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0第三章第五节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应用
30第三章第五节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应用
第一类杠杆(平衡杠杆)
(四)杠杆原理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类杠杆(省力杠杆)
第三类杠杆(速度杠杆)
3. 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
(1)利用杠杆省力 (2)利用杠杆获得速度 (3)利用杠杆训练力量
3. 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
提铃时杠铃贴近身体上升缩短阻力臂,省力
3. 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
关节(或环节)名 运动状态 肌力矩与外力矩 原动肌
称
的关系
工作条件 工作性质
右踝关节 右膝关节
右髋关节 骨盆 躯干 头颈 肩胛骨 肩关节 肘关节 桡腕关节 左髋关节 左膝关节
左踝关节
伸位 伸位
屈位 前倾 伸位 伸位 后缩位 水平伸位 伸位 伸位 伸位 伸位
屈位
过伸,M肌=M外 屈,M肌=M外
过屈,M肌=M外 前倾,M肌=M外 屈,M肌=M外 屈,M肌=M外 前伸,M肌=M外 水平屈,M肌=M外 屈,M肌=M外 屈,M肌=M外 屈,M肌=M外 伸,M肌=M外
向心工作
离心工作
(三)肌肉工作的性质
2.静力性工作 • 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矩,只足以平衡阻力矩,使环节保持 一定的姿势,肌肉的长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此类工作称为静力性 工作(亦称等长收缩)。静力性工作又可分为支持工作、加固工 作和固定工作。 •(1)支持工作:支持工作是指位于关节基本轴同一侧的肌肉保 持持续性收缩,以平衡阻力矩,使相应环节保持静止姿势。 •(2)加固工作:在悬垂状态下,位于关节两侧的肌肉共同持续 收缩,以对抗外力牵拉而产生的关节分离作用。 •(3)固定工作:在支撑状态下,位于关节两侧的肌肉共同持续 收缩,起稳固关节的远固定 远固定
远固定
近固定 近固定
上固定 近固定
近固定
近固定 近固定
固定工作 固定工作
固定工作
支持工作 固定工作
固定工作 固定工作
固定工作
支持工作 支持工作
(二)分析示例
2. 燕式平衡 (1)动作姿态描述 (2)肌肉工作分析制表 (3)小结与建议
燕式平衡动作各环节的动作分析
伸位 伸位
过伸或屈,M肌=M外 屈,M肌=M外
伸位
屈,M肌=M外
屈位 屈位
伸,M肌=M外 伸,M肌=M外
屈腕屈指肌群、伸腕伸指 肌群 肱三头肌、肘肌、肱二头 肌、肱肌等
胸大肌、三角肌、背阔肌 等
斜方肌、前锯肌 斜方肌、前锯肌、菱形肌 、胸小肌
竖脊肌、腹部肌群 髂腰肌、股直肌、臀大肌 、股二头肌等
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 腱肌、半膜肌等
掷铁饼手臂伸展能使铁饼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
3. 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
仰卧起坐三种姿势手臂向上移动阻力臂增加
二、静力性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一)分析步骤 (二)分析示例
(一)分析步骤
1. 动作姿态描述 2. 肌肉工作分析制表 ① 支持工作 ② 加固工作 ③ 固定工作
(二)分析示例
1. 手倒立 (1)动作姿态描述 (2)肌肉工作分析制表 (3)小结与建议
手倒立动作各环节的动作分析
关节(或环节)名 称
运动状态 肌力矩与外力矩的关 原动肌 系
工作条 工作性质 件
前臂在桡腕关节 上臂在肘关节
上臂在肩关节
肩胛骨 肩胛骨
脊柱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跖趾关节
伸位 伸位
过伸或屈,M肌=M外 屈,M肌=M外
屈位
伸或屈,M肌=M外
上回旋位 上回旋位
下回旋 ,M肌=M外 下回旋 ,M肌=M外
(一)肌肉工作的协同关系
对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对抗肌,或拮抗肌 ,位于原动肌的对侧,如臀大肌。
固定肌:将原动肌定点骨加以固定的肌群称为固定肌。 中和肌:用于抵消原动肌多余功能的肌肉,称为中和肌。
(二)单关节和多关节的工作特点
1.单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由于单关节肌只跨过一个关节,通常其收缩所产生 的肌力主要作用于该关节。如前臂弯举动作中,肱肌的 作用就是使前臂在肘关节处屈。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五节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的概念。 2.掌握动力性工作、静力性工作的分类和特点。 3.掌握动力性、静力性工作的解剖学分析步骤与方法。 4.了解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5.了解骨杠杆的分类、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
一、动作分析的基本理论
(二)单关节和多关节的工作特点
2.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多关节肌“主动不足”
多关节肌“被动不足”
当多关节肌收缩发力时,对其中 一个关节充分发挥作用后,对另 一个(或其余)关节不能充分发 挥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 的功能性“主动不足”(或原动 肌的力量不足)。
当多关节肌被拉长伸展时,已 在其中一个关节被充分拉长后, 在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就不 能被充分拉长,这种现象称为 多关节肌的功能性“被动不足” (或对抗肌的伸展性不足)。
(一)肌肉工作的协同关系 (二)单关节和多关节的工作特点 (三)肌肉工作的性质 (四)杠杆原理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一)肌肉工作的协同关系
原动肌 对抗肌
固定肌 中和肌
原动肌: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主 要作用的肌肉或肌群称为原动肌,即 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或肌群。例如, 悬垂举腿时(如左图),大腿在髋关 节处屈,则髂腰肌、股直肌和缝匠肌 等肌肉是原动肌。
(四)杠杆原理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1. 杠杆原理的应用 省力;增速;发展肌力。
肌力矩和阻力矩 3种情况:肌力矩等于阻力矩;肌力矩大于阻力矩;肌力矩 小于阻力矩。
2. 骨杠杆分类 3类:平衡杠杆、省力杠杆、速度杠杆。
(四)杠杆原理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骨杠杆
(四)杠杆原理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三)肌肉工作的性质
1.动力性工作 肌肉收缩使环节的位置发生改变,肌肉的长度亦有变化,此类
工作称为动力性工作(亦称为等张收缩),其又可分为两种,即 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 •(1)向心工作。其表现为:肌肉收缩力矩大于阻力矩,环节朝 着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肉的动点向定点靠拢;肌肉变短、变 粗,触摸时较硬。如持哑铃前臂弯举的举起过程中,肱二头肌和 肱肌等肌肉所做的工作即为克制工作(图3-3-6)。 •(2)离心工作。其表现为:肌肉收缩力矩小于阻力矩,环节背 着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肉的动点和定点彼此分离;肌肉变长 、变细,但触摸时仍较硬。如持哑铃前臂弯举的放下过程中,肱 二头肌和肱肌等肌肉所做的工作即为退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