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史学的起源与早期特色出处:西藏大学学报作者:孙林张月芬雪域西藏网2006年06月21日[摘要]本文首先对藏族神话的几种类型进行分析,认为在藏族远古神话及各种传说中表现出神权历史观,而在神权历史观中又混和着历史循环论和进化论思想。
其次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敦煌吐蕃历史丈书,诸如《吐蕃大事记年》进行分析,认为吐蕃时代的一些历史文书在历史学指导思想和方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系并且形成初步的传统范式,历史观也从神权历史观转变为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历史观。
最后作者认为从所见到的吐蕃时期的一些历史文献来分析和推断,至少在吐蕃王朝中期以后,其宫廷中的丈官与学者对待历史的观念较之以往的那种神权历史学应该产生极大的飞跃。
他们已充分认识到“人事”;前人的行为及活动对后人所具有的意义,对于历史的价值问题,他们已经具备了自己的一套看法。
在撰写历史时,严谧、准确的风格以及挥洒自由的文笔表明吐蕃的历史学家基本摆脱了神话时代那些古老的宗教束垮和社会禁忌,显示出他们时待历史的态度是客观的、轻松的。
一、早期藏民族的历史观历史观是人类确定和把握自身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方式。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从过去的岁月中成长起来的,历史对于人类而言,乃是回忆和不断的叙说,是时间的历程,是人类自觉探寻自我存在的境域。
对于历史,不同的民族都有各自的处置方式,比如在早期社会,许多民族通常都将历史放致于本民族的神话与传说之中来加以回忆。
神话与传说是一个部落或民族对所信仰的神灵及祖先所作所为进行的追述,是先民的“故事”,代表着原始文化的丰富内涵。
神话传说的叙述带有一定的历史性,即它们包含着时间的因素和空间的因素,同时,民族神话与传说的内容中往往包含着“氏族英雄”和“伟大的君王、祖先”一类往事。
先民们通过讲解这些故事来追忆本部落或本民族起源、发展以及祖先们的丰功伟业,在重大节日或宗教仪式中不断重复这类神话,便能回顾历史,以史为鉴,教育后辈儿孙。
所以许多学者都认为神话具有很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原始社会的口头哲学和“百科全书”。
法国学者列维·施特劳斯甚至认为,通过对神话的研究,“我们在野性思维的内部发现了图腾神话已引导我们去面对那种纯历史,我们可以设想,图腾神话描述的某些事件是真实的,即使图腾神话对事件的描绘是象征性的和被歪曲的;即使神话的历史是虚假的,它至少以纯粹的和更具标志的形式同样表现了某一历史事件的特征。
”按神话分类学的规范,藏族的神话具体可分出许多类型,典型的有创世神话、起源神话、英雄神话、灾难神话、阐释神话等几种。
下面我们来分析这些神话所包含的历史观及远古藏族祖先相关的时间与空间的意识。
先看“弥猴变人神话”,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比较早的记录这种神话的文献是《嘛尼全集》与《五部遗教》。
关于《嘛尼全集》等书成书的年代现仍在讨论中,一般人认为,它们问世于公元12世纪左右,其中《嘛尼全集》早一些,《五部遗教》要晚一些。
这两部书所记载的与历史相关的内容有较为古老的渊源,其中不少材料直接来自吐蕃时代的史书。
在文字表述上《嘛尼全集》的描述基本上是后来史书参照的样本,行文中带有民间的故事痕迹,但佛教的东西很多,民间的创世与起源故事已经被佛教的宗教创世神话所同化了。
这则故事以佛教徒的观点讲述宇宙的起源及吐蕃远古生灵的状况,说远古雅垄河谷群结地方气候温和,有茂密的山林,山上有一只灵性的年长弥猴,吸引了正在修行的罗刹女,对之产生了爱慕之心,此罗刹女就向弥猴求爱,弥猴先是拒绝,其后又在罗刹女的追求下不知所措,于是向观世音求告,观音菩萨点化弥猴,使其与罗刹女结合,生下六只小猴。
很快,六只小猴又繁衍生息,产生无数后代。
由于弥猴变人神话中具有生物自然演进为人类的观念,所以石泰安在他的《西藏的文明》一书中认为这种历史观可称之为进化论史观。
同19世纪英国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比,藏族弥猴变人神话也有一个类似的生命演进阶段的划分,其神话的推理似乎要阐释人类的起源的规律性,按其逻辑,生命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转化过程,这一点倒与达尔文确有相似之处,当然,神话必竟是神话,神话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如罗刹女、观音菩萨等作为精灵、神灵,其对人类所产生的作用时时都被强调着,按神话的解说,促使人类进化的因素不是遗传变异,而是神的启示与促动,也就是说,神的能动性是人类进化的根本动因。
这种历史观无疑带有浓郁的神权历史学的特点,而这个特点也基本代表了早期人类历史观的总貌。
在藏族远古神话中,被记叙于敦煌吐蕃藏文文献中的关于聂赤赞普的起源故事也带有神权历史学的特征。
据说这位赞普的世系有三种传说:1、是天神玛桑之主古杰塞西的后裔。
2、出自原初之夏刹族、赭面王族、廓魔冰川人及夜叉扎氏之族。
3、为天神赤巴拉敦赤,后降至吐蕃为王。
”以上几种传说在藏文各类历史文书中都能找到一些相关的佐证材料,比如脱杰王这一名号,在敦煌文献P·T.1286号文书中以及P.T.1060、P.T.1290a/b号文书中都有出现,后世一些苯教著作如成书于1439年的《苯教源流》与敦煌文献的说法也颇为相似,认为脱杰王(又称脱噶王)是天神恰氏王雅拉达珠与穆氏女一所生六子中最小的一个,本名为脱噶尔拉查。
在P.T.1286号文书中,第一代王亦顿扯也被视为最高神雅拉达珠六子中的最小的一位,第一代赞普之后的历史,按P.T.1286号文书的记载,有着连续的世系传承,并以其身世和葬仪为标准划分为“天上七赤王”、“地上六列王”等等。
后世著作如《贤者喜宴》、《苯教源流》、《玛尼全集》、《柱下遗教》等等基本是对吐蕃时代历史文献的完全照抄。
在这类神话传说中,历史的因素即时间与空间被加以关注和表达,对其中所展现的神权历史观如果详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那是一种历史循环论和进化论混和的思想。
循环论历史观是古代亚欧大陆比较流行的宗教历史观,其核心说法是自人类产生以来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未来世界更是一团混乱,最后经过一场大灾难,宇宙又重新变得美好,然后又是一代不如一代,如此循环不已,在亚洲地区,印度佛教、印度教、中国道教及许多民族与地区的宗教中,都包含着这种循环论历史观。
这类历史观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观念。
据德国学者陆维特等的研究,循环论历史观应起源于原始社会古老的创世神话,在人类创造了文字以后,具有这类历史观的神话的最早源头,应为公元前2000年在古代两河流域流传的“宇宙大洪水神话”。
藏族苯教著作《苯教源流》在叙述脱噶王的历史时,其作者有意要表述这种古老的观念,说:“八万年前,天神雅拉达珠和穆氏女神色卡玛结合,生下脱噶六子,其中幼子古赤也被称为恰氏之子脱噶尔拉查,他被其父遣派,下至凡人之地。
来到象雄与蕃地,作玛桑与人类之祖。
在此地他娶了一名叫念布冈夏白茹的女子也即念氏的女子白姜纯姆为妻,生下一男孩,取名为廷格王子(rgyal-bu-vthing-ge)。
王子与舅父念氏联合作了黑头人类之王。
廷格王子娶穆氏女子冲冲噶尔为妻,生下汉地、吐蕃、霍尔三子(rgya-bod-hor-gsum),其中蕃子为蕃王东噶尔,其子名为蕃宗拉松,他与念氏女子噶尔姆结合生下‘蕃人念氏侄子九弟兄,(bod-mi-gnyan-tsha-spun-dgu),从他们中又分出卫藏人、象雄人与康区人。
”《苯教源流》又接着叙述聂赤赞普身世的由来,还有后来赞普的世系,行文说法与敦煌文献大致相同。
历代赞普逝世后,按照葬仪与名字,被划分为“天上七天赤王”、“上顶二王”“地上六列王”、“水中八岱王”、“地面五赞王”等不同时代。
传说中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技术发明和文化标志。
比如,天上七天赤时期,产生了苯教,修建了最早的宫殿;上顶二王时期,开始炼取金、银、铜、铁,农业发展起来,有犁铧及牛耕技术;地上六列王时期,发明了开沟挖渠技术及水稻种植技术等,牛耕技术也过渡到双牛犁耕阶段;水中八岱王时期,又有各种乐器的发明;地面五赞王时期,则有医药术的发明和流行,同时,佛教也初传吐蕃(即所谓神秘玄物自天而降),很显然,这里所谓的各种发明创造以及不同阶段产生不同文化标志的观念与弥猴变人神话一样,带有朴实的进化论色彩,反映出藏族早期历史观中的积极、合理的一面。
致于按葬仪划分出时代,用天、山坡、地、水、地面等地理概念来表示赞普陵墓的变动,显然是试图将空间与时间结合在一起,进而把历史与现实揉合到一处,从而达到其神话要阐释的意旨。
在被公元十一世纪的《第吴宗教源流》一书所引用的《五史鉴》这部古书中,赞普逝世后灵魂与肉体一同虹化消失现象只是到松赞干布那里又重现,因此松赞干布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历史从他那里又有了新的一轮循环。
古代循环论历史观一般都带有神权历史学的特点,即决定人类命运的是终极力量——神灵,世界的产生、人类的起源及发展都取于神,同样,由于人类自身的弱点,如贪婪、欲望、暴力、道德腐化而最终将自己的世界搞得连神灵都不堪忍受,最终的劫难时代也来自神意,并由神力将之毁灭,再进行新的一轮创造。
从历史学或史学观念发展史的角度来说,具有神权历史学和循环论史观的历史记叙(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都兼带着两个重要的倾向:一是在历史的各种事件和活动中,人类并不是所记载的活动的行动者,人的行为被“先天”地用某种模式或框架固定下来,神、祖先、氏族英雄的活动是后代子孙必须仿效的对象或榜样,历史的发展也有既定的方向和模式,有如一年四季所经历的春、夏、秋、冬,如此循环往复。
英国哲学家克林伍德认为,真正的历史学有四个特点,即:它是科学的,即历史注重真实地讲述。
它是人文主义的,即历史注重人事。
它是合理的,即讲述历史要有凭据。
它是自我显示的,即历史有它的社会功能。
藏族早期的神话传说严格地说与克林伍德所界定的真正的历史学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古代传说与神话本身包含着较积极也较为合理的历史进化论因素,同时,这些神话传说所具有的神权历史学和循环论史观的一些特征与倾向,还包含着历史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意义,也就是说,神话传说中除去其非历史的部分外,还存在着一切历史都必须具备的要素:连续地讲述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并交待详细的时间、场合、人物及相关的后人的评价。
二、藏族史学的起源及其思想体系德国历史学家兰克曾经说,历史学就是历史学家所从事的工作:Wiees geschehe ist-它是怎样发生的?确实,从各种过去的神话、传说故事、消息中寻找并记录事实真相,乃是历史学家努力的目标。
历史学的产生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工具,即文字。
文字是帮助人们记忆的工具,也是人类系统阐述和整理自己的思想、方法的手段。
在没有文字的时代,由于仅仅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保存某些思想观念,因此很难形成系统的、连续的学术传统,也就很难产生我们所说的学科体系及系统的思想。
比较全世界各地区的文明,包括中国56个民族的文明发展史,文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