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三语文早读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教学关键在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高三学生尤其重要,因此要让学生明白阅读力就是竞争力。
这就提醒高三语文教师必须深入研究一个课题:如何充分利用早读课的宝贵时间,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复习。
因为普通高级中学每周有一半时间是语文早读课,而广大高三语文教师面对一天天的早读课,更多的只是准时到岗而已,对学生所读的内容,无非就是诗歌背诵,所读的内容缺乏系统性等,多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缺乏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也只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眼到口到而心未到,犹如和尚念经。
这样,怎能提高高三复习的有效性呢?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关于如何将课程资源有效地利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这将是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只有深入到课堂教学层面,在把握中学课堂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这一类课程资源的时候,才能从表面走向深刻,才能够真正体现出课程资源的丰富内涵。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独领学习生活中的黄金时间。
“生理学研究表明早上的人头脑清醒,干扰因素少,是人的记忆高峰期。
这个时期如果能充分加以利用,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背诵课文或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我们把早读课的有效管理作为研究课题,试图通过对早读课的有效内容安排,早读课灵活多变的形式等方面有效的研究试验,改变早读课只“读”不“做”的低效局面,切实提高早读课的效率,扩大语文阅读量,增加语文积累,发展语感,提高高三复习的质量,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针对早读课的无效性,制定适当的计划,有序推进高三语文知识点的系统化。
2、针对高考考纲的要求,选择恰当的内容,深化高考复习的有效性,提升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3、探索我校高中语文早读课较为合理的有效性方法和手段,为树立高中一盘棋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途径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总目标要求和高考考纲要求,结合早读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高中语文早读课的内容进行研究,由教师提供和学生自主推荐相结合,形成序列化复习内容材料:把早读课分割成四块内容:①热身活动(由教师收集经典文章朗读给学生听并点评,主要针对写作能力提高和写作素材的收集);②早间新闻(学生完成一句话新闻概括及新闻点评,主要针对时文评说和辨析能力的提炼);③聆听经典(学生针对学高考大纲规定的文化文学经典名著的领悟传递给班级其听同学,做到互学,主要是针对文化文学经典名著的有效阅读);④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按规定完成背诵安排并自由朗读写作素材,主要是完成必修一至必修五的背诵,同时大量积累写作素材)。
五、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探索实践法:通过自身与学生共同研究探索,去寻找改进适合高三学生有效复习语文的方法。
3、文献法: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学习别人如何提高高三语文早读课的经验,结合本年段实际加以改进,进行试验。
六、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年9月—2018年9月)
理论学习,了解现行的早读形式及实际教学效果,通过采访学生、教师,设计问卷调查、探索实践等,进一步摸清现行早读的组织形式和基础现状,并及时提出研究目标。
根据研究目标和任务,确定试验年段,依据实验方案进行阶段性实践和对比性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年10月—2019年5月)
一.前期:通过采访学生、教师,设计问卷调查、前期探索实践,进一步摸清现行早读的组织形式和基础现状,并及时提出研究目标。
二.中期:根据高三学生知识基础,通过集体研讨确定早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组织形式等,对学生进行早读实践性指导。
三.后期: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并及时进行微调,从而提高课题研究效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6-2019.6)
一、整理实践相关资料,并进行针对性分析,总结指导早读有效性的方法,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二、依据初步的研究结果,进行大胆实践,进一步微修实践结论,使其更加科学化,专业化,努力推广研究成果。
早晨朗读本是一乐事,我们要努力走出早读课的一些误区,望早读课精彩起来,让学生在兴趣的海洋里快乐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明确早读课目标有助于调动学生读的热情,提高读的质量,实现高效复习。
2、在早读课的内容管理上,注意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力求将目标系统化,力求与高考考纲挂钩,实现知识的有效复习,减轻学生课余时间学习的压力,提高高考语文成绩。
3、初步探索实践出语文早读课的多样的课堂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改变早读课只“读”不“做”的低效局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高三语文整体水平提高服务。
4、从参与研究的教师自身来说,本课题研究也应促使我们自身得到提高并能形成有效的经验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