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单元 勤能补拙

第四单元 勤能补拙

第四单元勤能补拙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勤能补拙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勤能补拙,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精品案例《晨洒扫保整洁》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能流利地背诵《诗经·大雅·抑》中“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这一章句,了解其含义。

2.能主动帮助家人和同学做一些事情。

3.能知道别人劳动的不易,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4.懂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打扫卫生,保持个人于净整洁,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5.学会一项新的劳动技能。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有关小学生做家务劳动的研究资料。

3.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补充资料。

学生准备:1.关于勤劳的格言、故事。

2.信纸或空白纸。

3.红领巾、衣服、书包等。

活动过程:、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回想一下,你们上一次扫地是在什么时候?生1:昨天,在学校里面。

生2:前天,在家里面。

2.师:我们为什么要扫地呢?生:为了让教室和家里于净一些。

3.师:我们都会扫地,而谁能每天都在家里扫地呢?学生回答。

师:我们有多少同学每天都能扫地呢学生回答。

师:可见,虽然我们会扫地,却很难坚持每天打扫。

打扫卫生会营造一个于净整洁的环境,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晨酒扫保整洁》二、诵读感悟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教师示范,要求学生认真听。

(原文:夙兴夜寐,酒扫庭内,维民之章。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2.背诵原文,诵出节奏、的律。

(1)诵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的律。

(教师通读原文。

)(2)你想像老师一样有节奏和韵律地背诵出来吗?赶快试着自己读一读,背一货。

(3)教师请学生背诵,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请学生跟老师一起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在诵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句话不懂?(2)学生汇报、提出疑问,体会原文的含义。

(教师通过学生汇报,给予适时的评价。

)(3)教师出示课件,并进行解释。

内:室内。

维:为。

章:法则、模范。

这句话的意思是:应该起早又晚睡,里外酒扫除尘垢,为民表率要带头。

4.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教师请两名同学说一说。

)5.全班学生齐诵原文。

三、绘本启智1.师:同学们,下面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子到少林寺拜师学艺的事,大家来看一看。

(播放视频。

)2.师:给大家解释一下,粗活就是力气活的意思。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一开始老和尚没有让小孩子学武功,而是只干粗活呢?学生讨论并汇报。

3.师:那小孩子应不应该干活呢?为什么?生1:不应该吧,干活就没有时间练武功啦。

生2:应该,这样可以培养勤劳吃苦的品质。

生3:应该,不管做什么事情,勤劳刻苦是一个基础。

4.师:做这些相活除了可以墙养勤劳吃苦的品质,还有什么好处?生1:还可以锻炼身体,身体好也是练武的基础。

平次性款界用带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止生2:这样力气就大了,武功也会很厉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

四、实践延伸1.师:由此可见,做这些粗活有很多益处。

现在我们生活好了,不需要再做砍柴、挑水这样的粗活,但也有一些家务活,谁能说一说有哪些?学生回答:扫地、刷碗、做饭、洗衣服等。

师:这些家务活有没有我们能做而且是应该做的呢?请小组根据资料讨论一下发放资料袋。

)2.下发资料袋,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派代表汇报。

4.师:这四个方面也是四个要求,希望同学们都能做到。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拓展阅读”。

(学生齐读,并谈自己的认识。

)师:要做大事,首先要把身边的小事做好,而你们身边的小事,就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多做一点,父母就少做一点,这也是尽孝心的体现。

五、拓展演练1.师:做家务活不但可以培养我们勤劳吃苦的品质,而且也是尽孝心的体现。

我们做得好不好呢?下面就来进行一场劳动比赛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在课上进行其中一项比赛,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劳动的意识,逐步培养勤劳的习惯。

其他的项目可以邀请家委会在节假日开展。

2.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星星点灯”部分。

让我们来看第二盏灯,同学们可以交流一下,把自己能做的家务活写在后面。

教师随机请学生进行交流3.师:看来同学们会做的家务活真不少,关键是一定要坚持做。

下面来看第三盏灯学习一种新的劳动技能。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把你想学的技能写在后面,然后尽快学会它。

给同学们两周的时间,两周以后我们再来回顾,如果做到了,我们就涂色。

教师在后面的课程中可定时进行询问,让做到的学生点亮星星并进行表扬。

六、情感升华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做家务活的重要性,既可以培养我们勤劳吃苦的优秀品质,也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就让我们行动起来,从今天开始,尽快学会一项新的劳动技能,让爸爸妈妈更开心。

(52案例提供: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王剑古圣贤尚勤教学设计动目标地常通(论卫翼公》中“签终日不。

体能这一章句,并了解原文的含义不寝,以思,无益,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认真地自主学习的态度。

懂得刻苦学习的重要性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会制定学习时间表并遵守话动准备安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学2.小组讨论时的资料包学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刻苦学习的小故事或名言警句。

水彩笔、纸表的活动过程而1.师:同学们,在前几节课,我们知道了孔子,今天我们先来看看有关他的一个成国学导入语放事《编三绝》。

师先解释::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筒编连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连竹简的牛皮绳子。

(春秋时期没有纸,那个时候主要是在竹简上写字,每片竹简上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

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方最后成书,便于阅读。

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用熟牛皮绳编连的最为结实。

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局》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

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绳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再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师:谁能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讲了什么事?学生回答2.师:谁能来说一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呢?学生回答3.师:孔子的学问已经非常高了,那他为什么还要孜孜不倦地读书呢?学生回答4.师:古代的圣贤尚且如此勤奋学习,更何况我们小学生呢。

今天我们就未学习《古圣贤尚勤学》。

诵读感悟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原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

2.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

3.质疑释义(1)教师出示课并进行解释尝:曾经思考。

益:好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曾经整日地不吃饭,整夜地不休息,就是在进行思考,但是这种思考没有好处,不如去学习。

回第四单元勤能补拙回(2)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教师请两名同学说一说。

)(3)全班学生一起背诵原文。

三、绘本启智1.师:同学们,下面有一个故事,讲的是牛角挂书,书为什么会挂到牛角上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动画视频《李密牛角挂书)。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学生回答。

2.师:李密为什么要把书挂到牛角上呢?生:抓紧时间学习。

师:这体现了他的一种什么品质呢?生:勤奋好学。

3.师:越国公杨素为什么会赞扬他?学生回答。

师:李密骑在牛背上赶路的时候都能勤奋读书,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他在安静的课堂上会怎样呢?生:肯定会更加努力学习。

4、师:后来李密成为首领,成就了一番事业。

你认为是什么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回答。

5.师:是啊,这样勤奋的学生太少见了,而李密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人,所以他后来成就了一番事业。

我们坐在教室里,学习环境这么好,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

四、实践延伸处1.我们都知道了要勤奋学习,要把老师教的所有知识和技能都学会,学扎实。

但怎来学呢?端正学习态度是最重要的,现在请小组打开资料包一起研究。

2.下发学习包,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选派发言人,汇报交流。

4.师:我们不但要勤奋学习,老师教的跳绳、唱歌、绘画等技能我们也要学会。

如果不会怎么办啊?生:勤奋学习,勤奋练习。

五、拓展演练师:原文中通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说明了奋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还有很多描写勤奋学习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着看地。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出课件。

)学生齐读诗句,教师解释其含义。

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诗句,并尝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一起解释其舍义。

教师给予及时点评。

3.教师可补充一些《警世贤文·勤奋篇》中的名言警句。

4.师:我们一定要有学习的目标。

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哪个方面比较薄明,给自已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吧。

5.师:下面来说一说你自已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

其他同学如果觉得这个习惯好也可以记录下来。

学生回答。

6.给自已制定一个学习时间表吧。

(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可适当提问学生做范本。

)师:一个月后,我想同学们在好习惯的陪伴下,按照学习时间表来做,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六、情感升华勤奋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都能勤奋学习,将来勤奋工作,成就自己的番事业。

(案例提供: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王剑)2.精品案例《民在勤勤不匮》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原句,理解原句的具体含义,熟读成诵,让学生初步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积累经典美文。

2.通过学习古今有关勤劳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勤劳是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品质。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到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付出是收获的前提。

鼓励学生勤劳做事,甘于奉献。

4.通过种植一棵蔬菜并记录过程,学会认真勤劳地去做一件事情,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快乐。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相关的视频资料。

2.小组讨论时的资料包。

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刻苦学习的小故事或名言警句。

2·蔬菜种子及泡沫箱或花盆(有条件的班级可开辟种植园)。

活动过程:故事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一袋花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