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与设备(5.层压工艺与设备)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与设备(5.层压工艺与设备)


3
5.2 胶布制备工艺及设备
5.2.1 制备工艺 5.2.1.1 原材料
增强材料:
玻璃布,石棉布,合成纤维布,玻璃毡,石棉毡, 石棉纸,牛皮纸等。
酚醛树脂、氨基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 脂、有机硅树脂等。
树 脂:
5.2.1.2 胶布制备工艺过程
玻璃纤维布经化学处理或热处理后,浸渍树脂胶液,并控制胶 含量。在一定温度、时间条件下烘干,使树脂由A阶转到B阶,即 得到需要的玻璃纤维胶布。如P136工艺流程图。
1)、预热、预压阶段
目的是使树脂熔化,除去挥发份,进一步浸渍玻璃 布,并使树脂进入凝胶状态。 不同类型板材的预压工艺参数见表6-4, P148
2)、热压阶段——从加全压到热压结束
几种热压板热压工艺参数见表6-5。
18
5.3.1.5 冷却脱模
关闭热源,通冷却水,在保压状态下冷却。 冷却时间根据板材厚度确定,一般冷却到50℃以下, 除去压力、脱模。板材取出温度过高时,表面易起泡 且易翘曲变形。 5.3.1.6 后处理 是在烘房内进行的处理程序,目的是使树脂进一步 固化。对不同的树脂后固化处理的温度、时间不同。 特别对后阶段固化慢的环氧-酚醛板材,压制定型 后,需要在120~130℃,处理48~75h。
(4)翻板装置 P154,图6-15
(5)吸板装置 P155,图6-16
24
6.4 玻璃钢卷管工艺及设备
6.4.1 卷管工艺原理及过程
是使用玻璃胶布在卷管机上经热卷成型玻璃钢管材的一 种方法。是层压成型的一种变形。
胶布塔接部位 胶布 胶布 压辊(加热) 连续胶布 压辊 (热辊) 胶布
前支撑辊
前支撑辊 后支撑辊
10
(5)贮存条件 胶布在室温下存放时,挥发份含量、可溶性树脂含量、 流动度三项指标易发生变化。使出现胶布发脆、发粘、 流胶等现象。 胶布应存放在干燥室内,贮存的干燥条件见P141,表 6-3。
11
5.2.2 浸胶设备
浸胶机由卧式浸胶机和立式浸胶机两种。
5.2.2.1 卧式浸胶机
由玻纤布存放装置、干燥装置(干燥未浸胶玻纤布)、 浸胶装置、除尘装置、烘干箱体(烘干胶布)、牵引装 置、切割装置、收卷装置等组成。见图6-1。
(3)挥发份含量控制
X3 =
W1 W 4 100 % W1
9
W4——烘干后胶布质量。
挥发份含量一般通过调整干燥速度(温度、时间)来 实现。 干燥温度提高过快,挥发份来不及跑掉会影响胶布质 量。挥发份含量的控制范围为:1.5~3%, 见表6-2。 (4)流动度控制 流动度是胶布中含胶量,可溶性树脂含量,挥发份含 量三项指标的综合反映。它表示树脂固化时的流动性能。 流动度是评价胶布性能的专用技术指标。流动度一般 控制在20~30mm之间,测定方法见:P141。
15
胶布的计算下料量公式如下:
G=
FHd(1 )
F——板材面积 m2; H——板材厚度 m; d——板材密度 kg/m3; G——板材用料量 kg; α——物料损失系数, 5mm以下薄板, α取0.02~0.03;厚板 α取0.03~0.08。
16
5.3.1.3 组合
顺序如下: 铁板(较厚) → 衬纸 → 单面钢板 → 板料 → 双面钢 板→板料→······→双面钢板→板料→单面钢板→衬纸 →铁板。
5.层压成型工艺及设备
1
层压成型工艺及设备
5.1 概述
5.1.1 层压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是指将浸有或涂有树脂的片材层叠,在加热加压条件 层压工艺: 下,固化成型玻璃钢制品的一种成型工艺。
起始于30年代,目前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电讯等工业 广泛应用。层压成型工艺制品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工程材料之一。
5.3.2.2 多层压机的结构组成 (1)总体结构外形 图6-13, P153
23
由卧式缸、推拉架、升降台、升降台槽板、上固定板、 压机主体、垫板、柱塞、下部活动板、吸钢板机、操作 滚道等组成。
压机层数一般为 7~ 18 层,压机两侧各设一个升降台 和推拉架,其作用是装板与卸板,滚道用来输送垫板、 叠层、制品等。 (2)加热板 采用蒸汽加热、导热油加热、电阻加热、高频加热等。 (3)升降台和推拉架,图6-13
a、温度制度 卧式上胶机: 进口段90~110℃,中部烘干段120~150℃,出
口段100℃以下。
立式上胶机: 进出口段30~60℃,中部60~80℃,顶部第三段
85~130℃(上下来回一次)。
6
b、干燥时间的控制 干燥时间取决于若干因素, t=f(T,W,A,B· · · · ) T—温度; w—风速; A—树脂状况; B—布状况。 通过调节布的运行速度来调节。 干燥时间 t=L/v L——烘箱有效长度; v——胶布运行速度。 c、气流控制 通常布面风速控制在3~4m/s。 5.2.1.4 胶布质量指标及控制方法 (1)、含胶量的控制
固体吸收法。
13
5.3 层压工艺及设备 5.3.1 层压工艺 5.3.1.1 下料
通常用连续切割机裁剪。 压制厚板时应将布裁的小一些。特别是布的纬向,纬 纱收缩性较大,压制时会展开。裁小的比例应由经验和 具体实验确定。 不同性能胶布应分别堆放,例如:面层布、芯层布。
5.3.1.2 配叠(排版或配布)
4
5.2.1.3 胶布制备工艺参数
主要有:胶液粘度、浸胶时间、烘干温度与时间、 牵引张力。 (1)、胶液粘度
一般通过胶液浓度及环境温度来控制。浓度的控制往往采用 测试密度的方法来实现。 各种玻璃布所用的胶液密度见P137,表6-1。
(2)、浸胶时间
一般控制在15~45s,不同的布浸透时间不同。
(3)、张力控制
5.2.2.2 立式浸胶机
由送布装置、浸胶装置、牵引装置、烘干箱体、除 尘装置、热风循环装置、收卷装置等组成。见图6-5。
12
5.2.2.3 浸胶机的废气处理
胶布烘干过程中,将有大量有机低分子物,酚醛、 甲苯、酒精、二甲苯等物质排出,有一定毒性,直接排 放会污染环境,需要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 燃烧净化法; 冷凝回收法; 液体吸收法;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P147) 。
14
1 )、两表面分别用 2 ~ 3 层面层胶布,(面层胶布 的含胶量稍高,并掺有内脱模剂); 2)、胶布的挥发份含量不宜过大,控制在1~6%, 否则应干燥处理; 3)、临近面层的10~20层胶布,应选用平整无破损 的胶布,更不能搭接。中间部分使用不合格胶布的量也 不得超过10%; 4)、下料量 薄板按张数下料法——实验法确定; 厚板按重量下料法——计算法确定。
27
张力大小取决于:布自重、及布与各导向辊之间的 摩擦力。 张力要均衡(不能一边松、一边紧),大小要适中,张力太大,布 横向收缩变形,张力太小拉不紧。 合适的张力可以使布平整地进入胶槽。
5
(4)浸胶布的烘干温度与时间
烘干过程完成的任务是:除去胶布中挥发份;使树 脂由A阶转向B阶。
胶布的干燥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取决于表面对流传质; 第
成型压力、温度、时间是三个最重要的工艺参数。称 为三大工艺参数。 (1)成型压力的选定 成型压力根据树脂特性、板厚、树脂含量、流动度和 升温速度确定。 (2)层压板热压升温曲线 ( P150 图6-7) 预热阶段
中间保温阶段
分为5个阶段: 升温阶段 热压保温阶段
冷却阶段
后支撑辊
图6-17 手工添加卷制示意图
图6-18 连续添加卷制示意图
25
6.4.2 卷管成型设备
三辊筒卷管机
图6-19 卷管机图
1-胶布辊;2-张力控制装置;3-热压辊;4-管芯模具;5-两个托 辊;6-除尘装置;7-动力装置;8-热压辊提升电动机
26
图6-20 卷管过程 卷管工艺是借助于卷管机上的热辊将胶布软化,使胶布中树脂 熔融;在一定张力作用下,借助滚筒与芯模的摩擦力将胶布连续的 卷到芯模上,经冷辊冷却定型,然后在固化炉中固化得到产品的一 种生产方式。
W1——胶布质量 g; W 1 W 2 X1 = 100 % W2——坯布质量 g; W1 X1——胶布含胶量 %。
7
一般情况下,卷管用胶布含胶量控制在40~45%;层 压板用胶布含胶量控制在30~40%;而面层胶布含胶量应 比内层胶布含胶量稍高。
实际生产中含胶量控制方法:
1)、调整胶液粘度;
(1)组合原则 对于厚20mm以上的板材应单独压制。 厚、薄板一起压制时,应将薄板排放在两侧,厚 板排放在中间,这样对产品质量有利。 (2)垫衬材料的作用 主要目的: 使板材受压、传热均匀;并起到传热、 冷却的缓冲作用。
17
5.3.1.4 热压
层压板的热压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预热预压阶段和热压阶段。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tgδ 愈小,说明其在交流电作用 下发热量愈小,材料的绝缘性能愈好。
5.3.1.8 层压工艺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见表6-6。 5.3.1.9 复合材料层压板性能
见表6-7。
22
5.3.2 层压设备
5.3.2.1 多层压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过程
多层压机的台面一般2500×1300mm,每层间距200mm。 (1)、多层压机的特点, P153, 1~5; (2)、多层压机的结构, 图6-12; (3)、多层压机的工作过程。 将叠合体送入压机的热板之间,然后升温、加压、 保温一定时间、冷却、取出制品。
20
温 度 /℃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第三阶段
时间
图6-7 热压工艺五个阶段的升温曲线示意图
21
(3)、压制时间的控制
压制时间与树脂的固化速度、层压板的厚度、压制 温度等有关。 压制时间对制品的性能影响非常显著,压制时间对 制品体积电阻系数,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拉伸强度、 吸水性能的影响见P151, 图6-8、6-9、6-10、6-11实 验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