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伶官传序》、《项脊轩志》同步练习(答题时间:60分钟)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1. 选出各句中“以”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B. 皆背晋以归梁C.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2. 选出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A. 梁,吾仇也B. 燕王,吾所立C. 此三者,吾遗恨也D. 请其矢,盛以锦囊3. 下面句中“其”字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 请其矢,盛以锦囊D.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4. 从下列各句中选出“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乃”,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A.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B.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5. 解释“告”的意义①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②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③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6. 找出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译文:梁王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立起来的;契丹和我结缔盟约,结为兄弟。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译文:可是你不要忘记你的父亲的志向。
C. 及凯旋而纳之译文:等到胜利归来,我(仍然)把箭藏在祖庙里。
D. 满招损,谦得益译文:自满引来祸患,谦虚得到利益。
二.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 选出下面不属被动句的一类()A.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 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C.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 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2. 选出与“莫能与之争”中“莫”的意义相同的一项()A.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B.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D. 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3.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有何深刻含义?4.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的正确意思是()A. 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所有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竞争。
B. 当庄宗盛年的时候,拿天下所有豪杰都不能跟他竞争。
C. 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所有豪杰都不能跟他竞争。
D. 当庄宗盛年时候,所有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竞争。
《项脊轩志》一. 基础知识1. 同一项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与()A. 日过.午已昏大母过.余B. 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C. 旧时.栏楯时.至轩中D. 余稍.为修葺其制稍.异于前2. 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a. 流入 b. 集中 c. 记载)。
②迨.(a. 趁着 b. 等到 c. 赶上)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③客逾(a. 超过 b. 更加 c. 越过)庖而宴。
④吾家读书久不效.(a. 模仿 b. 效果 c. 验证)。
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a. 盖子 b. 遮掩 c. 伞盖)矣。
3. 下列说法,你认为对的,就在其后的括号里画“√”;你认为错的,就在其后的括号里画“×”。
①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
此名的由来有两种解释:一说归有光的祖父曾住在太仓项脊轩,用此以纪念祖先;一说是形容书房的狭小。
()②三五之夜即指农历每月望日月明之夜。
()③“来归”和“归宁”都是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④“北向”是指屋子坐北朝南。
()⑤扃,本指关闭门窗用的门闩、环纽,引申为关闭的意思。
“扃牖而居”的“扃”,用的是引申义。
()⑥“室仅方丈”的“仅”和“墙往往而是”的“往往”古今义都相同。
()4. 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分别是: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A.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B.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C.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D. 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②旧时栏楯,亦遂增胜.()A.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B.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C. 沛公不胜.杯勺,不能辞D.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A.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B.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C.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D.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6. 下列句子诵读时,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庭中/通南北/为一B.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C.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D.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已.为墙,凡再变矣已:已经B. 妪每.谓余曰每:每次C. 先妣抚.之甚厚抚:抚养D. 令人长号.号:哭8. 选出疑问句不同的一项()A. 儿寒乎?欲食乎?B.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C. 壮士,复能饮乎?D.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9.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墙往往而是——隔墙到处都是B. 某所,而母立于兹——这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C.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D. 令人长号不自禁——让人长久地号叫禁也禁不住10. 能够表现祖母关怀孙子的一组句子是()①某所,尔母立于兹。
②儿寒乎?欲食乎?③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④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曰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而朝,他日汝当用之。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②④⑤11. 归有光的散文,以清淡朴素的笔调写身边琐事,“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亲切动人。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抒写作者对它的深挚眷恋之情,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句是:。
二. 课外阅读沧浪亭记归有光浮图文瑛居大云淹,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
迨淮南纳土(投降),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僧人)居之。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锣因乱攘窃(窃取帝位),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超越本分),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尽)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12.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浮图文居大云庵,环.水环:环绕B. 治.园于子城之西南治:修建C. 国富兵强,垂.及四世垂:留传D. 极.一时之盛极:完全13. 下面句子,不相同的一项是()A. 即苏子美沧浪之地也B.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C.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D.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垂如此14.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译:②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译:15. 沧浪亭是谁建的?又是谁重建的,重建时曾改名为什么?答:16. 能表明文章主旨的是哪句话?答:【试题答案】《伶官传序》一.1. B (A. 介词,把,拿;C. 介词,用,拿;D. 介词,用。
B. 连词,相当于“而”,表顺承关系。
)2. D(A、B、C均为判断句。
D为一般句式。
)3. B(A、C、D均作代词。
B为语气词,表祈使,一定。
)4. C(题干例句与C均为代词,你,你的。
A,是,表判断;且竟然,却,表转折。
于是,便,表顺承。
)5. ①告诉②祭告③禀告。
6. B二.1. B( A、C、D均为被动句,分别用“为”“于”“为……所”表被动,B为状语后置句。
)2. B (A.通“暮”,傍晚;C、D,否定词,不。
B与例句均为无定代词,没有人(谁)。
)3. 说明庄宗溺于伶人因而“身死国灭”的教训,具有普遍意义。
警告当时北宋统治者如果一如既往,不防微杜渐,一味溺于声色犬马,也会重蹈“后唐”灭亡的覆辙,为天下所笑。
4. A(“举”,副词,全部,所有。
“盛”与“衰”相对,即强盛。
)《项脊轩志》一.1. B和D2. ① a;② b;③ c;④ b;⑤ c3. ①√②√③×④×⑤√⑥×4. ① C;② B5. B6. A7. D8. B9. D 10. C11. 略二.12. D(极:尽)13. D(非判断句)14. ①吴越王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建造园林。
②可见士人要传流美名到千年之后,不同形体一同消灭,那是另有东西存在呀。
15. 苏子美修建,文瑛重修,修后改名为大云庵。
16.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