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生活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技术研究目录摘要、关键词............................................................................. - 1 -一、小区污水处理及技术概述..................................................... - 2 -二、污水处理的处理方法及相关工艺流程................................. - 2 -(一)污水的物理处理........................................................... - 2 - (二)污水的化学处理........................................................... - 3 - (三)污水的生物处理........................................................... - 3 -1、氧化沟........................................................................... - 5 -2、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 7 -3、AB法污水处理工艺 .................................................. - 9 -4、生物滤池..................................................................... - 11 -5、生物转盘..................................................................... - 13 -6、生物接触氧化法......................................................... - 17 -7、生物流化床................................................................. - 21 -三、发展中水回用的重要性....................................................... - 22 -(一)水资源现状................................................................. - 22 - (二)中水的概念................................................................. - 23 -(三)中水水源及其相关水质............................................. - 23 - (四)在我国大力推进中水利用的必要性......................... - 24 - (五)推进中水利用的可行性............................................. - 25 - 四、中水回用工艺流程选择....................................................... - 28 -(一)中水的处理................................................................. - 28 - (二)工艺流程的选择......................................................... - 28 -五、中水利用的重要意义........................................................... - 29 -六、结语....................................................................................... - 30 - 参考文献....................................................................................... - 3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我国为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再加上时空分布不均,致使部分地区供求矛盾加剧。
为节约用水,充分发挥现有水资源的利用率,有些城市相继指定了中水回收利用的有关规定,将淋浴、洗涤、盥洗等轻度污染的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冲洗厕所、洗车、绿化等。
所谓“中水”是指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的水,主要指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杂用水。
小区是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小区生活污水不同于包括部分工业废水的城市污水,其水质水量特征为:水质、水量小时变化系数较大,污染物浓度通常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好,处理难度较小;且由于其污染来源比较简单,从处理技术和处理成本角度考虑,具有相当的技术可行性和很高的回用价值。
关键词: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经济性。
一、小区污水处理及技术概述医院、港口、公园、商业中心、新建的郊外住宅区、高级住宅区、疗养区、学校、农场、渔场、狩猎场等均可称为小区,其排水系统通常不在城市市政管网覆盖范围之内。
根据当地的环保标准,必须设置独立的污水处理设施,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小区污水处理。
小区污水不同于城市污水,属于生活污水范畴。
其水质水量特征可概括为: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污染物浓度偏低,即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良好,处理难度小。
小区污水的处理工艺依据小区污水排入水体的功能不同而异,常用处理方法有:化粪池、一级处理(初次沉淀池)、生物二级处理及二级处理后再经消毒回用等。
由于小区污水处理水量较小,管理水平不高,所以,在工艺设计时尽可能选用无污泥或少污泥的处理工艺,以防止因污泥处理不善造成。
二、污水处理的处理方法及相关工艺流程(一)污水的物理处理污水的物理处理法的去处对象是漂浮物、悬浮物质。
采用的处理方法与设备主要有:筛滤截留法-筛网、格栅、滤池与微滤机等;重心分离法-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与气浮池等;离心分离法-离心机与旋流分离器等。
(二)污水的化学处理化学处理包括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沉淀,电解等。
中和:中和处理酸性或碱性物质氧化还原:氧化分解或还原去除水中污染物质化学沉淀:析出并沉淀分离水中污染物质电解:电解分离并氧化还原水中污染物质(三)污水的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是以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向生活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每天保留沉淀物,更换新鲜污水。
这样,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在污水中即将形成一种呈黄褐色的絮凝体。
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易于沉淀与水分离,并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
这种絮凝体就是称为“活性污泥”的生物污泥。
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1—经预处理后的污水;2—活性污泥反应器—曝气池;3—从曝气池流出的混合液;4—二次沉淀池;5—处理水;6—污泥井;7—回流污泥系统;8—剩余污泥;9—来自空压机站的空气;10—曝气系统与空气扩散装置上图所示为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基本流程。
系统是以活性污泥反应器—曝气池作为核心处理设备,此外还有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曝气与空气扩散系统所组成。
经初次沉淀池或水解酸化装置处理后的污水从一端进入曝气池,与此同时,从二次沉淀池连续回流的活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也于此同步进入曝气池。
此外,从空压机站送来的压缩空气,通过干管和支管的管道系统和铺设在曝气池底部的空气扩散装置,以细小气泡的形式进入污水中,其作用除向污水充氧外,还使曝气池内的污水、活性污泥处于剧烈搅动的状态。
活性污泥与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触、使活性污泥反应得以正常进行。
活性污泥反应进行的结果,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去除,污水得以净化,由于微生物的繁衍增殖,活性污泥本身也得到增长。
污水的生物膜处理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种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这种处理法的实质是使细菌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生物膜。
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衍增殖。
生物膜处理法的主要特征:1)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征:参与净化反应微生物多样化;生物的食物链长;能够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分段运行与优占种属。
2)处理方面的特征: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宜于固液分离;能够处理低浓度的污水;易于维护运行、节能。
1、氧化沟又称循环曝气池,是于50年代由荷兰的巴斯维尔所开发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属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法。
(1)氧化沟的曝气装置氧化沟的曝气装置的功能是:①向混合液供氧;②使混合液中有机污染物、活性污泥、溶解氧三者充分混合、接触。
这二项是与常规活性污泥法系统相同的。
此外,氧化沟对曝气装置有一项独特的要求③推动水流以一定的流速(不低于0.25m/s)沿池长循环流动,这一项对氧化沟在保持它的工艺特征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氧化沟的特征1)在构造方面的特征氧化沟一般呈环形沟渠状,平面多为椭圆形或圆形,总长可达几十米,甚至百米以上。
单池的进水装置比较简单,只要伸入一根进水管即可,如双池以上平行工作时,则应设配水井,采用交替工作系统时,配水井内还要设自动控制装置,以变换水流方向。
2)在水流混合方面的特征在流态上,氧化沟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
这种独特的水流状态,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作用,而且可以将其区分为富氧区、缺氧区,用以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取得脱氮的效应。
3)在工艺方面的特征可考虑不设初沉池,有机性悬浮物在氧化沟内能够达到好氧稳定的程度;可考虑不单设二次沉淀池,使氧化沟与二沉池合建,可省去污泥回流装置;BOD负荷低,对水温、水质、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龄一般可达15~30d,为传统活性污泥系统的3~6倍;污泥产率低,且多已达到稳定的程度,勿需再进行消化处理。
2、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本工艺简称SBR工艺,现行的各种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都是按连续式考虑到,但在技术开创的早期,却是按间歇方式运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