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发展史

医学影像发展史



继X线CT之后,出现了利用核 磁共振原理成像的装置,称为 核磁共振(NMR)CT,亦称MRI。 1978年,磁共振成像的质量已 达到早期X线CT的水平,1981 年获得了全身扫描图像。目前, 该项技术还处于积极发展与完 善阶段。它与X线CT相比,其 空间分辨率高,有可能进行分 子结构的微观分析,有助于对 肿瘤进行超早期诊断。因此, 世界上各先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像技术进入一个新时期,各种新型的诊断系统相继出现,并应用 于解剖学研究和诊断疾病。这些诊断系统的研制涉及多门学科,包括物理学、化学、医学、 电子学和计算机等,其中有的成像技术是当代高技术的结晶。
CT的问世

本世纪70年代初,随着X 线计算机体层设备(X线CT) 的问世,医学成像技术呈 现出崭新的面貌。借助CT 技术所获得的图像信息甚 至可与手术解剖相媲美。 这是自1895年伦琴发现X 线以来,在放射诊断学上 最重大的成就。由于这个 缘故,两位有突出贡献的 学者棗美国物理学家 A· Cormack和英国工程 M· 师G· Hounsfield,荣获 N· 1979年度诺贝尔医学和生 理学奖
医学影像发展 史
黄雪 于2013.10.22制作
伦琴射线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从阴极射线管发出的射线能够穿过不透明的物体, 导致荧光物质发光。当时他误认为这种射线不是电磁波,因为棱镜不能使之弯 曲,所以将这种未知的射线称为X线。现已知道,X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伦 琴又借助这种射线的穿透本领摄取了人体内组织的图像,因而震动了全世界。 由此,伦琴于1901年获得首次颁发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任重道远

目前,医学成像 技术仍处在变革 之中,现在的任 务是,一方面要 努力改进前述各 种系统的性能, 另一方面则应探 索新的成像技术
谢谢你的观看
各种影像设备相继出现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1972年X线CT出现后,80 年代所有的影像诊断技术 领域,均向数字化急速发 展,对所有的装置均实现 了用计算机存贮图像。传 统的X线影像也开始迈入 数字化行列,1980年出现 了DF,1982年开始研制CR。 CR的问世,使常规X线诊 断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 缩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