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羽本纪练习

项羽本纪练习

《项羽本纪》试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2)狱掾()(3)力能扛鼎()(4)时不利兮骓不逝()(5)田父绐曰“左”()(6)项王嗔目而叱之()(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9)乃自刎而死()(10)舜目盖重瞳子()(11)自矜功伐()(12)岂不谬哉()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毋妄言,族矣(2)又不肯竟学(3)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4)以故事得已(5)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6)楚兵冠诸侯(7)无不膝行而前(8)九战,绝其甬道(9)项王军壁垓下(10)辟易数里(11)骑皆伏曰(12)田父绐曰(1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14)地方千里(15)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1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17)项王身亦被十余创(18)乃引“天亡我”(19)何兴之暴也3.对本文的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和秦王朝的对抗中,为了争夺霸主地位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B.《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描绘了富有戏剧性的难忘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C.《鸿门宴》中的刘邦是线索人物,故事从范增建议诛杀刘邦,记叙了刘邦如何赴宴、应对项羽和最终的逃离,井井有条,是叙述史实的典范。

D.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邦,依靠陈平的智谋,巧妙地消解了与项羽的紧张关系,并且最终清除了内奸曹无伤。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4~7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

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流逝B、与秦军遇遇:遭遇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D、诸侯皆属焉属:归属5、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项王乃大惊乃: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B、以示士卒必死以:连词,承接关系,来C、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由:介词,从D、项王则夜起则:连词,不译6、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巨鹿之战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 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答:(2)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什么?答:(3)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答:7、翻译下列句子。

(1)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太史公曰: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起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率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8、下面不属于项羽失败的原因的叙述是()A.“放逐义帝而自立”B.“自矜功伐”C.“奋起私智而不师古”D.“天亡我,非战之罪也”9、下面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放逐义帝而自立”(把义帝楚怀王放逐,然后把自己立为王。

)B.“自矜功伐”(对自己的功劳、战争很是骄傲。

)C.“奋起私智而不师古”(只奋发自己的智慧但是不从古人那里吸取教训。

)D.“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老天使我灭亡,并不是我战术不对的罪过。

)10、下列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B.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C.怨王侯叛已,难矣D.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11、下列句子中不包含活用的一项是()A.豪杰蜂起,相与并争B.分裂天下,而封王侯C.奋起私智而不师古D.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12、对“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政令都由项羽来发布,号称“霸王”,(他)这个位子虽然没有坐到底,(但)也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B.政令都由项羽来发布,他的尊号是“霸王”,(他)这个位子虽然没有坐到底,(但)也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C.政令都由项羽来发布,号称“霸王”,(他)这个位子即使没有坐到底,也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D.政令都由项羽来发布,他的尊号是“霸王”,(他)这个位子即使没有坐到底,也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13、下面加粗的词古今含义不一样的两项是()A.陈涉首难,豪杰蜂起B.相与并争,不可胜数C.然羽非有尺寸D.放逐义帝而自立E.欲以力征经营天下F.尚不觉寤而不自责14.比较阅读下面四首诗,回答问题。

(一)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二)乌江亭宋·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改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三)咏项羽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四)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下列加粗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胜败兵家事不期(期,期待。

)B.江东子弟今虽在(虽,即使。

)C.至今思项羽(思,想念。

)D.宜将剩勇追穷寇(宜,应该。

)(2)这四首诗对项羽的态度是一致的吗?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诗歌比较说明有误的两项是()A.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这是惋惜项羽的草草自刎,正所谓“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B.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对他宁自刎也不渡江的英雄行为表示敬仰,该诗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C.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

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这里作者不仅仅是分析历史,也是影射宋朝军心涣散,对外敌入侵,无力回天。

D.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以史为鉴,对敌人是绝不能同情、手软的。

E.这四首诗都是借项羽的事迹,发表议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推翻蒋家王朝。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蔡泽者,燕人也。

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

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

闻应侯①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

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

”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

蔡泽入,则揖应侯。

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

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

”应侯曰:“请闻其说。

”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盛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

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智,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

何也?然则君之主,慈仁任忠,不欺旧故,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应侯曰:“未知何如也。

”蔡泽曰:“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越王、楚悼。

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

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白起率数万之师,使秦有帝业,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

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功已成矣,卒支解。

大夫种为越王成霸功,勾践终拮②而杀之。

此四子者,功成而不去,祸至于此。

今君相秦,计不下席,谋不出廊庙,君之功极矣。

如是不退,则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是也。

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孰与以祸终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

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

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

(节选自《史记蔡泽列传》)[注]①“应侯”即范雎。

②拮,或作“掊”,赐剑死。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应侯因让之曰让:责备B. 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存:保全C. 乃延入坐,为上客延:延请D. 应侯遂称笃笃:深厚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②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颈B、①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②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先移兵击之C、①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②公为我献之D、①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②得复见将军于此1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蔡泽善抓机遇和范雎不识物盛则衰道理的一组是()A、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

B、蔡泽入,则揖应侯。

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

C、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D、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蔡泽听说范雎举荐的人犯了重罪,马上意识到正在鼎盛时期的范雎已开始有了隐患。

深明盛极则衰道理的他,知道自己说服权臣、飞黄腾达的机会终于来临。

B、蔡泽公开扬言要夺范雎的相位,且与范雎见面时态度傲慢,显得恃才傲物;范雎本对蔡泽一肚子恼火,但为其辩才所折服,最终举荐了蔡泽,显示出其爱才的大度。

C、蔡泽极为善辩,雄辩过程环环相扣,各种人物、事件随手拈来,他列举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的遭遇,目的是要范雎认清盛极则衰的道理,从而主动让出相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