在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中,50%有先兆症状。
先兆症状出现后的第一年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很大,尤其在两个月内最为危险。
一旦出现这些先兆表现,就预示着脑出血即将发生,或已是脑出血的前驱阶段。
这时如能仔细观察,就能及时发现异常,并到医院争分夺秒地进行治疗,从而控制疾病发展,避免严重后果。
脑出血在诊断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细致周到地进行分析,力争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有效地进行治疗。
高血压病与脑出血关系密切、不可分割,脑出血的发病是在原有高血压病变基础上,血压进一步骤然升高所致,所以有高血压性脑出血之称。
但是一般认为单纯的血压升高,并不足以引起血液外溢出血。
文献报道正常人脑动脉能耐受200千帕(1500毫米汞柱)的压力而不发生血管破裂出血。
所以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出血的重要病理基础。
有80%以上的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因此又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脑出血之称。
三、脑出血的临床护理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1 头痛、呕吐视力障碍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并伴有喷射性呕吐及视力障碍的头痛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尤其是伴有意识改变者,应警惕脑疝的发生。
1.2 意识的观察意识的变化是辨别颅内压增高及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
可用简单语言、肢体活动、睁眼反应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如患者的意识逐渐转清,提示出血已经停止病情好转,如患者由清醒转为昏迷,则提示患者有再出血及病情加重。
意识障碍程度:①清醒:对周围情况均能解,能答复问题,大小便能自理;②迟钝:嗜睡对周围情况不感兴趣常处于入睡状态,能唤醒对各种刺激有反应;③浅昏迷:叫唤时能睁眼肢体有自由活动,对各种刺激有反应,对自己不能说话,大小便不能自理;④昏迷:叫唤不应四肢自主活动消失对针刺有反应,各种刺激反应存在,大小便不能自理;⑤深昏迷: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四肢反射全无,生命体征紊乱。
1.3 瞳孔的观察瞳孔的观察有定位及评估预后的意义。
应仔细观察瞳孔是否等大同圆,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是否灵敏。
一侧瞳孔由缩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常为脑疝先兆;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对侧肢体瘫痪,提示小脑幕切迹疝发生;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去脑强直,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或临终前表现;脑桥出血出现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如患者在病程中突然出现意识改变,表情淡漠、嗜睡或躁动、昏睡,进一步发生频繁惊厥、瞳孔出现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或呼吸节律不整,是脑疝形成的早期标志[8]。
1.4 生命体征的观察生命体征为中枢神经系统监测重要客观指标,是判断病情变化的主要依据。
应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以及及时了解病情,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①体温:中枢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感染常出现体温升高,甚至持续高热。
应区别是感染性高热还是中枢性高热,并严密观察、记录和处理。
体温的测量以肛温为宜,部分病人全身血管痉挛体表血液分布减少也较低从直肠测量较准,同时躁动昏迷病人试口表示不安全。
②脉搏和血压:反映脑及心血管功能,颅内损伤、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增高早期可出现脉搏慢而洪大、血压升高,脑疝导致循环功能衰竭时出现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提示病情恶化。
如患者出现中枢性血压下降伴双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是病情发展的濒危阶段,应立即通知医生[9-11]。
③呼吸:颅内压增高呕吐时,呕吐物误入呼吸道易发生窒息和呼吸骤停,从而造成缺氧,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呼吸由浅而深并出现鼾声表示病人进入昏迷,突然呼吸变慢或停止表示枕骨大孔疝或必须立即抢救。
因此,应严密监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呼吸节律、频率、呼吸音改变、喉部痰呜音、病理性呼吸等异常情况须立即报告医生并行抢救。
1.5 运动障碍及抽搐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瘫痪或偏瘫、不随意运动或躁动、癫痫发作、抽搐等表现,如表现出瘫痪和抽搐对疾病的定位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侧肢体活动消失或肌张力减弱,增强出现偏瘫,表明病灶在对侧;颅内如肢体逐渐出现瘫痪表明病情在进展。
保护并适当约束肢体,防止发生坠床等意外。
癫痫发作时,防止咬伤、跌伤及窒息发生。
2、急性期的护理昏迷患者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抢救准备。
昏迷由于咳嗽吞咽反射消失,或减弱气管分泌物较多,及呕吐物误吸加上机体遭受疾病打击而抵极力降低易招改肺部感染和发生呼吸道阻塞,应采取下列措施:①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导致窒息,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搬动,防止因搬动出血量加大而加重病情[12-15]。
②舌后堕,可将舌牵出口外。
如有呕吐让其吐出,抢救者用干净的手帕缠在手指上伸进患者口内清除呕吐物,以防堵塞气道。
装有假牙者,要取出假牙。
对昏迷时间长,出血量大的患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能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呼吸。
③对咳嗽反射较好,昏迷程度浅的患者按压气管环( 天突穴),人为的形成咳嗽反射,使气管及肺部的痰液排出至咽部和口腔,同时给予吸痰,这样排痰较为彻底。
吸痰操作时须注意以下几点:插管前要湿润吸管,以免损伤粘膜;插管湿度要适宜,才能达到有效的抽吸痰,从鼻孔内插管其深度为病人耳垂以并控制长度加1 c m~2 c m左右为宜,若从口腔插管最深以不引起呕吐为原则,氧管切开病人插管深度以切管长再加1厘米左右为为宜;一般情况时宜在病人翻身后抽吸,但病人有呕吐或气管内有痰鸣时随时抽吸;使用脚踏吸引器下手脚动作要协调,吸管进入气道前要认真检查是否道畅适用当送入气道时应阻断压,可减少抽出肺内气体量吸管理入气道,方开吸引器( 切忌边插边吸以防算粘膜损伤出血) 吸管一气道内左右旋转,而压后得以退出。
每次抽吸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气管切开病人以3 mi n~5 mi n为宜,以免影响呼吸;切实注意用物清洁防止感染,并注意引导管通畅;若分泌物过多且粘稠必要时可作气管切开。
昏迷患者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饮食,张口呼吸患者以湿纱布盖住口鼻,防止口腔感染,每天用生理盐水擦洗眼睛和清洁口腔[16]。
④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除了密切观察病情外,还应预防兴奋躁动,以免发生意外。
床头挡一软枕防头部撞击床栏;给一定约束如将宽绷带,打双结套在棉垫上捆于四肢这端;床边加保护架;严重抽搐的躁动专人防置急救器械于床旁备用。
⑤预防褥疮: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定期翻身避免受压;促进局部血循环:定时用热毛巾擦洗受压部位5%酒精按摩;避免受湿和过冷过热;增加全身抵抗力[17-19]。
⑥昏迷期采用留置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用0.02%呋喃西林溶液200 mL 冲洗膀胱,每日2次。
对神志不清无尿潴留的男性患者,将避孕套顶端刺破,连接导尿管并套在阴茎上,既保持了床面干燥,避免了插导尿管的痛苦及可能招致的感染,也便于观察尿量。
3、恢复期的护理做好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偏瘫患者由于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情绪低落,悲观,对康复失去信心。
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护士应主动热情开导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配合,指导患者坚持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融合我们的护理工作,收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