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按比分配ppt

按比分配ppt

现在请大家按班主任的分配方案列出算式计算 一下。班主任把栽种50棵树苗的任务交给男女生 棵树苗的任务交给男女生, 一下。班主任把栽种50棵树苗的任务交给男女生, 男女生栽种棵树的比是3:2。男女生各栽树多少棵? 男女生栽种棵树的比是 。男女生各栽树多少棵? (议一议)谁的解答正确?在小组里说一说,你 议一议)谁的解答正确?在小组里说一说, 是怎样验算的? 是怎样验算的?引导学生可以利用图解或画线段图 的方法来分析问题。 的方法来分析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按比分配 设计意图: 的意义】 的意义】
3、教学手段和技术准备 、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师引导 相结合 操作学具与课件演示相结合 相结合。 操作学具与课件演示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 成过程。 成过程。 教具准备:等分好的长方形纸片。 教具准备:等分好的长方形纸片。 学具准备:等分好的长方形纸片。 学具准备:等分好的长方形纸片。 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教学课件
【以上两题不同题型对比着,用不同的方法,即多种方 以上两题不同题型对比着,用不同的方法, 法去解,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法去解,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融入生活用数学
我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按比例分配并进行整 理,然后汇报交流你眼中的按比分配,接着小组 选择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探究,最后,让大家寻求 规律进行应用与拓展。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会 教学难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
运用按比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按比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融入生活用数学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发展提高 第五个环节:质疑总结、 第五个环节:质疑总结、反思提高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分配植树的过程,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会运 、通过分配植树的过程,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 用按比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用按比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 、 问题的特征, 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 理信息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理信息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喜欢数学、 究、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喜欢数学、热爱生活 的情感。 的情感。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六年级 第12册 册
按比分配
榆垡镇第二中心小学 王 娟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 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 础之上。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 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 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 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 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本节课,我不仅要让学生凭 借已有的知识基础独立思考、交流反馈掌握解答按 比分配问题的方法,更要通过提升获得转化的数学 思想,并且通过练习环节解决生活中的按比分配问 题,增强应用意识,渗透德育教育。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发展提高
一个长方体,从同一顶点引出的 条棱 一个长方体,从同一顶点引出的3条棱 共长24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长、 厘米, 共长 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 是5:4:3。请你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 : 。请你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引出连比,顺势迁移。学生基础好的学生, 设计意图:引出连比,顺势迁移。学生基础好的学生,
还可以追问如果知道棱长总和与长宽高之间的比又该怎样计算 高呢? 长、宽、高呢?这样既照顾了中差生也为基础好的学生提供了 发展空间。 发展空间。 】
第五个环节:质疑总结、 第五个环节:质疑总结、反思提高
说一说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 有疑惑吗?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有疑惑吗?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 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有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有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认识自 我与他人,从而促进自己的再发展。 我与他人,从而促进练习题目及学生的课堂学习 表现,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突破, 表现,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突破,以 及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及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本课教学设计时,正是 月 , 本课教学设计时,正是3月11,因12日 日 是植树节,为了创设好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 是植树节,为了创设好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 我把例题稍加修改, 棵植树任务 棵植树任务, 我把例题稍加修改,50棵植树任务,如果你 是班主任你将怎样分配? 是班主任你将怎样分配? 我又提出问题:老师把植树的任务 棵 我又提出问题:老师把植树的任务30棵 分给男生, 棵分给女生 棵分给女生, 分给男生,20棵分给女生,你知道是按什么 分配的吗? 分配的吗?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讲完例题,我安排了五道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 灵活掌握按比分配的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
请看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制造配方。 1、古人明白了硫磺、硝石和木炭的混合物极易猛烈起火甚至发 生爆炸,硫磺、硝石和木炭,如按一定比例配制,可制成会爆炸的 “火药”。古人逐渐摸索出一个秘方:“一硝二磺三木炭”。如果 配制30公斤的火药,你要准备硫磺、硝石和木炭各多少千克呢? 你能不计算就说出鸡和鸭的只数哪个多吗?说理由。 2、养鸡场鸡和鸭的只数共36只,鸡和鸭的比是7:5,鸡和鸭哪 个多?多几只? 我把已知条件改变一下会怎样呢? 3、养鸡场鸡和鸭的只数比是7:5,鸡的只数是70只,鸭有多少 只? 你能口算出下列两题的答案吗? 4、人的血液与体重的比是1:13,张洁体重52千克,血液有多 少千克? 5、人的脚长和身高的比是1:7,张洁身高154厘米,你知道她 脚长多少?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
已经学过 的相关内容 本节的 主要内容 按比分配 后续学习 的相关内容
平均分 分数应用题
比例尺 比例
2、学生情况分析 、 纵观学生的知识起点, 纵观学生的知识起点,绝大多数 学生已经理解了比的意义, 学生已经理解了比的意义,并学会了 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归一问题的基本解 答方法。在学习能力上, 答方法。在学习能力上,我班大多数 学生已初步具有独立分析、 学生已初步具有独立分析、自主探究 的能力, 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有待进一步提 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和认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知冲突,引出按比分配】 知冲突,引出按比分配】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像以上分配植树任务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 像以上分配植树任务这样, 定的比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叫做按比分配。 定的比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叫做按比分配。
六、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 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 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 发现新方法。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 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中,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综 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 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 让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张扬个性、让体验充满课堂, 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会显得异常现实、精彩而生动。
【设计意图: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会因为 设计意图: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 数学学习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数学学习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 魅力。 魅力。】
随机板书
50棵
3+2=5 3 50×-=30(棵) ×5 ( 男生 3:2 女生 2 50× =20( 50×-=20(棵) 5 答:男生栽种30棵, 男生栽种 棵 ?棵 ?棵 女生栽种20棵 女生栽种 棵。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讲完例题,我安排了五道题,分别从不同 的角度,让学生灵活掌握按比分配的知识在生活 中的运用。例如: 2、养鸡场鸡和鸭的只数共36只,鸡和鸭的比是 7:5,鸡和鸭哪个多?多几只? 3、养鸡场鸡和鸭的只数比是7:5,鸡的只数是 70只,鸭有多少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