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乐恩教育教务考核初中语文和答案

乐恩教育教务考核初中语文和答案

乐恩教育教务考核初中语文一语文积累与语言运用(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巢穴.(xuã)记载.(zài)斤斤计较.(jiǎo)B.解剖.(pāo)暂.时(zhàn)茅塞.顿开(sâ)C.脑髓.(suǐ)颠簸.(bō)牵强.附会(qiáng)D.酝酿.(niànɡ)应.酬(yìng)扣人心弦.(xián)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布.告——布.局解说:两个“布”字意思相同,都是“分布”的意思。

B.谋.略——谋.生解说:两个“谋”字意思不同,“谋略”的“谋”是“计策”的意思;“谋生”的“谋”是“设法寻求”的意思。

C.情不自禁.——忍俊不禁.解说:两个“禁”字意思相同,都是“禁受”的意思。

D.温故.知新——无缘无故.解说:两个“故”字意思不同,“温故知新”的“故”是“原因”的意思;“无缘无故”的“故”是“从前”的意思。

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张胜利,当初是依靠“希望工程”的资助,才完成学业的。

他懂得,从师范毕业后,他放弃留城机会,回乡任教,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以行动回报社会。

②南非曾在2000年申办2006年足球“世界杯”,为此做了很多工作,满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却以一票之差输给德国,可谓。

然而南非人并未放弃,最终在2004年获得了2010年足球“世界杯”的承办权。

A.①句填“饮水思源”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B.①句填“饮水思源”②句填“功亏一篑”C.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②句填“功亏一篑”D.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相关政策,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达到这个目的,各级政府。

①要让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②要加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治理土地沙化的进程③要贯彻由“救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的工作方针④要在公共服务和就业方面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切实需要A.③④②①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③②④①5. 默写古诗文名句或填写作家作品名称。

(9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2),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3),江春入旧年。

(作者:《次北固山下》)(4)在陆游《游山西村》中,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蕴含人生哲理的两句诗是:“,。

”(5)山光悦鸟性,。

(6)《论语》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二古诗文阅读(23分)(一)(15分)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3分)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7.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1.亮自表后主曰()2.悉仰于官()3.外有赢财()4.及卒,如其所言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译文:(2)及卒,如其所言。

译文:9. 从诸葛亮这番肺腑之言中可以看出他著有怎样的品质?(2分)答:10.你知道后人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吗?试举一例(2分)答:(二)(8分)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夙夜优叹(早晚)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1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恐/托付不效B .深追先帝/遗诏C .臣/不胜受恩感激D .进尽/ 忠言14.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2分)三现代文阅读(21分)一、炊烟(10分)赵丰( l )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炊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 2)乡下不会没有炊烟,少了炊烟的乡村就缺乏生气。

清晨,东方显出鱼肚白,鸟儿从窝里飞出,露珠在庄稼的叶子或草尖欢动,炊烟散淡在一座座老屋的上空,拥抱那乳白色的晨雾。

农人们扛着锄、催着牛走出村庄,伴看鸡鸣、狗吠、虫啼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正午的阳光下,炊烟似有似无,农人顶着阳光回村庄,一缕缕淡淡的炊烟牵动着他们的饥肠。

“老婆晌午给咱做啥好吃的?干面?搅团?有没有油波辣子?”这时,炊烟就成为他们生活的渴望。

黄昏,在玫瑰色晚霞的映衬下,炊烟有了色彩,牧歌晚唱,牛羊欢叫,鸟儿归粱,农人们荷锄而归。

( 3)土墙、木门、青瓦、杨树、炊烟。

那时如果在村子里,我的目光里就呈现出这么几样东西。

把这些东西拼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记忆中乡村的影像。

如果远离村子,就只剩下炊烟了。

我在孤坐,仰躺,眺望炊烟和风的游戏。

炊烟离开烟囱后,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

炊烟在哪儿落脚,这是我所挂念的。

我不知道诗人、画家、音乐家之类的艺术家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一直疑心陶渊明没有享受过真正的乡间生活,不然《桃花源记》为何没有描写炊烟的诗句?缺失了炊烟的桃花源,该是何等的落寞。

( 4)炊烟在城市是一种污染,在乡下却成为一种风景。

城市的风景虽然对于现代人类有着巨大的诱惑,但城市给人类以现代生活享受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弊端,噪音、污染、交通拥挤、人情淡漠……让城里人厌烦和无奈。

无怪乎在乡村生活得久了的人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他们嗅惯了鸡鸭畜禽的屎尿味,听惯了牛羊虫鸟的鸣叫声,看惯了村舍炊烟的缭绕,两只脚板走在泥土上才觉得踏实和舒适。

( 5)炊烟标志着平民意识。

起码,它带给我是淡泊的心境,还有远古的想像。

原始人发明了火,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这“文明”却滞留在了乡下。

城里人早已开始用电取暖,做饭。

液化气和煤气虽然也产生火,只是没有炊烟。

乡野庄稼收获之后的桔杆、枯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成为生活在乡野之人烧火的原料。

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炊烟在乡村仍然继续充当着风景的角色。

既然这样,乡下人对炊烟的感情还会旷日持久。

(6)留恋着乡野炊烟的人,自然无法摆脱禁锢在身上的平民意识。

如今,我生活在小城,眼中迷失了炊烟的影子,偶尔会感到失魂落魄。

到了假日,我会兴致勃勃地去乡下欣赏炊烟的景致,清洗被玷污了的灵魂。

这种感情,既有对曾经被炊烟弥漫过的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有一种对反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 7 )我知道,留恋着乡下的欢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选自《长安》 2008 年第4期,有删改)15.作者在第(3)段中为什么提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2分)?16.本文主要是写乡下的炊烟,为什么在第(4)段中还要写城里人的生活?(2分)17.作者为什么说“留恋着乡下的炊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2分)18.在第(2)段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清晨、正午、黄昏三幅优美的画面,请选择其中一幅,从描写内容及表达作用两方面作简明的赏析。

(3分)二、人人皆可为国王(12分)梁衡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

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

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

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

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

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

《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

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

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

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

“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

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

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

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

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

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

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

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

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9.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0.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分)21.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2分)22.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

(2分)23.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请说明理由(3分)参考答案一、语文积累与语言应用1.D2.B3.C4.B5.任重而道远问渠那得清如许海日生残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潭影空人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古诗文阅读6.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7.三书启奏,依赖仰仗,盈余,等到8.(1)如果微臣有一天死去,将不让家中有多余的布帛,家外有多余的财产,若不能如此就会辜负陛下的厚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