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初探
2004年秋季以来,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已有20个省市。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总体推进部署,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已于2010年下学期全面推开。
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老师的意见比较分歧,有的老师认为新课改有很多的弊端,还不如不改,而我认为,任何一次改革都不可能一步到位,都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
作为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由于它不是高考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地
位受到了削弱,学生、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那么作为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去认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我通过近几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归纳总结了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信息技术教师自身态度的端正
不可否认,新课改以来,课程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我市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才刚刚推行,对于信息技术的考核机制不明确,并因为传统考试机制的影响,人们仍然会把是否拿入高考作为衡量一门课程是否重要的标准。
举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如果有人问一名老师教的哪个科目,信息技术教师回答后,通常对方都会表现出一种轻视,因为信息技术等同于豆芽课。
虽然信息技术作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的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使信息技术与物理、化学等科目并列,并且也作为学业水平测试的一门课程,但实际上,在所有高中学科教师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仍然处于最底层。
以前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信息技术课太好上
了!”还有老师说:“我上课从来不需要备课,备课笔记都是应付学校检查的“。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的作用是依次对各种常用的办公软件进行介绍,于是出现了“微软说明书”式的教学。
上课的时候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课堂教学实际上处于一种无目标、无定位的混乱散漫状态。
认真的对待这门课程不仅是为以后信息技术拿入高考奠定基础,而是要做到对学生负责,做好作为一名教师的本分。
二、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信息技术教师之间多数在发牢骚、报怨言,说来说去还是地位低、待遇差、领导不重视等话题。
我认为,能改变信息技术教师命运的只有我们自己,放下怨言,,通过主动学习、交流、研究、反思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实现自我价值。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两个方面。
信息技术教师中不少这样的教师,专业技术不错但教学能力不强,这种情况男教师比较多,还有一种就是教学能力不错,但是专业技术方面较差,这种情况女教师比较多。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教师注重了其中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
所以要求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培训,不光是教学方面的还有专业技术方面的,很多人认为一些学校有了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却不专用,往往身兼数职,成为“电教保姆”。
甚至有的教师说,他们的角色是领导检
时的“守门员”、电脑故障时的“维修员”,
不能像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那样集中精力教学。
但是我却认为只要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和其它职责,能够更好的推进教学,因为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科目,他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理论,而是通过理论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重视教学设计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有兴趣的高达99.8%,从这个数据说明学生对信息技术是有兴趣的,
尽管这种兴趣可能仅仅是对打游戏、看电影。
在课改后,我们为什么不反思呢?为什么学生对我们的上课内容不感兴趣呢?是教学方法太枯燥乏味了,还是游戏的乐趣实在是太强了学生才会分心的?不管怎么样,我们要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不是老师满堂灌,而是学生想学。
在新课改下,有的老师转变了旧的观念,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
大家都想方设法从学生日常生活需求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如:网络技术应用中《认识ip地址》这节课,有的老师采用了开心词典的答题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很容易激活课堂气氛。
有的老师在讲ip 地址的构成是这样设计的:
师:“大家家里有固定电话吧?”
生:“有”
师:“下面我把我们学校部分部门的电话号码告诉大家,请大家
寻找规律”。
板书:办公室:54241621 教务处:54241605 信息中心:54241617
部分学生回答:“前面都是542416”
师:对了,日常生活中电话号码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表示该电话的所属地区,后一部分表示该地区一个电话的号码,在因特网中,计算机的ip地址也分成两部分:即“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
一下子同学们对ip地址的结构有了认识,然后老师再趁机引导,“电话号码能相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不能!”于是老师说:“我们的ip地址同样不能有重复,同一个网络所有计算机使用同一个网络标识,其中每一台计算机又有唯一的主机标识,这两部分构成了ip地址。
”
经过这样的引导,许多同学茅塞顿开。
可见,此类精心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同时,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了。
四、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中。
例如在讲解“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时,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非常富有挑战性,一方面,我们在享受信息世界带来的各种益处,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来自网络的攻击,教材虽然提到了“网吧困扰”,但如果仅仅作为资料很难引起学生的思考,因此,我们就“高中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辩论,让他们发表各自的观点,阐述理由反对对方观点,加深对网络的认识。
实践证明,辩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和竞争欲,培养了学生的表达、交流和评价信息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领会,并与实践相结合,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我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