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史课程目标:了解文学史上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重点掌握作家的生平介绍,主要代表作品的篇名、内容梗概、作品风格流派及其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课程内容:1、英美文学发展简史;2、主要文学流派;3、代表作者生平和创作介绍;4、部分作品赏析。
参考书:1.常耀信,《英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2.常耀信,《漫话英美文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3.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4. 陈嘉,《英国文学史》,商务印书馆,2001年5.盖雷,《英美文学与艺术中的古典神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侯维瑞:《英国文学通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7.蒋承勇,《世界文学史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8.李正栓,《英国文学学习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李公昭,《新编美国文学选读》,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10. 刘炳善, 《英国文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11.鲁宾斯坦,安妮特.T.,《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1—3 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12.罗选民,《英美文学赏析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3.欧文等,《美国短篇小说选》,商务印书馆,198214.钱青,《英美文学工具书指南》,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15.王守仁,《英国文学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5.王守仁,何宁,《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6.王佐良等,《英国文学名篇选注》,商务印书馆,1989年17.王佐良,周珏良,《英国文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18.王佐良等,《英国文学名篇选注》,商务印书馆,1989年。
19.王佐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20. 吴定柏,《美国文学大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21.杨岂深,《外国文学名著欣赏》,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21.杨岂深,龙文佩,《美国文学选读》(1-2),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2.袁可嘉,《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23.张定铨、吴刚,《新编简明英国文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4.庄锡昌,《西方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5.张伯香,《英美经典小说赏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6. 张伯香,《英国文学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英美文学之最:英美文学中最早的作品:贝奥武甫,这是写成于自公元8世纪的一部英语文学作品,虽然该书主要场景在北欧,并未提及英格兰,但却是公认的英格兰史诗,现存最早的英语文学作品。
该诗长达3000多行,押头韵,多使用暗喻,如鲸鱼路(大海),骨头房子(人体)等。
英美文学史中最早的翻译作品:《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七国时期的威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请了一批学者将拉丁文著作译为英文,并鼓励编写《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这是用英国当地语言写史的开始。
英美文学中最早的用现代英语进行写作的人:杰弗里·乔叟,这是英语世界中的一位文学大师,也是最重要的一位。
他写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很多人都看过,形式上模仿薄伽丘的《十日谈》,一个个小故事合成一个集子,这部作品意义很重大。
英美文学史中最后一本用拉丁文写成的杰作:乌托邦,这本书写成于16世纪,作者是是亨利八世的大臣托马斯·莫尔,这本书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在主张上有些相似。
托马斯·莫尔这个人不错,但最后还是被国王砍了头,当然不是因为这本书的缘故。
英美文学史中诗人的诗人:埃德蒙·斯宾塞,他的主要作品是《仙后》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利用中古骑士传奇的体裁,以寓言为主要手法,在精神上却反对天主教而歌颂作为英国民族象征的伊丽莎白女王,传达了正在兴起的清教主义的严峻的道德观,并且出之以优美而多变的韵文,使得斯宾塞不仅独步当时诗坛,而且成为后世讲究诗艺的作家所仰慕的“诗人的诗人”。
英美文学史中最早用无韵体诗写戏剧的人:克里斯托弗·马洛。
他创作了《帖木儿》、《浮士德博士的悲剧》、《马耳他犹太人》等著作。
虽然这位诗人英年早逝,但其文学尝试却后继有人,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到了莎士比亚时期则集大成。
英美文学史中最成功的作家:威廉·莎士比亚,他一生共写了37部戏剧,2部长诗,154首十四行诗。
他的成就不用多说大家也知道,个人认为他最大的贡献是丰富了英语言。
在英语世界,研究莎士比亚已经成为一门学问,就如同中国的红学一样。
根据现代计算机的统计,他所有作品中所用的词汇大约在30000个左右,远远超过日常对话所需词汇,可见其语言之丰富。
英美文学史中最早的英语版圣经:17世纪初最重要的译作,是1611年由国王詹姆斯一世下令出版的英文《圣经》。
它是47位学者集体翻译的成果,吸收了以前英文译本的优点,用词纯朴而富于形象,韵律也饶声调之美,对后来的英语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詹姆斯一世是个不成功的国王,基督教世界最聪明的傻瓜,但这件事他贡献很大。
英美文学史中语言最深刻的作家:弗兰西斯·培根,他是伊丽莎白一世的大臣,他的文学著作主要有《随笔》,收录了他在各个时期发表的58篇随笔,思想深刻,文笔简洁,富有警句格言。
知识就是力量,就是出自此君之口。
此人品德不高,但文学成就无可挑剔。
Literature in the Ancient PeriodH:the native: the Celts/the Britons the Roman Conquest: 1st century-410A.D.L:pagan: in the forms of sagas Christian: Canterbury, Westminster Abbey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分类:pagan(异教徒) Christian(基督徒) The song of Beowulf: the mixture of pagan and Christian elementsEpic: long narrative poems that record the adventures or heroic deeds of a hero enacted invast landscapes. The style of epic is grand and elevated ( national epic 民族史诗)Artistic features: Using alliteration: a rhetorical device Alliteration 押头韵(写作手法)Using metaphor采用了隐喻手法and understatementAnglo-Saxon PeriodH: the Roman Conquest: 1061 Hastings Influence: English and Latin-official languageL: romantic tales of love and adventure French and Saxon elements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 是一首押头韵的长诗(King Arthur and his 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 knightly values of bravery and honestyMedieval PeriodH:The Hundred Years’ War(1337-1453) The Black Death (1346-1350)The War of the Roses (1455-1485)L:Geoffrey Chaucer(1340-1400)杰弗里•乔叟(首创“双韵体”,英国文学史上首先用伦敦方言写作. “英国诗歌之父”<The Canterbury Tales> first time to use ‘heroic couplet’(双韵体) by middle English<Troilus and Criseyde> <The House of Fame>代表作:the Canterbury T ales 坎特伯雷的故事(英国文学史的开端)realism/a variety of styles/ironic portrait Father of English Literature/the forerunner of the Renaissance/making the dialect of London the standard languagel heroic couplet 英雄双韵体:a verse unit consisting of two rhymed(押韵) lines in iambic pentameter(五步抑扬格)l heroic couplet英雄双韵体(A couplet is a pair of lines of meter in poetry. It usually consists of two lines that rhyme and have the same meter.)(Couplets with a meter of iambic pentameter are called heroic couplets.)(Heroic couplet: masculine rhyme + iambic pentameter, epic or narrative poetry)lthe Canterbury Tales大致内容:the pilgrims are people from various parts of England, representatives of variouswalks of life and social groups.朝圣者都是来自英国的各地的人,代表着社会的各个不同阶层和社会团体小说特点:each of the narrators tells his tale in a peculiar manner, thus revealing his own viewsand character.这些叙述者以自己特色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无形中表明了各自的观点,展示了各自的性格。
小说观点:he believes in the right of man to earthly happiness. He is anxious to see man freedfrom superstitions(迷信) and a blind belief in fate(盲目地相信命运).他希望人们能从迷信和对命运的盲从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