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唐代在茶史上的地位。
唐代,茶叶已经很普及;因茶味甘而香,能振奋精神,当然大受欢迎。
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
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为粉末,放到水中去煮。
煮时,水面出现细小的水珠像鱼眼一样,并“微有声”称为一沸。
此时加入一些盐到水中调味。
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这时要用瓢舀出一瓢水备用,以竹夹在锅中心搅打,然后将茶末从中心倒进去。
稍后锅中的茶水“腾波鼓浪”,“势若奔涛溅沫”,称为三沸,此时要将刚才舀出来的那瓢水再倒进锅里“救沸育华”,一锅茶汤就算煮好了。
如果再继续烹煮,陆羽认为“水老不可食也。
”最后将煮好的茶汤舀进碗里饮用。
在唐代中国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中国的茶叶、饮茶方法,以及饮茶习俗和礼仪,开始先后传到了朝鲜、日本和阿拉伯诸国。
唐玄宗时有一位名叫封演的进士,在"封氏见闻记"上说:"玄宗开元中,泰山灵严寺之降魔大师普及禅教,当他坐禅时,祗喝点茶。
於是一般人竞相仿效,都把茶当作饮料用,遂成风俗。
"嗣后从山东传到唐代国都长安,而长安城内开设茶馆者,不问道俗,凡是付钱的都可以饮用;至於茶叶的来源,都从江淮一带用船车运过去,种类繁多。
此外,"杜阳杂编"载有唐文宗常请学士们进入内廷,研讨经义典籍,下令宫女准备茶饮赐予学士。
由上二例可知,在唐朝,不管是朝廷文武百官,或是贩夫走卒,茶是普遍的饮料了。
正如陆羽<<茶经>>六之饮上有一段:"茶随时代之不同而使用日广,世俗浸润,国朝盛行,两都、荆州、渝州诸地,已成每家之饮料。
"事实上真正使茶由药用、饮用变为品饮,并且由一种习惯、爱好、生理需要升华为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境界的,应该归功于一位伟大的人物和一部伟大的着作,这就是陆羽与他的<<茶经>>。
<<茶经>>的出现是茶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它造就了唐人热烈的生活情调以及丰富浓郁的社会风采。
从此以后,唐代的茶业充满活力,气象万千;茶产日兴,名品纷呈;饮茶之风,遍及朝野;茶叶贸易,十分活跃;封建茶法,应运而生。
不惟如此,它也开启了以后茶文化异彩焕发的局面,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以茶色分,中国茶叶可以分为哪几类?青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绿茶3、分别对龙井茶、碧螺春、铁观音作一简单介绍。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齐截,宽度一律,为绿黄色,手感平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善于叶,看着铁观音。
一样平常长3厘米以下,芽叶平均成朵,学习碧螺春产于。
不带夹蒂、碎片,小巧小巧。
龙井茶滋味幽香,事实上如何泡碧螺春。
充作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平滑。
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你看碧螺春。
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万-7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平均光彩。
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极重繁重如铁,我国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铁观音、碧螺春、信阳毛。
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你知道碧螺春的泡法。
光润,绿蒂,具有自然兰花香,汤色清亮金黄,味醇厚甜美,对于碧螺春原产地在哪里。
进口微苦,速即转甜,耐冲泡,怎样泡碧螺春。
叶底张开,青绿红边,肥厚光彩,每颗茶都带茶枝,信阳。
假茶叶形长而薄,碧螺春的产地。
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4、简述唐代中国八大茶叶产区的分布情况。
陆羽《茶经》第八章,专门论述了唐代茶叶产区,他根据自然地理,把产区划分为:山南、淮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南、岭南八个道,即八大产区43个州。
5、普洱茶产自何地?有何特色?●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
普洱茶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蒸压而成的各种云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
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在它的香气、滋润,滋味醇厚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一定的药效6、如何体验茶道的内涵?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
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7、介绍碧螺春、乌龙茶的基本泡制工艺(茶艺)。
8、简述宜兴紫砂壶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其一:壶宿杂气,去茶渣,倒满开水鼓荡卸出,即没冷水中,急出除之,元气复已。
其二,砂壶砂质传热缓慢,保温性强,提握抚摸不感炙手,且有健身作用。
其三:紫砂壶胎具双重气孔结构,冷热急变性好,寒天注入沸水,不会胀裂,温水炖烧、烹蒸无需担心开裂。
其四:紫砂壶使用经久,涤拭日加,自发暗然之光,入手可鉴,真是久且色泽光明。
其五:紫砂壶易吸茶汁,内壁不刷而无异味,壶经用久,增积茶锈,定量注入沸水也有茶香,茶锈经生物化验内含灰黄霉素成份,有消炎清毒之作用。
其六:紫砂壶茶壶形制又有高矮之分,按茶沏泡之理,高壶宜泡红茶,红茶在焙制中是经发酵,不避深闷,高壶沏泡更香浓。
矮壶宜泡绿茶,绿茶在焙制中未经发酵,不宜深闷,故扁壶泡绿茶则保持澄碧新鲜的色、香、味。
其七:用壶、养壶、壶面不可涂油,用壶不可用口直接对壶嘴去吮,这样保持自然光,保护茶壶泡茶不失原味9、请列举数种适宜泡制龙井茶、碧螺春的泉水。
西湖泉水众多,有玉泉、龙井泉、虎跑泉和狮峰泉等,水质以虎跑最优。
这种泉水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元素,水色清澈明亮,滋味甘冽醇厚。
虎跑泉还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分子密度高,表面张力大,泉水高出杯沿2-3毫米而不外溢。
10、请列举二至三种清热解毒的茶疗方子。
茶叶15克,乌梅9克,用水煎服,适当饮用食醋。
【功效】用于龙葵中毒。
茶水不拘量洗胃,用于百部中毒,茶水可沉淀百部碱。
浓茶水加糖频服,用于夹竹桃中毒。
清热解毒茶闷热的夏天,总是让人担心中暑,就让我们用此道茶饮来消暑解渴吧!茶材:绿豆60克、车前草30克、水600ml。
清火解毒茶【组成】银花30克,甘草10克,绿豆衣6O克,鲜生地15克,夏月加芦根6O克。
【功用】清火解毒,生津养阴。
【主治】大面积烧伤,津液外渗,口渴,舌红而燥者。
11、简介陆羽《茶经》的主要内容。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
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
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
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
它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一类重要著作,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12、简述蔡襄别茶之方法以及他的《茶录》。
《茶录》,(宋)蔡襄(1012年-1067年)作于宋皇佑(1049年—1053年),是宋代重要的茶学专著。
全书分为两篇。
《茶录》是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
计上下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熁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
下篇论器,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
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著。
13、列举三首以上茶诗。
唐皇甫曾《陆鸿渐采茶相遇》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磐声。
宋杜小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清郑板桥: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戴昺《赏茶》: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
绿阴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报晚衙。
徐祯卿《秋夜试茶》:静院凉生冷烛花,风吹翠竹月光华。
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
14、写一篇关于某种茶的小品文。
一位热爱美食的朋友告诉我:只要你想吃什么,你就尽管去吃,因为很有可能这个时候你的体内缺乏这种食物的养分,就像你困了就会想睡觉一样自然。
我不知道这观点有几分的科学道理,却由此联想到大家评判一篇美文的标准各不相同,既因人而异,也因时而异。
偶然翻开书读到倪进的一篇小品文《茶是一种心情》,立刻就爱上了它,不知是否因为我正缺少这文中蕴藏的东西。
文章开头让我颇长见识:“人居草木之中故为…茶‟,据说茶是古神农氏品尝百草而发现的,称茶为百草之精灵,人常饮可吸日月之精华,沾山川之秀气。
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日久可飘飘然羽化而登仙境。
”原来茶由名到实有如此美妙之说,但我没有品茶的习惯,更不懂茶道,读过之后心有所动,竟也想去附庸这风雅了。
生活中的我有些小嗜好,自以为不雅,说出来别人也未必能理解,故不对人提起。
读到作者关于品茶的心境,竟然与我的这些小癖好有太多的相似,于是有了一些自信将它公之于众了。
平常我喜欢喝白开水,而且还有些穷讲究。
喝白开水一定得用那种质地很好的瓷杯或瓷碗,这样感觉水的味道就是甘甜的,换上玻璃杯玻璃瓶或其他什么不锈钢杯碗,入口的水寡淡无味。
当然喝白开水的温度也有讲究,无论冬夏,完全凉了的水如甘泉,那种人刚刚能接受的有些烫唇的喝来也很有味道,这类似于喝茶的人说的“满口茶”了,不冷不热的口感最差。
我常备有一个白而透亮的细瓷茶杯,平时就用它喝水,我的茶杯里从来不曾有点点水垢,纵使不喝茶叶茶,我也经常会擦擦茶杯的内壁,让它保持洁白透亮。
心情不爽或思绪烦乱的时候,我也有所改变。
备上一壶刚刚烧好的开水,然后在茶杯里倒上半杯白糖,我从来不用勺子,我的茶杯口大肚大,我一次需要的白糖也很多,倒起来很方便的。
准备好之后,我就端坐在桌旁,往杯中注入开水,让水面高于糖面五厘米左右。
这样喝糖水是绝对不能搅拌的。
我专注地看着白糖开始溶化时丝丝缕缕地向上升,这丝丝缕缕如同我纷繁的思绪,这个时候的我好像什么也没有想,又好像什么难解的困惑都在这瞬间理清了,变成这一丝一线有序上升的糖汁。
一阵热气扑面,我的唇触到了杯口,一股温暖和甜蜜流入了我的心底。
等水面降低了,看不见丝丝缕缕上升的白糖了,我又开始往里面注水了,又一次看到那丝丝缕缕游动上来的甜蜜。
《茶是一种心情》中作者有这么一段精美的描述:“一人独饮,茶杯最好选用透明的玻璃杯,冲入热水后,看着袅袅上升的茶汽,嗅着茶香,观想着茶叶在杯中上、下升腾的过程中,或许跟人生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