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高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一切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
高效课堂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
高效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高效是学生高效的前提和基础。
有高效的老师才有高效的课堂。
教师高效,就是通过实施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具体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习目标是学习中的主攻方向,其作用是明确学生学什么。
指定好目标,整节课就可以有的放矢。
制定学习目标要着力于学生的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且目标制定要表述得当,具有可操作性。
着力于学生基础,要从课堂实际出发,做到少而精,不能多而杂,否则,会造成目标的达成肤皮潦草,只抓住了边缘,而没有抓住根本。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不单指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很重要的一面应是高考成绩的提升。
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结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还要结合高考的考点。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在教学目标设定时,与高考小说阅读的考点结合,我确定这样两个主要的学习目标:1、掌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并分析文中主要的人物形象。
2、总结概括出小说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考虑好一节课的目标后,还要考虑它的语言表述,因为不同的表述会影响语文课教学任务的设计与落实,也就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有效度。
比如某一《我与地坛》的“德育目标”“体悟珍爱生命,感悟亲情,顽强求索的精神内涵”,教学中无法操作,更不便检测;不如修改为:“找出最能表明主人公人生追求与精神世界的句子,作一点评价。
”语文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至关重要,打造高效课堂,从目标做起,就会事半功倍。
“先学”和课前预习有很大的差别。
语文如果布置课前预习只会增加学生负担并且也收不到很好的效果。
课前预习很多时候得到的反馈是不真实的。
既然是预习,第二天老师就要检查。
老师一提问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一是什么都不会,因为他没有时间去预习。
一是大家都知道!那这些问题还有讲的必要吗?课本上干干净净而答案却完全正确。
相信老师心里有数,会可能也是假会。
因为他的答案有问题。
表面上是做出来了,但实际上懂吗?是为了应付老师。
所以“先学”就要在课堂上进行,在老师开讲之前,学生在老师积极地引导下,紧紧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按照老师拟定好的自学指导题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实践。
在这一过程中,要达到学习的高效就要求老师一定要拟定好自学指导题,清楚表达自学指导要求。
在进行自学指导时应体现“五个明确”即明确自学时间、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达到的标准、教师检测的方法及要求。
所以,在教授《祝福》时我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列出本文的情节提纲,并且思考作者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上采用了何种顺序,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5分钟后我找同学到黑板前填写情节提纲,标明小说的结构顺序。
”(我在黑板上画出大体结构图)我的要求明确了时间是“5分钟”,内容是“速读课文”,方法是“总结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并列出本文的情节提纲”,达到的标准是“能填写情节提纲”,老师检测的方法是“指名同学上台板演”。
谁上台板演那?老师没说,人人都可能上来。
学生的自学相当于在做考前准备,所以有了这个自学指导就可以让同学明确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从而积极全力的投入到自学中,因此就会紧张高效。
在教的过程中还是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但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必须进行有效的组织“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互动而不浮动”。
怎么做才能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地去和问题做斗争那?方法一是充分发挥“小教师”的作用,也就是陶行之先生所倡导的“小先生制”。
分小组,小组之间比。
组内学生相互监督,相互承包,并将比赛情况、相互管理情况纳入学生的考核评分中。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关注到自己学习的成果,还主动自觉地关注本组其他成员的学习成果,不仅能发现自己的问题,还能不断发现他人的问题,从而积极地解决自己与他人的问题。
方法二是老师要切实做到两个“关注”。
其实以学生为主,老师的任务不仅没有减轻,而是越来越重了。
老师要做问题的发现者、指导者、引领者。
具体点就是:关注有问题的学生,关注学生的问题。
所谓有问题的学生,是指那些不认真学习、不紧张投入的学生。
教师要扫视每一个学生,如果发现不积极的学生,就要用自己认为恰当合理的方式去提醒他。
所谓学生的问题,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
对于这类问题教师不要立即教。
先激励他们相互解决,共同研究,让学生在自己解决与合作解决中找到与困难做斗争的喜悦。
真的不能解决了,老师在给以必要的引导、启示。
这样让每一位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紧张”状态中,从而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使学生因自主而高效。
课堂检测是为了检查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和调节教师的教学。
合理有效的课堂检测应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绝不仅仅是最后几分钟的事情,它应该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程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一篇课文要几课时。
所以每节课的检测题目要求不尽相同。
新课结束时,一是糖炒栗子,现炒现卖的积累性检测:学生稍微回忆一下刚刚学习的内容,对重要知识点如字词识记理解,古诗美文积累等进行落实检测,夯实基础;二是对文本内容进行归结检测:如一篇小说学完后,以小说人物为核心创作的方式检测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还可以写读书感悟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三是拓展延伸,提升能力的检测:每上完一篇课文,提供一篇与本文类似的阅读文段学生阅读,综合检测学生课堂所学习的知识与方法运用情况,将知识与方法转化成能力。
总之,只有合理的组织课堂检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
!以上是我对“创新高效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这一问题的一些简单的认识。
高效课堂现在已经成为每一位老师的追求,高效课堂改革任重而道远。
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教学基本模式,是《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和中国名校共同体在总结以杜郎口为首的各成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课改初期易遇到的普遍问题,而设计的一个具有课改推进普适性的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教师掌握和运用。
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让教师少走弯路,缩短课堂“临帖”的周期,从而为打造特色高效课堂服务。
(一)“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1、第一步:独学;2、第二步:对学、群学;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5、第五步:导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2、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3、三查:在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第一步:独学: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1、检查反馈。
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
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新课导入。
导入虽然 ___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它“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
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独学。
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
需要说明的是,独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独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而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所以教师在巡视时应留心观察学生独学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
高效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状态之所以普遍较佳的原因之一,是后面的展示环节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更好地激励了学生自学。
4、第一次学情调查。
独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
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学情调查。
第二步:对学、群学: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
并藉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展示的基本原则——“三性”。
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
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问题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创生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
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都必须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6月6日,我们里庄中学一行16人到孙祖中学观摩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成果。
听了他们安排的四节公开课,和授课教师及课改成型的教师进行了座谈,最后听了曹明华校长的经验介绍,感受颇深。
结合自己对课改的认识以及学校实际浅谈几点思考:从学校层面上,要转变思想,高度重视,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必须性、紧迫性。
从曹校长对孙祖中学课改之路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学校领导认识到了学校发展的困境,产生了“穷则变”的思想,进而认识到“课改是推动学校发展的 ___”。
于是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成立课改小组,学习课改理论,在思想上对课改形成初步的认识;接着,走出去观摩学习,请专家、课改成熟的老师到学校作指导;特别是带领学校全体教学一线教师两次赴平邑街道三中的观摩学习,震撼了教师的心灵,催生了课改的动力,坚定了课改的信心;从模仿开始,逐步走上了校本特色的课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