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档案文化建设的认识

浅谈档案文化建设的认识

浅谈档案文化建设的认识
作者:刘牟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7年第5期
档案是历史的河床,文化是档案的实质,档案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和文明进步的承载,
是社会文化的根基,更是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档案文
化建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浅显认识。

一、认识和把握档案文化建设的两重性
档案文化具有档案自身的文化属性,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档案文化主体应有的功能属性。


为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物态化的档案实体,本身就是一种文
化成果。

同时还蕴含着这一时期、这一地域社会生活大量信息。

其次,档案文化不是“档案”
与“文化”的简单相加,档案与文化的联姻是天然的、固有的。

从历史角度,先人以不同的存
史方式,累积和整理历史信息,使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文明记忆得以传承。

在培植社会核心
价值体系过程中,档案文化应形成自己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再次,
档案文化建设必须落脚到一定的主体,从大档案的视角看,档案包罗万象,从历史、建筑、字画、著作、非遗等方方面面,都是文化的主体,成为档案文化建设重要一环。

档案文化建设双重属性。

一是作为档案文化建设主体的档案系统上下的内部自身文化建设;二是让作为档案文化客体的档案的文化价值功能发挥到极致。

人类90%知识来自档案文化的历
史沉淀,没有档案,就失去直接记录和积累的文化原载体档案作为文化积淀。

档案文化建设要
把工作重点从主要关注馆藏的历史档案转移到更多地关注发挥现实作用的现行档案上来,从被
动存史过渡到主动录史,以存史的特有方式和角度,来主动记录和见证当下经济社会发展,提
高档案工作的现实服务能力。

二、档案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
任的主动担当,是文化自信集中表现。

社会文化专家认为,文化自觉是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通过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以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自主地位。

具体到档案文化建设,就是对档案文化的来历、形成
过程以及特点、发展趋势等进行认真的思考与反省,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

(一)强化责任担当。

档案部门应成为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

档案部门应依循并肩
负起存史这一重要职责。

档案不仅是历史的,更是现实的,现实的档案记录的是当下人、当下事,更能发挥效用。

(二)依法治档。

充分利用《档案法》及《山东省档案处罚条例》,依法收集整理档案,
纠正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运用下发整改通知、通报批评、行政处罚三管齐下,增强威慑力。

(三)开门办档案。

档案工作始终没有完全脱去神秘外衣,处在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中,档案价
值的体现又具有相对滞后性,传统档案服务很大程度上也处于有求而动的被动地位。

要突破局限,重塑档案工作的新形象,就必须开门办档案,变被动服务为积极参与,以改善服务、推进
档案文化建设。

三、档案文化建设主体的文化担当
文化担当,意味着档案文化主体在反省自己、定位自己、把握自己的基础上,发掘档案文
化价值,创造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发挥文化职能,使沉寂的档案鲜活生动起来,实现由
档案向档案文化的提升,让档案文化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

(一)把握住历史。

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

各类历史记录以档案的形式由档案人忠诚守护,保持历史的原貌,为后世留史存鉴,这就是一种高尚的文化担当。

没有第一手的原始记录和依据,人类社会便限于集体“失忆”状态,历史和文化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保护好各类档案是档
案文化建设主体最首要任务。

(二)积极挖掘整理。

深度编研是档案文化担当的必要途径。

目前我们对档案文化建设认
识模糊,对档案文化建设特征、内涵功能缺乏系统研究。

档案编研工作应具有文化担当,积极
作为,深度挖掘和开发档案资源,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创造出如《四书》《五经》并驾
齐驱经典力作。

(三)搭建文化载体。

守望收获,更要搭建平台宣传档案文化建设,在传统的档案查阅、
档案开放、档案公布基础上,应当找准切入点,开展档案文化展览;突出档案特色和地域特色,加强档案文化网站建设,与互联网融合,提高全社会阅读能力。

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推出各种
文化产品,丰富文化内容。

(四)共享档案。

档案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的动态过程。

在行业部门之间,档案文化主体
应立足自身,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吸收和借鉴外部文化建设成果;在系统内部,档案文化主体
应加强纵向和横向的沟通合作,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和文化共享,以共同的文化担当塑造整体的
文化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