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周周清(二)[测试范围:第二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清(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翩(piān)然农谚.(yàn) 褶.(zhě)皱劫难.(nàn)B.悬殊.(shū) 缄.(jiān)默盘旋.(xuán) 瞄.(miáo)准C.搁.(gē)置沙砾.(lì) 山麓.(lù) 帷.(wéi)幕D.一摞.(luó) 沼.(zhǎo)泽喧嚷.(rǎng) 雾霭.(ǎi)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B.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C.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D.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唯幕..的一角而已。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________,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
诗意不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的难关,却能________智慧,________心灵,让平凡的生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追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A.困境启迪抚慰B.困境启发抚恤C.困难启迪抚恤D.困难启发抚慰4.下面有四个句子,不是病句的不要动它,只修改病句。
(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3分)(1)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身在病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学校交给他的任务。
(2)唯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3)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4)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②这叫逆温层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A.③⑥⑤④①②B.④①②③⑥⑤C.③④①②⑥⑤D.④③①②⑤⑥6.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与画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2分) 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的人生启示: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
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B.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
司马迁的《史记》为编年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纪传体。
C.“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祭祀的“土神”和“谷神”。
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D.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二、素养清(24分)8.(国学题)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6分)(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能够体现与友人友谊深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境相似。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出了洞庭湖丰富的蓄积和动荡的声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著题)填空。
(6分)(1)《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________多封家信。
(2)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其最具代表性的译著有巴尔扎克的《__________》、罗曼·罗兰的《__________》、丹纳的《__________》等。
(3)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__________》这部小说是一部通俗而有趣的__________启蒙读物。
10.(口语交际题)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情境完成练习。
(7分) 材料一:2018年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的第4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的环保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材料二:2018年5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3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0.7%。
【情境】校园广播站准备办一期以“绿色生活我践行”为主题的节目,作为主持人,请你在节目的最后,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向同学们提出建议。
你准备在广播中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6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语文实践活动。
(5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练习。
斝(jiǎ),其形状像爵,但比爵大。
基本造型为侈口,口沿有柱,宽身,下有长足。
斝的器身有圆形、方形两种,腹有直筒状、鼓腹状及下腹作分档袋状几种,底有平底、圆底,足有锥状空足、锥状实足、柱形足等。
斝可作温酒和饮酒之用。
(1)这段文字是从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角度介绍斝的,画线部分的说明顺序为____________。
(3分)(2)结合下图,指出斝和爵形状上的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
(2分)三、阅读清(26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5分)从未遇见,却已是永别:从白鲟说起白鲟,我国特有的大型肉食性鱼类,处于长江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体长可达7米,是当之无愧的河中“巨怪”。
它有着宝剑一般的长吻和一张大嘴,嘴里长着细小的牙齿。
其会像鲨鱼一样将颌骨伸出,进行捕食。
吻上长有梅花一样的陷器和罗伦氏壶腹,这是它们敏锐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水流以及周围生物发出的电信号。
然而,由于栖息地碎片化、大坝对其洄游产卵路线的拦截,再加上环境恶化、水质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这位昔日的“长江鱼王”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白鲟属于匙吻鲟科。
匙吻鲟科仅存有白鲟和匙吻鲟两个物种。
匙吻鲟也叫鸭嘴鱼,是一种原产自美国的大型滤食性鱼类。
和白鲟不同,这种鲟除了小时候会吃点肉之外,长大之后就“喝水度日”了。
它们会张大嘴,用鳃过滤水里的小生物,有淡水姥鲨的气质。
而今,白鲟消失,匙吻鲟成了这个家族最后的一个“独苗”。
匙吻鲟因为出肉率高、适应性强、没有细小的鱼刺,因而被人们广泛养殖并带到了太平洋的另一边。
目前,匙吻鲟在我国已经有了归化种群。
我国的鲟类处境大都岌岌可危。
知名度较高的中华鲟、鲜有人知的达氏鲟(长江鲟),以及体形巨大的达乌尔鳇(大鳇鱼),都是迫切需要保护的极度濒危物种。
A我国有一句谚语:“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了不像样。
”其中的“腊子”指的就是我们的“活化石”中华鲟,而“象”指的则是白鲟。
白鲟有这称号,是因为它有着像大象鼻子一样的长吻。
“黄排”就不是一种鲟了,它是鲤形目吸口鲤科的胭脂鱼。
B胭脂鱼幼鱼常被作为宠物饲养。
现在,胭脂鱼已经进行人工养殖,但野外种群处境堪忧。
C虽然,处境岌岌可危,但水生野生动物在大众的印象中似乎是没有“鱼权”的。
红鳍方口鲃、异龙鲤、大鳞白鱼……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它们便从我们的身边默默消失了。
D张爱玲说过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
其中的鲥鱼已经因为洄游路线受阻而灭绝了。
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所谓鲥鱼(或者“四鱼”“三黎鱼”),其实都是从美国引入养殖的美洲西鲱。
不少物种因人们“贪吃”而灭绝了。
这些可怜的家伙甚至都没有激起人们的保护意识。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它们也许只是美食而已。
日本鳗鲡,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白鳝”,算是我们熟悉的食用鱼了。
它们在淡水中长大,然后回到大海产完卵后死亡。
虽然,日本鳗鲡人工繁殖现已实现,但规模依然无法达到商业化水平。
人们的口腹之欲只能靠捕捞鱼苗进行养殖来满足。
波纹唇鱼,也就是俗称的苏眉鱼,体长可达2米以上,寿命可达30年,是最大且寿命最长的隆头鱼科动物。
但是因为过度捕捞,苏眉鱼已经成了濒危物种。
然而,很少有人关心这种美丽的大鱼,甚至有人铤而走险,从外国走私。
人类,还不反思,要待何时?(有改动) 12.白鲟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还列举了哪些未曾谋面,却已灭绝的鱼类?(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