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不一样的青春——对比中美青春题材电视剧的差异
作者:侯瑞明, 郭雅丽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刊名:
电影评介
英文刊名:MOVIE REVIEW
年,卷(期):2009,""(22)
被引用次数:0次
1.陈晓春.电视剧理论与创作技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期刊论文李一凡改编自美剧的国产电视剧现状与思考-电影文学2010,""(1)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的改编案例越来越多,出现了许多改编自美国电视剧的国产电视剧,这些电视剧风格题材迥异,在当代中国电视产业中虽算不上主流却逐年成为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带来了一些思考,本文就近年来我国改编美剧的现状进行案例和数据分析,并结合我国电视剧产业的传统和现状进行思考.
2.期刊论文廖亮.武斌当下国产电视剧的症结和出路——以美剧的编播与生产模式为例-传媒2009,""(2)
美国是世界电视业的"超级大国",据统计,美国控制了世界上75%的电视节目,每年向其它国家发行的节目总时长达到30万个小时.包括影视节目在内的美国娱乐节目,已经成为美国仅次于飞机的第二大出口产品.在众多外销节目中,美国电视剧所占比重最高.
3.期刊论文罗昶"播出季"参照下的国内电视生产、消费模式衍变——从《丑女无敌》看美剧"按季制播"的商业逻辑实践-东南传播2009,""(1)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电视剧制播模式实质上是电视剧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建构方式.中美两国电视剧制播方式差异性的背后有着文化、历史、收视习惯等多方面原因,但市场经济格局下相同的商业逻辑也让中国电视对美国制播模式的观照有了基准参照系.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视阈中,结合国产电视剧<丑女无敌>的创新性实践,分析近年来中国电视的制作与播出在"美国方式"启示下进行一系列尝试的衍变逻辑.
4.期刊论文郭潇雨中美电视剧播出模式比较浅析-东京文学2008,""(12)
中西方在电视剧的创作理念及结构元素上有很多共性,但在播出模式方面,中美两国电视剧在其迥异的政策环境和市场要求下产生了"制播分离"和"季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播出模式.本文就将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对美剧市场考察研究的分析,从而得出对国产电视剧发展的一些启示.
5.期刊论文罗春柳浅析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09,""(4)
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刺激下,电视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喜好,以<越狱>、<迷失>、等为代表的美剧的在网上迅速走火;与此同时,<金婚>、<潜伏>等国产电视剧收视率也节节高攀,成为人们讨论和关注的焦点.基于两者不同的题材与叙事风格,分析收视率持续创高的原因,两者背后的叙事差异,与观众不同的审美期待.
6.期刊论文涂彦电视剧艺术克服"过俗"和"过雅"倾向的审美思考-中国电视2009,""(5)
2008年国产电视剧的播出和收视情况,出现了一种与以往不同、令人忧虑的新现象、新趋势.新京报一篇<电视台收视率排行榜出炉,<李小龙传奇
>08最红>①对此进行了关注:被网友列出诸多穿帮镜头的<李小龙传奇>,低俗搞笑、克隆美剧的"山寨"剧<丑女无敌>,内容和形式怪诞、思想贫乏的<魔幻手机>等观众认为很"雷"的电视剧尽管口碑不佳,在收视率上的表现却相当不俗.
7.学位论文吴可电视的跨文化之旅——解析美剧与韩剧在中国的传播现象2008
80年代以降,外国电视剧开始在中国逐步盛行。
从文化亲缘性的角度来看,在中国流行的众多海外电视剧中存在着两大派别:一是美剧所代表的强势文化,另一则是日剧、韩剧所代表的相近文化。
然而,由于近些年日剧逐渐淡出国人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韩剧、美剧的风生水起,本文特别选定后两者作为两种不同性质文化的代表进入本文的研究视野,而由其引发的一系列跨文化传播现象即成为本文重点分析及探讨的对象。
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剧《越狱》及韩剧《浪漫满屋》、《大长今》的个案研究,来探讨它们各自在类型和叙事上的特点,并进而深入考察美剧、韩剧跨文化传播的实践,最终揭示美剧、韩剧得以在中国广为流行的秘密。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介绍本文将美剧与韩剧纳入研究视野的原因,即研究缘起:其次回顾并概括国内学者针对该现象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最后介绍笔者在分析问题时所采用的基本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论文第一章简要介绍美剧和韩剧在中国传播的概况。
其中,美剧作为一股二次复兴的潜流在网络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并于21世纪初达到了潮流的颠峰。
而韩剧则是作为日剧的替代品出现,占据了传统的电视荧屏。
它们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与国产电视剧截然不同的快感和精神体验。
论文第二章对美剧《越狱》进行了类型学、叙事学、跨文化传播三个方面的考察。
在类型上,《越狱》文本既使用了比较有新意的后现代的混合类型,又在传统上保持了一定的美国精神。
而在叙事上,《越狱》为了迎合商业化运作的需求,利用了不完整场景分线叙事结构与平等的叙事角色观念
:在考察美剧的跨文化传播中,本文认为《越狱》成功地迎合了中国中产阶级的部分后殖民心态:而该剧的拥趸多属以中产阶级和大学生群体为主体的混合型受众,又可以大致划分为咨询、对话与注册三种类型。
论文第三章着重对以《浪漫满屋》和《大长今》为代表的韩剧进行文本考察,同样是按上述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与美剧不同的是,韩剧在类型上有着混合多变、追求纯美等特点。
而其所具备的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角色设置和叙事结构,强调画面叙事逻辑、注重语言叙事审美功能的叙事方式也十分符合观众的观看心理及审美需求。
在对其进行跨文化传播的考察中,笔者认为韩剧的流行主要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浸染着儒家文化的韩剧对中国观众具有先天的接近性。
二是韩国政府的积极参与,使得韩剧更易于推广和流行。
论文第四章将美剧与韩剧纳入到比较分析的框架中,以便更充分地揭示美剧、韩剧对于国产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借鉴意义。
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指出:美剧属于一种“三元素”式的悲剧——“tragedy”,而韩剧则更多地偏向一种“宿命论”式的悲剧——“melodrama”;美剧惯用的是阴暗叙事,而韩剧则属于阳光叙事;美剧往往追求的是一种特定层次的“小众传播”,而韩剧则倾向于“老少咸宜”的“大众传播”。
由此以真人秀节目《征服》为例,笔者认为《越狱》所拥有的后现代混合类型、分线叙事、悲剧角色对于我国的电视节目制作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而我国电视剧的未来发展则可以部分效仿韩剧与韩国文化、商业、政府之间密切联系的做法。
在本文结语中,笔者指出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任何一国的文化都必须在与异域文化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取其精华,以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电视剧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自然也不能例外。
面对美剧和韩剧在国内的风行,我国的电视剧生产必须不断借鉴这二者成功的经验,增强自身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期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8.期刊论文汤浩地理区隔与空间置换:国产剧对外传播的障碍分析——兼论其应对的媒介地理学策略-中国电视
2008,""(11)
因<三国演义>、<还珠格格>而热闹—时的国产电视剧外锖市场,这两年又新渐沉寂了下来.然而在中国(大陆)电视屏上,日剧、韩剧、美剧……可谓一波束平,一波又起.
9.期刊论文佘为浅析《越狱》中人物角色T-bag塑造的本真性-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2)
本文重点分析了热门美剧<越狱>中的人物角色T-bag的双面形象,文幸首先按照剧情的展开揭示人物性格的双面性,然后综合二者得出此剧组人物角色塑造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把握戏剧元素,即知道在特定环境中让人物真实可信.最后结合困内电视剧实例分析莱些国产电视剧的不足之处.
10.期刊论文朱玲玲浅析美国电视剧为何走红中国-电影文学2008,""(5)
如今美国电视剧在中国年轻网民和看碟族中迅速走红,年轻一代人对美剧的关注早已超过了国产电视剧.美国电视剧从制作到播映,跟中国电视剧都有很大的差别.作为一个产品,电视剧在美国已形成了流水线制作.由于受收视率严格的要求,美国电视剧都是采取边播边写的方式进行.中国的电视剧比较循规蹈矩,无法改变随观众要求改变剧情,国产剧跟风现象很严重,而美国电视剧在选材上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想象能力,满足了观众的要求.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ypj200922008.aspx
授权使用:华南理工大学(hnlgdx),授权号:c07fa9f8-0b5a-4467-a1ba-9e4300dd60b1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