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8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8年杨浦区高考语文二模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⑴,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⑵,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⑶韩愈在《师说》中客观地指出弟子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其原因在于“,”。

2.按要求选择。

(5分)⑴同学们在毕业二十年之后聚会,各自事业有成,班主任想要用一句古诗词来表达此刻的喜悦激动心情,恰当的一句是()(2分)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⑵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是()(3分)?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不可理喻甚至有点蠢的问题,但却是我们必须弄明白的问题。

电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可是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的戏剧,也不能被我们忘记,因为其生动的现场总是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我们站在生活之上俯瞰生活。

A.有了戏剧,为什么会出现电影这项发明B.有了电影,为什么人们还需要看戏剧C.电影和戏剧,哪一种艺术形式最终会永远为人铭记D.电影和戏剧,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5分)①任何文字都是为了满足交际需要,适应口语发展而创造出来的。

汉字也不例外,汉字是语言符号,是文化传播的媒介,这是汉字基本的功能。

但同时又是一种生命符号。

汉字最早叫文,顾炎武说:“春秋以上言文不言字。

”汉字是一种具有鲜明感性特征的视觉符号。

在六书所述的前四种造字方法中,象形是它的基础。

②汉字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

我们说汉字是一种生命符号,与这种象形特征有密切关系。

拼音文字是以人所创造的一批抽象代码的组合,去记录语言、传播文化,而以象形文字为基—49 —础的汉字则与之不同。

汉字符号的创造是本乎自然,像其物宜的产物。

传说汉字是一位叫仓颉的人,仰以观象于天,俯以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观鸟兽之迹,于是创造了文字。

汉字的象形可以说是人间的万物万事的一种抽象符号,包含人们的道德生活、宗教生活、现实生活和审美生活等内容。

汉字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生命体,进化和简化的形式是对自然万物的概括。

在这种概括中体现了人们的宇宙人生态度,也在形式美感的构造中,包含着人们的审美态度。

汉字作为一种生命符号,对中国艺术的精神、生命精神和审美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汉字是具有强烈的感性特征的象形文字。

象形符号不是“指谓”世界,而是“显示”世界,将客观世界凝固进象形的符号中,不去割裂自然的内在生命,而是力求保护自然生命的原初状态。

这种显现不仅来自于客观对象,而且又经过人的心灵过滤,融进了人类对宇宙人生的看法,体现了浓厚的生命情调。

汉字中凝固..了人们在具体生活中的生命体验。

汉字中包含着汉民族早期的大量文化信息。

如寒冷在汉字中常和忧患、痛苦、凄怆等联系在一起,寒冷既是一种自然状态,又是一种心理状态。

()又如秋在古代总是和愁联系起来,所谓“悲者,秋之为气也”,“自古逢秋悲寂寥”,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融为一体。

语言中所包含的寒冷体现凄怆的处理方法,就受到这种文化原形的影响。

④大而言之,汉字的创造和运用中常遵循一种内在原则。

这些原则不只是六书和字义引申的方法,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其中蕴涵着中国人的生命感觉。

⑤汉字是以线条为基础的符号。

汉字之所以由书写符号上升为一种艺术,都与此符号的特点有关,汉字符号因其独特的造型特征,所以具有表现生命的功能。

汉字,一向以形态的丰富和复杂性著称于世。

书法艺术直接得之于汉字形体之便而创造起来。

汉字能从书写符号上升为艺术,主要源于其线条的魅力。

书法将汉字线条的表现力进行发掘,使其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形式。

汉字线条变化是组合中的变化,字形有各种不同的组合形式,但组成这一形式的线条是确定的。

书法则通过墨的干湿浓淡和线条运动的疾徐涩畅等配合,将汉字线条的外部变化变成内部变化,如一横,在汉字中是一种书体,只有一种写法,而在书法中,却有无数种写法,它和每个书家的气质、情绪深相韵和。

我们知道线条有很强的表现力,书法赋予线条无限多样的变化,从而能够表现丰富的生命体验,将具有潜在艺术气质的汉字变成真正的艺术品。

⑥汉字潜在的艺术表现力还影响到绘画篆刻艺术。

在绘画艺术中,书画同源是一影响力很广的观点。

中国画以强调线条而著称,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线条主义,线条的突出地位部分就是来源于书画同源的影响。

⑦汉字与中国艺术的特殊因缘,强化了中国艺术重象的传统。

3.第①段中引用顾炎武的话,其作用是。

(3分)4.解释第③段中加点词“凝固”在文中的含义。

(2分)—50 —5.第③段()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⑴它所瞩目的就是人心与自然的同态对应关系,反应了人们真切的生命感受。

⑵气候的冷暖本与人心的苦乐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汉民族长期以来有寒冷生悲的心理习惯。

⑶在语言阐释中,寒谓之沧也谓之凄,都是自然界的寒冷,而沧之于怆、凄之于悽,都是声义同源。

⑷《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也。

必有凄怆之心,非有寒之谓也。

”⑸形容悲哀则有悲怆(沧)、悲悽(凄)、悲凉。

A.⑶⑸⑵⑷⑴B.⑷⑴⑸⑶⑵C.⑶⑵⑸⑴⑷D.⑷⑸⑶⑴⑵6.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7.文章从哪几个角度来阐释“汉字是一种生命的符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乡村二月①不再生冷的微风,从一沟沟屋檐上抚摸..而来,又在村前屋后刮瘦的杨柳枝条间游走,收拾着残冬腊月散落的枯枝败叶,而后又不停地向前搜索。

这风,仿佛村姑手上的木梳,轻盈地把乡村蓬乱的鬓发梳理得柔顺而舒畅起来。

这时候,人们也明显感觉到白昼在一天天增长。

哦,春天来了!②瞧!身着绿衫的春姑娘仿佛从天空与大地的交界处轻盈地走来,她带来的绿色的风,染绿了山,染绿了水,也染绿了起起伏伏的天涯路。

田垄港汊间,残冬凝结的腐败气息消然融化,渐行渐远。

几只不知名的鸟,轻轻地从天空飞过,身影如一朵朵花绽放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中,偶尔几声清丽的鸣叫跌落在大地上,溅起一片寂寞,一片空旷,吵醒了浓睡而灰暗的天空,也唤醒了小草的梦。

田埂上、溪头边,一片片、一簇簇绿紫相间的小草己破土而出。

一场春雨打湿了屋檐下吊了一冬的干椒蒜头。

渐渐的,太阳也变得暖和起来。

那透亮的是披挂在毛茸茸的草尖上的清露;赤条条的枝丫上的绿色便是苞芽在骨节间吐绽。

小狗也欢快起来,满院子围着小朋友们乱蹦乱跳。

小鸡、小鸭在窝里“叽叽嗄嗄”乱叫,似乎在等着它们的小主人放学回来。

暖阳和春雨就像两个赛手,你一程我一程地往前赶。

受到滋润的万物,一个劲地摇旗呐喊。

③早些时候,父亲参军在外,家里的农活便落到母亲一人身上。

每年二月,母亲便开始整理家里的农具。

锄头、铁锹、犁耙、鸡公车等耗力大的有时就叫我叔叔来帮忙,自己便把—51 —粪箕、竹扁担、草锄,翻捡出来,掸除灰尘,而后开始盘算一年的农活安排。

捡粪、浸种、秧田、耕田、栽禾,到了夏季还要栽油菜、种棉花,一年下来,便是她一生的缩影。

二月,看似无所事事,在乡村,一年的希望也就在二月埋下了伏笔。

那个时候,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母亲都喜欢扛起磨得发亮的锄头,很勤快地往田畈走,不仅是看秧苗的长势,也修缺补漏。

有时,锄掉些小草,看看菜畦,抓几只小虫。

有时,边任由着牛儿喝水,边去扒那油菜地里的栏粪,疏浚田边的流水沟。

这些,都是在母亲不经意间完成的。

二月,真正的农事还没到来,但什么事都得慢慢地向主题靠拢,你看那日头,也是在寒意渐消的云层里,学会了放快节拍,才把晴朗的日子拉长的。

④奶奶从不放弃房前后的瓜墩在她心目中的位置,是它让奶奶的残年多了等待。

去年的瓜藤,干枯得只剩下轻飘的筋丝,挺过了狂风的横扫,依然贴在二月的土地上,不愿离去,断断续续中,极力表现出生命旺盛时期的姿态。

奶奶一墩墩地深翻,埋肥。

奶奶说瓜藤去年结的南瓜冬瓜,大又多,一家人吃不完。

奶奶说这话时,去年留来的瓜子正怀孕在苗床里。

⑤乡村的二月,一切都从残枝败叶中向着自然的常态而来,没有逆转,无法阻拦。

上古歌谣云: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我读出这是先民对世间万物各行其道,一步步走进生命怀抱的诉求。

时令中降临的二月,便是对这一愿景淋漓尽致地展示的开始吧!⑥乡村的二月里浓淡相宜的色彩,尽染了田野的空旷,融解了的土壤,弥散着沁人心脾的气息,它的水嫩、多汁、清新、轻灵、芬芳,是一年中令我最留恋的时节。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透过轻薄的雨帘,我的眼前分明展开了一幅画卷,那是二月乡间的闹春图。

8.分析第①段中加点词“抚摸”的表达效果。

(3分)9.第②段从多种角度描写了春天到来的景象。

请对此加以分析。

(4分)10.有人认为第④段与第③段的内容有相似之处,可以删去。

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说明理由(4分)11.第⑥段“闹春图”中的“闹”字内涵丰富。

试结合全文内容,对其进行分析阐释。

(4分)—52 —(三)阅读文本,完成第12—14题。

(8分)寻陆鸿渐①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释】①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以擅长品茶著名,后人尊为“茶王”“茶神”。

12.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A.乐府诗B.小令C.律诗D.古体诗13.对作品语言风格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实隽永意境开阔B.感情蕴藉想象丰富C.朴实自然洗练流畅D.含蓄委婉寓意深刻14.请对“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一句进行赏析。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①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

由是咸共称异。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

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

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

后谢病归。

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

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②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

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

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众乃悦服。

③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

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