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系统概述 (1)1.1 系统开发的背景 (1)1.2系统开发的意义 (1)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2)2.1系统功能要求 (2)2.2 需求分析概述 (2)2.3 系统层次划分 (3)2.4 系统数据流图 (3)2.5 数据字典 (4)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10)3.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10)3.2 系统概念设计 (10)3.2.1 概念模式(E-R 图) (10)3.2.2 关系模式 (12)3.2.3 关系模式规范化说明 (13)3.2.4 系统数据库表结构 (13)第四章数据库系统实现 (16)4.1系统实现工具简介 (16)4.2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 (16)结束语 (26)参考文献 (27)第一章系统概述1.1 系统开发的背景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也成倍增加。
面对庞大的信息量,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会导致学生信息管理上的混乱,人力与物力过多浪费,管理费用的增加,从而使学校管理人员的负担过重,影响整个学校的运作和控制管理,因此,必须制定一套合理、有效,规范和实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
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
另一方面,IT产业和Internet获得了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引起信息管理的革命,实现了信息的自动化处理,提高了处理的及时性和正确性。
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作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让该系统更好的为学校,社会服务。
1.2系统开发的意义学生信息管理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个分支,有着手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
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
因此,开发一套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及时的。
通过对管理系统模型的研究,提出一套构造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模块的方法,并利用数据库,信息系统分析学的知识,结合其它学校管理业务知识,建立起相关数据模型,利用面向对象开发工具对其进行设计与开发,建立一套有效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减少工作量,将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学校管理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2.1系统功能要求主要功能:(1)学生信息管理:对学生基本信息的增加、修改和删除(2)学生查询:对学生基本信息和成绩的查询(3)学生选课:用于学生选择课程学习(4)学生成绩:对学生各科成绩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等管理(5)打印:用来打印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成绩2.2 需求分析概述随着学校的普及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高效的教学管理系统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类信息化学校。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要求实用性强、使用方便、效率高和安全可靠等特点。
经分析我认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要求为:1、能全面管理学生的各类信息,如学生信息管理,学生查询,学生选课,学生成绩和打印等五项功能。
2、通过使用计算机能方便的维护(包括插入、删除、修改)各信息表3、能方便的实现基于多个表的连接查询4、系统具有操作方便、简捷等特点因而,所开发的管理系统正是围绕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的,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本系统的应用特点,并进行了大量的检验,证明其的确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2.3 系统层次划分系统层次划分如图2.1所示图2.1 系统层次划分图2.4 系统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在对系统分析调查的基础上,以系统的科学性、管理的合理性、技术的可行性角度出发,将信息处理功能和彼此之间的联系自顶向下、逐层分解,从逻辑上精确地描述应具有的数据加工功能、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存储及数据的来源和去向。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经过划分出各子系统及其各自的功能,以及相互联系,绘制出数据流图如图2.2所示:图2.2 系统数据流程图2.5 数据字典(1)数据流的描述数据流编号:D—01数据流名称:输入请求简述:向系统管理人员提交输入请求数据流来源:查询信息管理数据流去向:系统管理人员数据项组成:学生姓名+学号+请求信息数据流量:约20张/日高峰流量:约50张/日数据流编号:D—02数据流名称:输出结果简述:向查询信息处理输出结果数据流来源:系统管理人员数据流去向:查询信息处理数据项组成:学生姓名+学号+查询信息数据流量:约20张/日高峰流量:约50张/日数据流编号:D—02数据流名称:请求结果简述:向系统管理人员提交请求结果数据流来源:添加修改信息处理模块数据流去向:系统管理人员数据项组成:学生姓名+学号+请求结果数据流量:约20张/日高峰流量:约50张/日数据流编号:D—04数据流名称:正确信息简述:向添加修改信息处理模块输出正确信息数据流来源:系统管理人员数据流去向:添加修改信息处理模块数据项组成:学生姓名+学号+正确信息数据流量:约20张/日高峰流量:约50张/日数据流编号:D—05数据流名称:删除请求简述:向系统管理人员提交信息删除请求数据流来源:删除信息模块数据流去向:系统管理人员数据项组成:学生姓名+学号+删除请求数据流量:约20张/日高峰流量:约50张/日数据流编号:D—06数据流名称:删除结果简述:向删除信息处理模块输出删除结果数据流来源:系统管理人员数据流去向:删除信息处理模块数据项组成:学生姓名+学号+删除结果数据流量:约20张/日高峰流量:约50张/日(2)处理逻辑的描述处理逻辑编号:P1处理逻辑名称:查询信息处理简述:学生对自己的基本信息和成绩进行查询输入的数据流:输出结果处理描述:根据管理人员输出结果使用户可以查询所需要的信息输出的数据流:输入请求处理频率:5次/日处理逻辑编号:P2处理逻辑名称:添加、修改信息处理简述:通过请求结果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成绩进行添加、修改操作输入的数据流:请求结果处理描述:完善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成绩的管理,使之更准确有效输出的数据流:正确信息处理频率:5次/日处理逻辑编号:P3处理逻辑名称:删除信息处理简述:通过请求结果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成绩删除操作输入的数据流:删除请求处理描述:对于错误信息或者失效信息进行删除操作输出的数据流:删除结果处理频率:5次/日处理逻辑编号:P4处理逻辑名称:选课处理简述: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喜好对课程进行选择性学习处理描述:完成学生的课程选择处理频率:5次/日处理逻辑编号:P5处理逻辑名称:录入学生信息简述:将学生的基本信息录入该系统处理描述: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录入处理频率:5次/日处理逻辑编号:P6处理逻辑名称:录入学生成绩简述: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录入该系统处理描述: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录入处理频率:5次/日(3)数据存储的描述数据存储编号:F1数据存储名称:学生信息基本表简述:包含学生所有的基本信息数据存储组成: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性别+年龄+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籍贯+政治面貌+社会关系+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关键字:学生学号+姓名相关处理:P2,P3,P5数据存储编号:F2数据存储名称:学生成绩表简述:学生选修所有成绩的汇总表数据存储组成:课程号+课程名+任课教师+上课地点+上课周次+考试成绩关键字:课程号+课程名相关处理:P2,P3,P6数据存储编号:F3数据存储名称:课程存储简述:对学生所选的课程进行存储数据存储组成: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所选课程+课程教师+课程所在教室关键字:学生学号+所选课程+课程教师+上课地点相关处理:P4(4)外部实体的描述外部实体编号:S—01外部实体名称:学生简述:是该系统中进行信息和成绩查询的用户外部实体编号:S—02外部实体名称:系统管理人员简述:系统管理人员对学生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操作输出的数据流:输出结果,正确信息,删除结果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目标3.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易修改、可靠性高、存储量大、数据处理快捷、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便于打印等。
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学生信息管理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
使之减轻系统管理人员的负担,充分发挥电脑的作用。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管理者或使用者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数据处理手段。
对学生信息和成绩进行录入、查询、修改、增加、删除等功能,而且可以实现选课功能。
高效性通过系统的实用,能够改变旧的学生信息管理模式,使对学生的信息和成绩进行查询、增加、修改和删除以及具备选课的功能。
便于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查询。
3.2 系统概念设计所要实现的功能设计,可能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逻辑结构功能。
学生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划分的实体有:院系类别信息实体、班级信息实体、专业信息实体、学生信息实体、教师信息实体和课程信息实体。
3.2.1 概念模式(E-R 图)1、E-R图(1)班级实体图如图3.1所示图 3.1 班级实体图(2)教师实体图如图3.2所示图 3.2 教师实体图(3)学生实体图如图3.3所示图 3.3 学生实体图(4)课程实体图如图3.4所示(5)系统E-R图图3.5所示图3.5系统E-R图2、系统E-R图说明(1)一个班级包括若干名学生(2)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一个课程可以被多个学生选修(3)一个教师可以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被多名教师讲授3.2.2 关系模式班级(班号,班名,人数)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开课学期)教师(教师号,姓名,性别)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讲授(教师号,课程号,上课时间,上课地点)3.2.3 关系模式规范化说明(1)班级表的主属性是班号,经分析班级模式在满足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还满足第二范式,并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主属性班号,因此也满足第三范式。
(2)学生表的主属性是学号,经分析学生模式在满足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还满足第二范式,并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主属性学号,因此也满足第三范式。
(3)课程表的主属性是课程号,经分析课程模式在满足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还满足第二范式,并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主属性课程号,因此也满足第三范式。
(4)教师表的主属性是教师号,经分析教师模式在满足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还满足第二范式,并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主属性教师号,因此也满足第三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