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莱芜市莱城区2017-2018学年莱城区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无答案)

莱芜市莱城区2017-2018学年莱城区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无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六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准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内容2.本试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3.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在试卷或其他位置不得分。

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写。

4.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把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遒.劲(qiú)眼睑.(jiǎn)惆怅.(chàng)白驹过隙.(xī)B、窥.视(kuī)犀.利(xī)蝉蜕.(tuèi)养精蓄.锐(xù)C、喑.哑(yīn)坍.塌(tān)羸.弱(léi)满目疮.痍(chuāng)D、湮.没(yān)嗥.叫(áo)泯.灭(mǐn)猝.然长逝(cù)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狂澜碌碌终生祈祷险象叠生B、玷污获益匪浅炽痛迫不急待C、骊歌多姿多菜禁锢诗意盎然D、眺望郑重其事菜畦更胜一筹3、下面短语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理想开花夜幕降临阳光灿烂心情舒畅B、独立思考慷慨的决定性情温和完成作业C、机灵得很放下包袱漂亮极了轻声叹息D、不折不扣用心学习改善生活伟大坚强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伤仲永》的作者王安石与杜甫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D、“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中的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5、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这首诗题目“春夜洛城闻笛”,题目“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B、诗的第二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C、第三句的“折柳”是指《折杨柳》笛曲,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D、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了自己闻笛的感受及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

二、积累与运用(共15分)6、文化常识与名落阅读。

(5分)(1)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唐朝出现了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四大家。

其中“颜筋柳骨”指_________的书多筋骨,柳公权的书多骨力。

(1分)(2)夜暮降临时分。

我不得不为睡觉做打算了。

大多数野兽都是在夜间觅食的,我不能断定自己身边有没有潜藏的野兽,一旦有野兽,我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3分)这一段文字中的“我”是指____________,说选段中的“我?是何解决睡觉问题的?(3)根据你的阅读积累。

把下面句子补写完整《童年》中的阿廖沙尽管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狭小天地里”。

但他却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进行着抗争:酒馆女主人无端辱骂外婆,阿廖沙就趁女主人进地窖时把她锁在地窖里;继父恶毒殴打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4分)“......呦呦鹿鸣。

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

德音孔昭。

”“寻寻觅觅,凄凄惨慘戚戚。

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和张宝艳夫妻的颁奖词让人眼前一亮,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诗经》《宋司》等国学经典,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到成长所需的养分,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识国学按要求填写书名。

(2分)国学经典不仅有《诗经》(宋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荐国学暑假即将来临,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激励同学们多读些国学经典。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填空,(6分),(1)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3)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____。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4)《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乐天者保天下,_________________。

(《梁惠王章句下》)(6)___________________,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尽心章句上》)三、文言文阅读(共15分)【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部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

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乙】君子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合问,其奚决焉?(节选自清刘升《问》)注:【奚】怎么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贫者语.于富者(2)子何恃.而往(3)吾欲之.南海(4)而或.不达于事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越明.年理明矣B、孔子不以决.也其奚决.焉?C、未尝识.书具非问无以广识.D、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好学而.不勤问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狂学者也12、甲乙两文都论述何做学问,甲文侧重于阐明_____________对于为学的重要性;乙文侧重于阐明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3分)13、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的中心论点。

(2分)四、现代文阅读。

(30分)(一)外婆的温度(14分)杜若冰①小时候,我最喜欢土豆了,外婆也最爱土豆,分别是我喜欢吃,外婆喜欢种。

②外婆将土豆当个宝,土地还未收获时,她就时不时来看看,拂起这片叶,翻翻那边土。

如果土是透明的,外婆恐怕就天天趴在那儿看了吧。

每每这时,我就站在外婆身后,痴痴地笑她。

风吹过,土豆的叶随着夕阳的旋律轻轻摇摆。

③好不容易等到可以收土豆时,外婆便经常带着我掏这些可爱的小东西。

掏累了,外婆就站在田埂上,她身上的衣服被风吹得鼓鼓的,像是要起飞一样。

每当这时,我都觉得外婆不像是这个世界上的人。

我蹲下身,拿着一个小木棒,细细地抠着土豆边缘的土,待看到那浅黄色的薄皮了,我便开心的扔掉木棍,抓住土豆白色的茎,猛地向上一拔。

清脆的断裂声响起,我跌坐在田螣,手中还死死的捏着一片大大的叶子。

④外婆见了,也蹲下身来,用那瘦骨嶙峋的手指绕着土豆周围的土一圈,勾起手指一扣,一颗硕大的土豆便被大地挤了出来。

外婆拿起土豆,轻轻一抖,土块便落了下来。

外婆又挖了几颗,然后将土豆递给我,领着我回家去。

⑤风有点凉,但手中的土豆却散发着暖意。

我低着头想,土豆长在土地里,被大地呵护着,土豆是温暖的,那大地的温度会是多少呢?⑥到了家,土豆被外婆切成了细丝,经过油与火的双重作用,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菜。

我趴在桌子上,晃着够不到地的腿,深吸一口土豆丝散发来出的香气,外婆只吃一点点,便将一整盘土豆丝推到我面前,宠溺地看着我将土豆消灭干净。

⑦饭后外婆在小溪边洗衣服,我就趴在草坪上,有一搭没一搭的找着话题。

⑧‚土豆啊,就是土疙瘩,土里生长出来的豆子‛,外婆洗衣服的手顿了一下,她就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加了一句,‚咱们这儿,土豆还叫地蛋,地里的宝贝蛋,土蛋啊,就是土地的孩子。

‛我点了点头,觉得大地母亲真有福气,孩子那么多,又那么讨人喜欢。

⑨外婆用辛勤种植出的土豆,将我为养成结结实实的人,我看着自己微微发黄的皮肤,觉得自己就像是大地的外孙女,大地就是我的外婆。

外婆曾对我说过,长在地里的都是好东西,因为它们聆听着大地的脉搏,所以它们懂得大地的快乐与痛苦。

⑩现在我搬到了城里,菜场就在楼底下,外婆却坚持给我送土豆。

她说,外面的土豆都是人给催产出来的,不好吃。

我摸了摸外婆刚刚送来的土豆,依旧透着几分暖意。

我闭上双眼,感受着从土豆表皮传来的温度。

我用了七年的时间,量出了大地的温度,那正好是人体的温度,也是外婆的温度。

14、根据文章内容,参照提示,填充下列内容。

(3分)看土豆----_________-----_________议土豆———_________15、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1)外婆见了,也蹲下身来,用那瘦骨嶙峋的手指绕着土豆周围的土一圈,勾起手指一扣,一颗硕大的土豆便被大地挤了出来。

(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咱们这儿,土豆还叫地蛋,地里的宝贝蛋,土蛋啊,就是土地的孩子。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16、找出与第⑩段画线句子相呼应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3分)17、你认为文中的外婆是个什么人?(4分)(二)十一号楼的猫(16分)①我们十一号楼三层的楼道里养着一只流浪猫。

说是流浪猫,早就没有了流浪猫的样子。

是一只米黄色的长毛猫,眼睛微微透着绿,洗过澡也梳过毛,毛色油亮有色泽。

它常常蹲在三层电梯口的小厅堂,端正地坐着,优雅地看着电梯里的人,仿佛知道我们是来看它的一样。

旁边的墙边放着猫粮盆和水盆,还有几个小玩具。

②多数时候,它只是看你一眼,有时也会跟着你走入电梯。

进来后就跟所有乘电梯的人一样,乖乖等着。

到了一楼,它在人们的脚步间左拐右拐地穿插着走出居民楼,往楼下社区院子里的树下一躺,晒着太阳睡半天。

天色晚了,就再跟着上楼的人一起回去。

我住的这幢楼里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它的存在,看到它走进来了,就帮它按一下‚3‛。

三楼的门一开,它就不急不慢走出去,重新在电梯口小厅堂坐下。

③有一次我深夜加完班,一个人抱着一堆东西,从北区的工作室穿过漆黑的花园,走回南区的家。

半路被蚊子叮了一腿的包,边跺脚边走,走到楼下的时候,脚震得又麻又疼。

我用下巴很卖力地点开电梯开关,前脚刚进去,后脚它就跟进来了。

我盯着它,它盯着我,我只好用额头顶了我自己的楼层,又用下巴按了它要下的楼层。

等搞定之后,原本一路走回来的沮丧感消失不见,我一个人在电梯里笑得前仰后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