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我国城市地下管线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展望(2012.1)
我国城市地下管线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展望(2012.1)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国家的法律法规
2.2 技术标准不完善
2.3
城市规划建设重地上、轻地下
2.4 管线信息不全
2.5 管线权属单位缺乏统筹协调
2.6 历史遗留问题
2.7 技术发展不平衡
2.1 缺乏国家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与城市地下管线有关的法律有7部,行政法规有 3个,部门规章有10个。
但是,除了建设部颁布的第136号令《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 案管理办法》管理的主体对象是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外, 在其它法规里,城市地下管线只是作为附属对象进行管理。
由此,造成城市政府相关部门对地下管线管理方面的职责 不明,没有建立地下管线有效管理的社会机制。
2.1 缺乏国家的法律法规
1、缺少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城市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管线信息共享类型 仅供内部使用 内部使用且向外有偿使用 政府机构间免费共享使用 政府机构间有偿共享使用 与管线权属单位间免费共享使用 管线权属单位间有偿共享使用 其它建设单位有偿使用的城市
城市个数 7 25 22 5 8 13 13
所占比例 11% 40% 35% 8% 13% 21% 21%
1.4 管线普查与信息化建设现状
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法规制定情况
在收到回函的63个城市中,31个城市颁布了地下管线信 息管理的有关法规,所占比例为49%。
1.5 管理领域不断拓展
地下管线管理技术领域不断拓展,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已 形成一个跨行业、跨专业领域、多学科相对独立的新行业。
目前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功能齐全,既可实现信息共享,也可以方便 地对基础地理信息、管线信息进行修改和更新。
浙江省在地方法规中将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列入基础测绘项目,浙江 省地级市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和系统建设工作的比例远高于其它省份
2、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程度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
经济发达城市的地下管线信息化程度要高于经济欠发达城市
1.6 现状分析
3、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地区发展不均衡 大城市进展相对较快,中等及小型城市进展缓慢;经济发达城市启动较早,
2.3 城市规划建设重地上、轻地下
重地上:
建筑、基础设施以及路网建设
轻地下:
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
2.4 管线信息不全
全国约70%的城市地下管线没有基础性城建档案资料,难以有效 开展规划设计和施工。
已开展管线普查工作,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城市,由于 管理不到位,动态更新不及时,甚至未实行动态管理,不能提供 完整、准确、现势的管线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2.7 技术发展不平衡
1、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差异较大,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不同, 管线埋设深度不一,非金属管线、小口径管线的大量使用等等, 对探测技术方法提出更高要求。
2、地下管线属隐蔽工程,特别是燃气管线、电力管线等高危管 线,可能诱发重大安全事故,保证管线信息数据质量的技术需 进一步完善。
涌现出了一批骨干专业技术公司,技术与管理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并具有我国特色。
所涉及的地下管线相关技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地下管线产业成为多学 科的综合应用的产业。
1.6 现状分析
1、法规推进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的进程
随着建设部第136号令《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的颁布,城 市地下管线信息化进程明显加速
我国正在制定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如 《城市地下管下管线管理条例》(暂名)、《城市地下管线 探测工程监理规程》(暂名)、《城镇供水管线漏水探测技 术规程》等。
证
3.3 管线信息逐步走向共享应用
部分城市开始尝试建设统一的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有 的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共享的呼声日益强烈 随着这些城市在信息共享方面的成功应用,以及相关法规
2007年底 全国部分种类管线总长度
45 40 44.7 35 30 25 20 15 10
5 0
供水管道
29.2 排水管道
长度(万公里)
22.1 10.3
燃气管道 供热管道
1.1 概述
地下管线系统的规划建设与安全高效运营以及规范化的维 护管理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基础。
地下管线是城市防灾、减灾、防范突发事故的安全保障和 建立社会应急机制的重要内容。
“拉链马路”在很多城市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市民正常生活和城市 经济发展,有时甚至造成不良政治影响。
一些管线权属单位在建和已建的地下管线信息 管理系统,自成一体,不能实现信息共享。
2.6 历史遗留问题
我国现役市政管线由于历史原因,不少管线存在材质欠 佳、设计缺陷、施工质量先天不足等问题,造成市政管 线跑、冒、滴、漏时有发生。
3.2 管线信息化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
标 准 是 地 下 管 线 信 息 应 用 与 共 享 的 前 提 ,
法 律 法 规 是 地 下 管 线 信 息 应 用 与 共 享 的 保
近几年,各城市在地下管线普查之前,一般都在国家行业 标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的基础上,根据本城 市的实际,编制了地下管线探测、测量(包括竣工测量)、 数据分类与编码、数据交换、数据质量和格式、成果整理 与归档、工程监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
我国城市地下管线 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展望
林广元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 副秘书长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
厦门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教授级高工 2012年1月
目录
1
行业现状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国内外发展趋势
4 管线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5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6 地下管线相关技术的发展
的完善,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
3.4 地下管线信息化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1 、为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供辅助决策
城市类型和数量
项目
城市个数 所占比例
地下管线普查
18
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信息系统建设
7
GDP排名前30位城市 信息系统建设
25
各省GDP排 东部96个 已经开展城市地
56
名靠前的地
下管线普查和系
级以上城市 西部51个 统建设工作
17
58% 23% 83% 58% 33%
1.4 管线普查与信息化建设现状
7 《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析读
1 行业现状
1.1 概述
1.2 法律法规现状
1.3 技术标准现状
1.4 管线普查与信息化建设现状
1.5 管理领域不断拓展
1.6 现状分析
1.1 概述
我国城市发展迅速
136个 建国初期 669个 2008年
我国城市地 下管线包含 供水、排水、 燃气、热力、 供电、通信、 管沟、工业 管线八大类 30多种。
3、地下管线探测、监测类仪器设备,主要还是依赖进口,国产 化程度较低。
2.7 技术发展不平衡
4、管线运行监测与检测信息尚未纳入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应加强包括地下管线在线巡检、定量评价在内的管线运行监管信 息快速、智能化获取技术方法研究,提高建立管线基本信息数据 库和管线专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技术水平,完善城市地下管线信 息链,进一步提高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的社会效益,确保地下管 线安全运行
为控制城市供水管线漏水和城市节约用水提供了技术标准依据和 控制目标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监理导则》
编制完成并通过审定,现已正式发布。
1.4 管线普查与信息化建设现状
1996年原建设部发文要求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并 成立建设部科技委地下管线管理技术专业委员会。
到2005年,全国全面进行地下管线普查的城市超过 200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近1/3。
现有法规只规定了地下管线的规划、设计、施工、档案管理 等环节的城市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而其它环节却没有规定。
更为重要的是,缺少关于城市地下管线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
2.1 缺乏国家的法律法规
2、部分环节内容真空
有关地下管线监管、探测、竣工测量、运行管理、信息 管理与共享应用以及城市应急管理等环节缺少相关法规。
以政府令颁发
北京 2005年2月 《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
1.3 技术标准现状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1994年原建设部组织制定并发布实施 我国首部行业标准,已成为我国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普查工作的重
要技术标准。 2003年完成修订,并编写了相关技术手册。
《城市供水管线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而经济欠发达城市则启动较晚或还未开展。 4、全国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程度仍然较低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为止,全国约有30%的城市开展了城市地下管线信
息化工作,仍有近70%的城市还没有整体或全面开展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 特别是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差距更大。此外,中西部省份城市开展地下管线信 息化工作的比例更低。
3 国内外发展趋势
3.1 管线信息化工作进程即将提速
3.2 管线信息化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
3.3 管线信息逐步走向共享应用
3.4 地下管线信息化为政府决策提 供服务
3.5 科学技术进步为管线信息化提供有 力支撑
3.1 管线信息化工作进程即将提速
1、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立法工作已经列入国家法制工作计划 2、2007年3月8日,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城市城乡建设档案 工作的意见”(建办[2007]68号) 3、宁波、厦门、常州、广州数字市政等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共享 示范工程的成功建设,将会为我国其它城市的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的 起到推动作用和示范效应
1.2 法律法规现状
4、地方法规
城市 长沙 杭州
时间
法规名称
备注
2004年12月
《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条例》
省人大批准 国内第一部
2008年8月 《杭州市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