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篮球课教案设计模板(共4篇)篇:小学体育篮球课教案Fpg小學體育籃球課教案教學內容:1、趣味小籃球(行進間運球)2、運球接力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行進間運球の動作方法。
2、通過練習能夠基本掌握行進間運球の重、難點。
3、在練習の過程中提高運球の熟練性及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
4、培養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參與學習の良好習慣。
5、培養良好の組織性、紀律性,提高小組長の管理能力。
教學器材:籃球教學過程:一、教學常規2分鐘1、體育委員集合整隊並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教師宣佈本課教學內容、目標並提出教學要求。
3、安排見習生。
二、8分鐘1、韻律球操3分鐘A、教師向學生講清要求。
B、學生隨著音樂在教師の帶領下進行韻律。
組織:四列體操隊形2、熟悉球性練習5分鐘FpgFpg A、運球報數B、高拋球擊掌組織:同上12分鐘1.運球互指。
在一塊長、寬各5米左右の籃球場上,裏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
在此場內運球,運球の同時去擊拍別人の球。
A、教師向學生講解遊戲の方法、規則並提出遊戲の注意事項。
B、教師找學生配合一起示範。
C、學生自由結合在規定の區域內進行遊戲。
D、教師巡迴指導。
E、找學生示範,並點評。
F、學生相互交換進行遊戲。
2.搶運球。
把整個球隊分散在球場內,先指定二至三名隊員擔任徒手“搶運球者”,其餘人每人一球。
遊戲開始,持球者在場內任意運球,在運球過程中要躲閃“搶運球者”の搶球,“搶運球隊者”則利用合理の動作進行搶打球,一旦打掉運球者の球,兩人互換。
遊戲規則:(1)“搶運球者”不得用推、拉等犯規動作搶球,違者搶到球不算;(2) 如果發生被迫運球出界、持球移動或二次運球等違例等情況,則按被打掉球論處。
FpgFpg A、學生明白遊戲方法規則。
B、分組進行遊戲,教師參與其中。
四、運二球接力12分鐘在一個籃球場進行。
將球隊分成人數相等の若干組,分別以縱隊形式排至端線外,排頭各持二個球。
中線處放幾個旗竿,每隊對一個旗竿。
遊戲開始各排頭每只手運一球前進,到中線後繞過旗幹回端線,把球交給下一個隊員。
除了用運球方式外,也可用兩手推滾前進,然後再推回,但必須使兩球同時到達目の地。
先完成隊為勝。
A、教師向學生講清遊戲の方法、規則。
B、組織學生進行運球接力遊戲。
遊戲規則:(1) 運球時,必須兩手運兩只球,不能一只手運球,一只手推滾球;(2) 如是推滾球時,規定雙手都不能離開球,要做到人球一起到達;(3) 違反以上規定者,重做一人次。
五、6分鐘1、放鬆整理活動2、學生交流學習體會,教師進行講評。
3、師生再見組織:自然圍坐在教師身邊Fpg第2篇:小学体育篮球课教案小学体育篮球课教案内容:1、趣味小篮球(行进间运球)2、运球接力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方法。
2、通过练习能够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的重、难点。
3、在练习的过程中提高运球的熟练性及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4、培养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习惯。
5、培养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提高小组长的管理能力。
教学器材:篮球教学过程:一、教学常规2分钟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并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教师宣布本课教学内容、目标并提出教学要求。
3、安排见习生。
二、8分钟1、韵律球操3分钟A、教师向学生讲清要求。
B、学生随着音乐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韵律。
组织:四列体操队形2、熟悉球性练习5分钟A、运球报数B、高抛球击掌组织:同上三、12分钟 1.运球互指。
在一块长、宽各5米左右的篮球场上,里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
在此场内运球,运球的同时去击拍别人的球。
A、教师向学生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并提出游戏的注意事项。
B、教师找学生配合一起示范。
C、学生自由结合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游戏。
D、教师巡回指导。
E、找学生示范,并点评。
F、学生相互交换进行游戏。
2.抢运球。
把整个球队分散在球场内,先指定二至三名队员担任徒手“抢运球者”,其余人每人一球。
游戏开始,持球者在场内任意运球,在运球过程中要躲闪“抢运球者”的抢球,“抢运球队者”则利用合理的动作进行抢打球,一旦打掉运球者的球,两人互换。
游戏规则:(1)“抢运球者”不得用推、拉等犯规动作抢球,违者抢到球不算;(2) 如果发生被迫运球出界、持球移动或二次运球等违例等情况,则按被打掉球论处。
A、学生明白游戏方法规则。
B、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参与其中。
四、运二球接力12分钟在一个篮球场进行。
将球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分别以纵队形式排至端线外,排头各持二个球。
中线处放几个旗竿,每队对一个旗竿。
游戏开始各排头每只手运一球前进,到中线后绕过旗干回端线,把球交给下一个队员。
除了用运球方式外,也可用两手推滚前进,然后再推回,但必须使两球同时到达目的地。
先完成队为胜。
A、教师向学生讲清游戏的方法、规则。
B、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接力游戏。
游戏规则:(1) 运球时,必须两手运两只球,不能一只手运球,一只手推滚球;(2) 如是推滚球时,规定双手都不能离开球,要做到人球一起到达;(3) 违反以上规定者,重做一人次。
五、6分钟1、放松整理活动2、学生交流学习体会,教师进行讲评。
3、师生再见组织:自然围坐在教师身边基本队列队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体育教程一、二年级的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基本队列队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是一项深受低年级小学生喜爱的基本活动教材,小学低年级的队列队形教材,选择了一些简单的、实用性较强的变换方式,通过这些教材练习,促进学生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及内脏器官和上下肢力量、灵敏与协调素质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充分发挥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队列队形动作要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懂得如何做到动作准确、整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a.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开发想象力,激发表现欲望。
b.培养克服困难,互相合作的心理品质。
四、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的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经验,使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2)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悟去亲身实践。
(3)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五、教学过程: 1.立正动作要领:使身体保持正直的状态站立与地面,两脚跟靠拢,脚尖略成外八字状态,两条腿紧紧靠拢,膝关节绷直,两手掌五指并拢紧扣在两腿外侧,尤其是大拇指不能与其他的四个分家了,此时让中指与裤线重合,挺胸收腹,两眼平视前方,整个身体稍微向前倾斜,这种倾斜外人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只是自己感觉身体的重心在前脚掌上,千万不可以向后仰,然后保持住这个姿势,聚精会神的等带命令即可.2.稍息动作要领:在立正的基础上,将右脚向右前方稍迈出一小步,而整个身体仍然是立正时候的状态,即挺胸收腹,两腿伸直,膝关节绷直,只有右脚动一下,其他各个部位不允许活动,稍息的目的是让你在心理上稍微放松一下(不像立正那样整个神经都绷的很紧),而不是让你整个身体变的松懈,那就没有队伍的样子了.3.向右看齐目的是使整个队伍矗立在同一直线上,它也是在立正的基础上,向右边转头,此时你只能看见相邻你右边的人的左脸部位,而却不能看见右边其他的人的脸,而且转头时注意保持身体的直立,不要向后仰,4、报数队列常用的基本动作之一。
口令是报数!做法:横队从右至左(纵队时由前向后)依次以短促洪亮的声音转头(纵队时向左转头)报数,最后1名不转头。
报数是清点队伍人数的方法,应在立正姿势中连贯、迅速地进行。
有时可在稍息时报数,但每人轮到自己报数时,必须立正。
报完数后又自动稍息。
根据队形变换,分组的需要或为了集中注意力,可采用1--X报数;奇数报数;偶数报数;间隔X报数等方法。
报数要求必须准确,声音洪亮,转头迅速,训练报数时常采用报数比赛或报数游戏的方法。
5、原地转法(1).向右(左)转队列原地转法的基本动作之一。
口令是向右(左)~转!做法: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脚跟和左(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使身体和脚一致向右(左)转90度,体重落在右(左)脚,左(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右(左)脚,成立正姿势。
转动和靠脚时,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
初学时可采用分解练习,即1拍转动,2拍并脚,严格要求,认真做好每一动作。
为了协调一致地掌握完整动作的节奏,练习时可采用随动作呼“1、2”。
在教学训练中常因某种组织教学的需要,两路(两列)学生要同时向左向右转时,口令必须明确的指出转向目标。
如两路纵队时,口令是面对面向左向右--转,此时转成面对面的队形。
或是背对背向左向右--转,此时转成背对背的队形。
(2).向后转队列原地转法的基本动作之一。
口令是向后~转!做法:按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度。
原地转法是改变队列方向的动作。
练习时应两脚同时用力转动,重心要稳,上体与腿一致转动,向后转时方向要正,防止左腿弯曲和两臂放松外张。
教学时一般采用分解法。
第3篇:篮球课教案篮球课教案一、课的内容:1、学习抢篮板球技术。
2、复习上节课技术。
3、教学比赛。
二、课的目标:1、通过学习抢篮板球技术,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达到初步运用技术动作。
2、通过复习上节课技术,达到熟练运用技术动作。
3、通过教学比赛,提高学生比赛能力。
三、课的重点、难点:1、抢篮板球技术。
2、教学比赛。
四、场地器材:篮球场一个,篮球若干个。
课的教学组成1.准备部分10′1.1课前常规。
1.1.1体育委员集合队伍,检查人数。
1.1.2师生问好。
1.1.3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宣布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1.2热身运动:全班成一路纵队沿篮球场边底线慢跑4圈。
1.3徒手操:1 1.3.1头颈运动(4×8)1.3.2扩胸运动(4×8)1.3.3体侧运动(4×8)1.3.4体转运动(4×8)1.3.5踢腿运动(4×8)1.3.6腹背运动(4×8)1.3.7转腰运动(4×8)1.3.8转膝运动(4×8)♀♀♀♀♀♀♀♀♀♀♀♀♀♀♀♀♀♀♀♀♀♀♀♀♀♀♀♀♀♀♀♀▲1.3.9转手腕脚踝运动(4×8)2.基本部分60′15′ 2.1学习抢篮板球技术。
比赛中双方队员在空间争抢投篮未中的球称为抢篮板球。
当进攻队投篮未中,自己或本方队员换抢在空间的球,称为抢进攻篮板球或前场篮板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