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第一部分:极坐标知识点讲解一、极坐标系与极坐标:1、极坐标系:如下图所示:一条射线就是一个极坐标系。
其中射线的端点叫做极点,这条射线叫做极轴。
2、极坐标的表示:如下图所示:点到极点的距离叫做极径,其中极径用字母ρ表示;极径与极轴之间的夹角叫做极角,极角用θ表示。
点P的极坐标为),(θρ。
二、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转换:1、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2、极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θρcos=x;θρsin=y;例一:把下列的极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
(1)、)3,2(π (2)、)32,3(π (3)、)2,4(π (4)、)23,3(π(5)、),4(π【解析】:(1)、12123cos2=⨯=⋅=πx ;32323sin 2=⨯=⋅=πy ; 所以:极坐标)3,2(π转换为直角坐标)3,1(。
(2)、23)21(332cos3-=-⨯=⋅=πx ;23323332sin 3=⨯=⋅=πy ; 所以:极坐标)32,3(π转换为直角坐标)233,23(-。
(3)、因为:极角2πθ=;所以:点)2,4(π在y 轴正半轴上,对应的直角坐标为)4,0(; (4)、因为:极角23πθ=;所以:点)23,3(π在y 轴负半轴上,对应的直角坐标为)3,0(-;(5)、因为:极角),4(π;所以:点),4(π在x 轴的负半轴上,对应的直角坐标为)0,4(-; 3、直角坐标转换为极坐标坐标: 22y x +=ρ;22sin y x y +=θ;22cos yx x +=θ;xy=θtan 例二:把下列的直角坐标转换为极坐标。
(1)、)3,3( (2)、)3,1(- (3)、)2,2(- (4)、)2,6(- (5)、)0,2(- (6)、)6,0( (7)、)3,0(- (8)、)0,2(【解析】:(1)、32)3(322=+=ρ,33tan =θ,点)3,3(为第一象限角,6πθ=。
所以:直角坐标)3,3(对应的极坐标为)6,32(π。
(2)、2)3()1(22=+-=ρ,tan =θ)3,1(-为第二象限角,32πθ=。
所以:直角坐标)3,1(-(3)、222)2(22=+-=ρ,122tan -=-=θ,点)2,2(-为第二象限角,43πθ=。
所以:直角坐标)2,2(-对应的极坐标为)43,22(π。
(4)、22)2()6(22=-+=ρ,3362tan -=-=θ,点)2,6(-为第四象限角,6πθ-=。
所以:直角坐标)2,6(-对应的极坐标为)6,22(π-。
(5)、20)2(22=+-=ρ,点)0,2(-在x 轴的负半轴上,πθ=。
所以:直角坐标)0,2(-对应的极坐标为),2(π。
(6)、66022=+=ρ,点)6,0(在y 轴的正半轴上,2πθ=。
所以:直角坐标)6,0(对应的极坐标为)2,6(π。
(7)、3)3(022=-+=ρ,点)3,0(-在y 轴的负半轴上,2πθ-=。
所以:直角坐标)3,0(-对应的极坐标为)2,3(π- 。
(8)、20222=+=ρ,点)0,2(在x 轴的正半轴上,0=θ。
所以:直角坐标)0,2(对应的极坐标为)0,2(。
三、常见的极坐标方程。
1、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第一类: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αρ=(α为一个具体的角度)。
例一:把下列的极坐标方程转换为直角坐标方程。
(1)、3πθ=(2)、65πθ=(3)、4πθ-= (4)、67πθ= 【解析】:(1)、如下图所示:33tantan ===πθk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x y 3=(0≥x )(2)、如下图所示:3365tan-==πk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0(33≤-=x x y (3)、如下图所示:1)4tan(-=-=πk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x y -=(0≥x ) (4)、如下图所示:3367tan==πk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x y 33=(0≤x ) 第二类: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b a =+)cos(ϕθρ或者b a =+)sin(ϕθρ(其中b a ,是常数,ϕ是一个具体的角度)例二:把下列的极坐标方程转换为直角坐标方程。
(1)、5)3cos(2=-πθρ (2)、2)6sin(3=--πθρ(3)、2)4cos(-=+πθρ (4)、2)4sin(=+-πθρ 【解析】:(1)、5)sin 23cos 21(25)3sin sin 3cos (cos 25)3cos(2=+⇒=+⇒=-θθρπθπθρπθρ 535sin 3cos =+⇒=+⇒y x θρθρ。
(2)、2)cos 21sin 23(32)cos 6sin 6cos (sin 32)6sin(3=--⇒=--⇒=--θθρθππθρπθρ2232332cos 23sin 233=+-⇒=+-⇒x y θρθρ。
(3)、2)sin 22cos 22(2)4sin sin 4cos (cos 2)4cos(-=-⇒-=-⇒-=+θθρπθπθρπθρ 222222sin 22cos 22-=-⇒-=-⇒y x θρθρ。
(4)、2)cos 22sin 22(2)cos 4sin 4cos (sin 2)4sin(=+-⇒=+-⇒=+-θθρθππθρπθρ 222222cos 22sin 22=--⇒=--⇒x y θρθρ2、圆的极坐标方程。
第一类:圆的极坐标方程。
a =ρ(其中a 为常数)例三:把下列极坐标方程转换为直角方程。
(1)、2=ρ (2)、3=ρ (3)、1=ρ【解析】:(1)、442222=+⇒=⇒=y x ρρ;圆心在原点)0,0(,半径2=r 。
(2)、993222=+⇒=⇒=y x ρρ;圆心在原点)0,0(,半径3=r 。
(3)、111222=+⇒=⇒=y x ρρ;圆心在原点)0,0(,半径1=r 。
第二类:圆的极坐标方程。
θρθρsin ,cos a a ==(其中a 为常数)例四:把下列极坐标方程转换为直角方程。
(1)、θρcos 2= (2)、θρsin 4-= (3)、θρsin 3= (4)、θρcos -=【解析】:(1)、1)1(022cos 2cos 22222222=+-⇒=-+⇒=+⇒=⇒=y x x y x x y x θρρθρ 圆心:)0,1(;半径1=r 。
(2)、4)2(044sin 4sin 42222222=++⇒=++⇒-=+⇒-=⇒-=y x y y x y y x θρρθρ 圆心:)2,0(-;半径2=r 。
(3)、49)23(033sin 3sin 32222222=-+⇒=-+⇒=+⇒=⇒=y x y y x y y x θρρθρ圆心:)23,0(;半径23=r 。
(4)、41)21(0cos cos 2222222=++⇒=++⇒-=+⇒-=⇒-=y x x y x x y x θρρθρ圆心:)0,21(-;半径21=r 。
第三类:圆的极坐标方程。
)cos(),sin(ϕθρϕθρ+=+=a a (其中ϕ,a 都是常数)例五:把下列极坐标方程转换为直角方程。
(1)、)3sin(2πθρ+= (2)、)6cos(4πθρ-=(3)、)4cos(2πθρ+-= (4)、)3sin(πθρ+-= 【解析】:(1)、)cos 3sin 3cos (sin 2)3sin(2)3sin(222θππθρρπθρρπθρ+=⇒+=⇒+=x y y x 3cos 3sin )cos 23sin 21(22222+=+⇒+=⇒+=⇒θρθρρθθρρ1)21()23(4143)21()23(03222222=-+-⇒+=-+-⇒=--+⇒y x y x x y y x 圆心:)21,23(;半径1=r ; (2)、)6sin sin 6cos (cos 4)6cos(4)6cos(422πθπθρρπθρρπθρ+=⇒-=⇒-= y x y x 232sin 2cos 32)sin 21cos 23(42222+=+⇒+=⇒+=⇒θρθρρθθρρ 4)1()3(13)1()3(023*******=-+-⇒+=-+-⇒=--+⇒y x y x y x y x圆心:)1,3(;半径:2=r ;(3)、)4sin sin 4cos (cos 2)4cos(2)4cos(222πθπθρρπθρρπθρ--=⇒+-=⇒+-=y x y x 22sin 2cos 2)sin 22cos 22(22222+-=+⇒+-=⇒--=⇒θρθρρθθρρ 1)22()22(2121)22()22(022222222=-++⇒+=-++⇒=-++⇒y x y x y x y x 圆心:)22,22(-;半径:1=r ; (4)、)cos 3sin 3cos (sin )3sin()3sin(22θππθρρπθρρπθρ+-=⇒+-=⇒+-=x y y x 2321cos 23sin 21)cos 23sin 21(2222--=+⇒--=⇒+-=⇒θρθρρθθρρ41)41()43(161163)41()43(023********=+++⇒+=+++⇒=+++⇒y x y x x y y x 圆心:)41,43(--;半径:21=r ; 第二部分:五年高考极坐标真题讲解例一:【2014年高考数学上海卷】已知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1)sin 4cos 3(=-θθρ,则C 与极轴的交点到极点的距离是 。
【解析】:解法一:把极坐标方程转换为直角方程进行计算。
1431sin 4cos 31)sin 4cos 3(=-⇒=-⇒=-y x θρθρθθρ;因为:极坐标系中的极轴为x 轴的非负半轴;所以:直线143=-y x 与极轴的交点为)0,31(;利用两点之间距离公式得到:点)0,31(到极点)0,0(的距离为31)00()031(22=-+-=d 。
解法二:利用极坐标系之间计算。
因为:极坐标系中的点到极点的距离为极径ρ; 该点为极坐标方程与极轴的交点,该点的极角为0=θ; 所以:131)0sin 40cos 3(⇒=⇒=-ρρρ例二:【2014年高考数学广东卷】1C 和2C 的方程分别为θθρcos sin 2=和1sin =θρ,以极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轴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曲线1C 和2C 的交点的直角坐标为 。
【解析】:解法一:把极坐标方程转换成直角坐标方程进行计算。
曲线1tan sin 1cos sin sin cos sin sin cos sin :21=⇒=⇒=⇒=θθρθθθρθθθρθθρC x y xy x y y =⇒=⇒=⋅⇒2211;曲线11sin :2=⇒=y C θρ; 联立曲线1C 和2C 的方程: x y =21=y解得:交点的坐标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