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鉴赏】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注释】(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
忆:想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异乡:他乡。
(3)倍:加倍,更加。
(4)遥知:远远的想到。
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5)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译文】:“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
这时候,“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弟兄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一个人。
【鉴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诗人的思乡之情在前两句中得到了直接抒发,要特别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中“独”字和两个“异”的表达效果。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3)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开掘;开通。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7)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8)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鉴赏】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朝·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①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方好——正显得美。
③空蒙——细雨迷茫,若隐若现的样子。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⑤亦奇:也显得奇妙。
【译文】那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
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鉴赏】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前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后两句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三年级下册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1)咏:歌颂、赞美⑵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
(5)一,满,全(6)万:很多。
(7)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8)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9)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10)似:好像,如同,似乎。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鉴赏】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春日: 在春天里。
2.胜日: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3.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4.泗水:水名。
5.滨:水边。
6.光景:风光景色。
7.一时:形容时间很短,一时之间、一下子。
8.等闲:平常、随便。
9.识得:认识到。
10.东风面:春风的面貌。
11.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12.总是:都是。
【译文】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鉴赏】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认识,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
同时,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一时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
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⑴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⑵碧霄:浩瀚无际的天空。
⑶几万条:虚指,比喻多。
【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鉴赏】表现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
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4.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译文】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鉴赏】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①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题:写上。
3.西林:西林寺,在庐山。
4.横看:正面看。
5.侧:侧看,从侧面看。
6.岭:山岭。
7.峰:山峰。
8.缘:因为。
9.此山:庐山。
【译文】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低处、远处、近处各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
不能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
【鉴赏】借景说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或: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注释】1.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2.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3.足:足够,丰盛。
4.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5.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鉴赏】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1.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
3.之:去、到 4.广陵:扬州。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6.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7.下:顺流向下 8.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
尽:没了,消失了 9.唯:只 10.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11.辞:辞别。
【译文】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渐渐模糊消逝,只能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鉴赏】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浥:润湿【译文】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微的浮尘,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劝您再喝完一杯酒,向西出了阳关,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鉴赏】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1)尽:没有了。
(2)独去:独去,独自去。
(3)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⑷厌:满足。
【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
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鉴赏】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②。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③。
【注释】①两相和:色彩搭配和谐,交融在一起。
②镜未磨:比喻水面平静,又不十分明亮。
③“遥望:远远望去【译文】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鉴赏】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