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PPT课件
面积: 140 730km2
滇西山地闽广沿海居民区 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主要储存宿主:黄胸鼠 染疫动物:(次要宿主、偶然宿主)27种 主要传播媒介:印鼠客蚤 染疫媒介:7种(亚种)
动物鼠疫监测
监测类型及标准
动物鼠疫监测在世界上大致分为2 类: ★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主动监测; ★以美国为代表的被动监测 ,只有在高危险区啮齿类动物发生变化、出现人
肺鼠疫 13%
其他型 3%
腺鼠疫 84%
人间鼠疫感染途径
1988年至2016年共发生鼠疫病人885例。
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中发生698例,其感染途径为 蚤叮咬;
其他疫源地内的186例病人中因接触肺鼠疫病人感 染92例,占49.46%,因剥食染疫动物感染60例, 占32.26%,疫蚤叮咬34例,占18.28%;
1955 1957 1959 1961 1963 1965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1955-2016年我国人间鼠疫 病例年代分布
其他监测 鼠疫流行是病原体、宿主、媒介、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同 时生态的改变直接影响动物鼠疫流行的变化
洞干蚤
数量调查
样方法
5m笼夹 法
病死动
物
鼠
体
收集可检
高抗动 物
媒 介
材料
逐日捕
鼠
阴 性
检验
阳 性
结束
疫区 处理
动物鼠疫监测结果
有450-600个县开展鼠疫监测工作。 每年细菌学检验材料(宿主、媒介)13
鼠疫概述
主要内容
鼠疫流行史 鼠疫疫源地 鼠疫监测 人间鼠疫 疫情概述
鼠疫流行史
概念简介
鼠疫: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传 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媒介主要是蚤类。鼠疫患者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 间鼠疫流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在20世纪初由前苏联学者巴甫洛夫斯基提出的一种概念: 当疾病在自然界并不依靠人类及人类的活动而存在,这类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 病。这一概念最初是针对森林脑炎提出的,人们很快就意识到,许多疾病都具有 这种性质。
198km2。
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
分布: 云南 3个县 面积:1 810km2
青海田鼠疫源地
分布: 四川、青海 2个县, 面积:21 000km2
准噶尔盆地大沙鼠鼠疫疫源地
分布: 新疆7个县; 面积: 162 100km2
滇西山地闽广沿海居民区 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分布:云南、福建、 浙江、广东、广西、 江西、贵州。100个 县(市、区)
1981-2016年人间鼠疫地区分布
1981-2016年人间鼠疫分布
贵州15% 四川1% 广西6%
内蒙1%
青海12% 甘肃1% 西藏8%
新疆1%
云南55%
人间鼠疫病型分布
1988年至2016年间 共发病885例;
腺鼠疫病人744例, 占84.05%;
肺鼠疫病人118例, 占13.35%;
其他型23例,占2.60 %
60多个国家,本次流行初期发现鼠疫菌。
中国鼠疫流行史
鼠疫在我国流行历史悠久,以下古书中均有鼠疫的记载 巢元方《诸病源候总论》(公元610年) 孙思邈《千金方》(公元652年) 《寄寄山房鼠疫杂志》(东离,1979) 吴有存 《瘟疫论》(1642)
中国鼠疫流行史
据推测,在公元6世纪第一次世界鼠疫大流行时,我国曾发生过 流行,但开始有可靠记录的是14世纪第二次世界鼠疫大流行,1300 万人死于本次鼠疫流行。1644年,山西潞安(今长治县)曾有过鼠 疫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前的305年中,共有20省 (自治区)549个县(市、旗)流行鼠疫179年次,发病2 598 794 人,死亡2 399 400人。在此期间有6次大流行。
监测内容
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 是鼠疫监测的重要部分,可为确定或追溯鼠疫发生,探索鼠疫自 然疫源地鼠疫菌保存机制和预测预报等服务。 主要在宿主、媒介、疑似病例、指示动物中进行,将捕获宿主的血清学和病原学 及其寄生蚤病原学监测作为重点。国内研究认为鼠疫细菌学监测应以自毙鼠为主。 指示动物在我国主要是犬、猫等。
在南方家鼠疫源地内疫蚤叮咬为主要感染途 径;
而旱獭疫源地则以剥食染疫动物、接触肺鼠疫 病人为主要感染途径。
人间鼠疫感染途径
人间鼠疫感染途径
接触病人 8%
旱獭疫源地感染途径
接触病人 50%
疫蚤叮咬 83%
剥食动物 7%
疫蚤叮咬 18%
剥食动物 32%
长尾旱獭疫源地
分布: 新疆2个县 面积: 18 400km2
灰旱獭-长尾黄鼠疫源地
分布: 新疆12个县市 面积: 45 600km2。
阿拉善黄鼠疫源地
分布: 宁夏、甘肃 5个县 面积: 8 997km2;
布氏田鼠疫源地
分布: 内蒙古的5个县旗, 面积:66 41km2。蒙古旱獭疫源地
分布: 内蒙古的 2个市 面积:35
万-20万份,检出鼠疫菌100-500株。 每年血清学检验15万-23万份,检出阳性
材料400-800份。
人间鼠疫概述
传染源
1、野生动物作为传染源 (10-100万CFU/ml血液) ★寄生蚤在吸血后,鼠疫菌在蚤的前胃中繁殖形成菌栓,逐渐堵塞消化道而使蚤 处于饥饿状态,从而更加频繁吸血,冲刷菌栓,因不能进入后面的消化道而只 能反吐回去。栓塞蚤每次反吐可吐出2.5-10万个鼠疫菌。 ★捕杀旱獭等
疫源面积 1000 337017 1485 56440 3391 353 5916 80199 178184 328700
省(区) 疫源县 江西 4 浙江 5 广东 4 广西 3 四川 5 贵州 2 云南 53 西藏 43 福建 32 合计 303
疫源面积 3029 197 9104 9625 36630 683 81026 350135 38876 1523894
间病例或在食肉动物中检出抗体阳性血清时才进行主动监测。 中国制定了《中国动物鼠疫监测标准》[GB 1688221997],作为各类鼠疫疫
源地进行动物鼠疫监测依据,规范监测工作。
监测方式
根据全国鼠疫监测工作方案,鼠疫疫源地的动物鼠疫监测以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 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那些地广人稀、但鼠疫又活跃的地区,需要重点加强流动 监测,并为这种类型的监测工作设计合理的巡回路线,以扩大监测覆盖面。
疫的潜鼠伏期
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 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潜伏期长短与感染细菌 数量多少、感染的菌株毒力的强弱、感染途径、病 型、以及被感染者是否经过免疫接种及个体抵抗力 等因素有关。
一般症状
各型鼠疫患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 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上升至39℃~40℃,呈稽留热。头痛 剧烈,有时出现中枢神经性呕吐、头晕,呼吸促迫,很快陷入极 度虚弱状态。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音弱,脉博每分钟120次 以上。血压下降,多在10.7~12.0/6.13~6.67Kpa (80~90/ 45~50mmHg)范围。重症病人早期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意识不清 ,昏睡,狂燥不安,谵语,步行蹒跚,颜面潮红或苍白,有时甚 至发青,有重病感或恐怖不安,眼睑结膜及球结膜充血,出现所
鼠疫疫源地
基本概念
疫源地:是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 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它包括传染源的停留场所和传染 源周围区域以及可能受到感染威胁的人。 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鼠疫自然疫源性的地区 鼠疫自然疫源性: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 主,主要通过媒介蚤在宿主动物间传播,不依赖于人类,长期在自然 界循环延续。
世界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图
截至2016年底, 我国有12类鼠 疫疫源地,分 布于19个省区 303个县市旗, 疫源地面积为1 523 894.42 km2。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图(截至2016年底)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
省(区) 疫源县 河北 1 内蒙古 55 辽宁 2 吉林 16 黑龙江 8 陕西 1 宁夏 7 甘肃 10 青海 30 新疆 22
1901-1903年 南方家鼠疫源地每年死于鼠疫者5-8万余人 1910-1911年,东北肺鼠疫大流行,波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
山东等省(自治区),死亡6-7万人 1917-1918年,内蒙古西部及山西等地肺鼠疫大流行,死亡1.4万余人 1920-1921年,东北肺鼠疫大流行,死亡达8500余人 1928-1931年,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自治区)鼠疫大流行,死亡近5000人 1947-1948年,东北及内蒙古鼠疫大流行,死亡达3万人
1955-2016年的60年间全国发生人间鼠疫病人 1592例,其中:
1955-1970年的17年间为534例,年均31.4例; 1971-1989年的19年间为191例,年均10.1例; 1990-2005年的16年间为837例,年均52.3例; 2006-2016年间的11年间为30例,年均2.7例。
谓的鼠疫颜貌。
疫情概述
发病数
全球人间鼠疫流行趋势
2010 2005 2000 1995 1990 1985 1980 1975 1970 1965 1960 1955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发
病 人
数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发病数
1955-2014年中国人间鼠疫流行趋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