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秦皇岛石门寨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汇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秦皇岛石门寨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汇总

总成绩:石门寨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编写日期:前言……...………………………………………………………………………第一章实习工区地质概况……...……………………………………………第二章地层……...……………………………………………………………第三章岩石……...……………………………………………………………第四章地质构造……...………………………………………………………第五章地质作用…...…………………………………………………………第六章地质发展简史...………………………………………………………结束语……...…………………...……………………………………………….1.1实习时间2014.6.30~2014.7.101.2实习地点秦皇岛柳江煤矿实习基地1.3实习目的通过对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学习,巩固课堂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掌握地质学家研究问题的实际方法,培养学生们灵活的思维,提高我们野外地质认知的技能。

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4实习任务系统地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需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地质工作技能。

1、矿物和岩石(矿石)的基本鉴定;2、罗盘的使用方法和产状的测定;3、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的识别;4、河流阶地的识别;5、练习野外地质素描;6、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其描述;7、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

1.5实习路线安排7月1号鸡冠山;7月2号潮水峪;7月3号亮甲山—瓦家山;7月4号黑山窑;7月5号东部落;7月7号上庄坨;7月8号祖山;7月9号吴庄。

1.6实习队伍组成地质1301、1302班,资源1301、1302、1303、1304班,转专业1.7工作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观察与老师讲解相结合。

1.8工作量本次实习工作量共八条路线,每天上午去野外实习,并且有野外地质记录,下午和晚上整理当天所记录学习的地层和岩石的知识。

1.9主要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学会了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填绘地质图;初步学会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释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地质实习我学会了有关地质填图实习的一些基本技能:1、矿物和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2、地层划分对比及时代的确定3、岩石与化石标本的采集4、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5、多种地质素描图的绘制6、掌握了罗盘的基本使用第一章实习工区地质概况2.1地理位置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119°30’E~119°50’E,39°50’N~40°10’N,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2。

实习基地柳江煤矿在柳江医院附近。

市区长50 km,宽6 km,全市海岸线总长126km,是一个狭长带状滨海城市。

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北山)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

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2.2交通概况秦皇岛市交通便利,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水陆空优势明显,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

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

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秦皇岛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图2-1 秦皇岛交通位置2.3大地构造位置实习工区即石门寨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皱带山海关隆起东南缘的柳江盆地。

从地质构造角度看,是一个西翼陡东翼缓的比较宽缓的向斜构造,故又有人称其为“柳江向斜”。

本区位于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的东南边缘,又因现代燕山隆起与渤海拗陷的过渡带以及燕山山脉由东西转转向北东向的肘状部位,应力比较集中,故新、老构造均比较发育。

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其中以NNE向断裂最为发育,其次为NW向断裂、NE--NEE向断裂和EW向断裂,此外,在山海关之北尚发育有环状断裂.2.4地势北倚燕山,南临渤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

2.5地貌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

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 m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 m。

总的地貌特征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图1-2)。

图2-2 柳江盆地地貌与柳江向斜构造关系2.6气候本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

四季气候特征为,夏季平均气温高于20℃,冬季平均气温低于5℃,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

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年平均降雨量为695.5mm,多集中于7~8月份,可达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多集中在这个季节。

总体而言,气候宜人。

2.7河流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戴河和洋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

它们大都发源于北部的低山丘陵和台地区,其流向均为由北向南、由西北向东南流入渤海。

河流的补给源以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约占全年径流量的80%左右,皆为流程短、流量小、含砂量高地季节性河流。

第二章地层实习区柳江盆地地层属于华北型,除普遍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及第三系之外,其他时代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清楚,化石较丰富,地层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中上石炭统和二叠系,中生界上三叠统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表2-1)。

各时代沉积地层分布占本区总面积的2/3左右,其中第四系分布最广,中生界次之,其他时代地层零星分布。

(如下表3-1)表3-1实习区地层顺序界系统组厚度(m)岩性描述新生界Kz 第四系Q粘土、黄土及砂砾石层。

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中生界Mz 侏罗系J上统孙家梁组J3s>350流纹质、粗面质和粗安质火山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与集块岩。

中统蓝旗组J2l>1000流纹质、安山质、粗安质、玄武质火山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和集块岩。

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下统北票组J1b493砾岩、含砾粗砂岩夹粉砂岩、黑色炭质页岩,夹煤线,含植物化石及少量双壳类化石。

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三叠系T上统黑山窑组T3h162黄灰色含砾粗砂岩、粉砂岩、黑色炭质页岩互层,夹煤线,含植物化石及双壳类、昆虫类化石。

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上古生界Pz2二叠系P上统石千峰组P2sh150紫色粉砂岩、细砂岩、中粗砂岩和含砾粗砂岩。

上石盒子组P2s72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砂岩夹少量紫色细砂岩和粉砂岩。

下统下石盒子组P1x115黄褐色含砾粗粒杂砂岩、长石岩屑杂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构成三个韵律。

上元古界Pt 青白口系Qb景儿峪组Qbj28黄褐色细粒石英砂岩、紫色页岩、杂色泥灰岩和白色板状灰岩构成一个沉积韵律。

长龙山组Qbc91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海绿石砂岩夹紫色、黄绿色页岩。

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上太古界绥中花岗岩γ23.1 第一节下元古界(Pt1)绥中花岗岩实习工区主要出露的是混合岩化钾长花岗岩及混合岩化片麻岩,呈基岩产出,主要分布于辽宁绥中一代,故统称绥中花岗岩。

主要分布于盆地外围,即南部和东部,零星见于北部,是山海关地区广泛出露的中元古界混合岩化花岗岩的一部分。

岩石呈肉红色,较新鲜面呈灰白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暗色矿物为黑云母和角闪石(蚀变厚颜色发绿硬度较小),浅色矿物为石英(30%),钾长石(35%),斜长石(20%)易风化,有植被覆盖。

3.2 第二节上元古界(Pt3)龙山组(与绥中花岗岩不整合关系画图!!!--第3页)该组是本区内最老的沉积地层,以沉积不整合附于下元古界绥中花岗岩之上,主要分布在东部落和鸡冠山等地。

下部为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底部含砾石,海成波痕和交错层理发育,含海绿石;上部为紫红色泥岩。

本组属于典型滨海相沙滩沉积。

(图3-1)3.3 第三节古生界(Pz)3.3.1 寒武系(∈)3.3.1.1 馒头组(∈1-2m)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

底部为紫红色页岩,岩石页理很发育且光下有闪光白色斑点(白云母),干旱泻湖相;本组岩性特征是中部鲜红色泥岩为主,往上依次过渡为粉砂质泥岩、灰色粉砂岩、灰绿色细砂岩以及碎屑岩夹碳酸盐岩。

泥岩底部具角砾或砾岩,粉砂质页岩中含石盐假晶。

厚 71m。

3.3.1.2张夏组(∈2z)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以灰岩为主,为寒武纪中寒武统上部。

以中厚层鲕粒灰岩夹黄绿色页岩的出现进入张夏组。

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

亦有叠层石灰岩及薄层粒屑灰岩。

三叶虫化石最丰富。

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厚130m.3.3.1.3崮山组(∈3g)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

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底部有竹叶状灰岩。

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

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

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

厚102m。

3.3.1.4炒米店组(∈3c)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

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

特点是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后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砾屑为小团块状。

化石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

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崮山祖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

以崮山祖顶部的紫色粉砂岩与其分界。

厚92m。

3.3.2 奥陶系(O)3.3.2.1 冶里组(O1y)分布于区内东、西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

本组主要为化学岩类,主体岩性为微晶灰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