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宜宾市2018届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1讲近代化的探索习题

四川省宜宾市2018届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1讲近代化的探索习题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第一讲近代化的探索,课标要求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知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主复习自主复习八年级上册教材第6课《洋务运动》、第7课《戊戌变法》、第8课《辛亥革命》、第9课《新文化运动》,并完成下列基础练习。

1.依据如图推认出与此相关的重大运动或革命,并说出其名称。

,( 洋务运动) ,(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 新文化运动) 2.写出下列重要历史人物的名字。

,( 谭嗣同) ,( 孙中山) ,( 陈独秀) 3.洋务运动前期以“__自强__”为口号,后期以“__求富__”为口号,并兴办新式学堂,于1862年成立__京师同文馆__。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__富强__起来,但为中国的__近代化__开辟了道路。

4.1895年,__公车上书__揭开维新变法序幕。

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促进了中国__资本主义经济__的发展,在社会上起到了__思想启蒙__作用,有利于__资产阶级思想文化__传播。

5.孙中山于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__兴中会__,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__中国同盟会__,并提出__三民__主义,作为__辛亥__革命的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推翻了__清朝的统治__,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__封建帝制__,使__民主共和__观念深入人心。

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__《新青年》__,两面大旗是“__民主__”和“__科学__”,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是__李大钊__。

,知识梳理一、洋务运动是中国向近代化迈出的第一步(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性质: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主张(宗旨):“师夷长技”;口号:自强、求富。

3.时间:19世纪60—90年代;4.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主要内容: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划海防,创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6.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是洋务派军事工业的开端;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左宗棠)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创办民用工业对外国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7.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8.洋务运动的评价(认识):(1)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消极影响(失败原因):不改变中国封建统治,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最终失败。

(3)积极影响: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②积累生产经验,培养技术力量;③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维新变法(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1.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2.主张:变法图强,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

3.过程: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②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宣传维新变法;③组织强学会,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④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又称为“戊戌变法”;⑤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逮捕维新人士。

4.变法主要内容:(1)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2)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3)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4)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5.“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等六人。

6.失败原因:资产阶级力量软弱,而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7.意义:(1)政治方面: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2)思想方面: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3)经济方面: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三、辛亥革命(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代表人物:孙中山)1.主张:三民主义,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其中民权主义是核心。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对应民族主义;“建立民国”对应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对应民生主义。

2.革命活动:(1)成立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成立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机关报:《民报》。

(3)提出三民主义:作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武昌起义(1911年)。

(4)中华民国成立(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

3.评价(意义):积极方面:(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2)思想方面: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经济方面: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内因)。

(4)社会习俗方面:辛亥革命后,改变的落后愚昧习俗:留辫、缠足、翎顶补服、跪拜礼、称呼等。

消极方面: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并未推翻封建制度)。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

四、新文化运动(领导阶级: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性质:空前的思想大解放)1.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2.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主阵地:《新青年》杂志。

3.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4.内容:前期: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四提倡四反对直接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5.评价(意义):(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积极性: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6.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7.新文化运动前后期分界标志: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8.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创办《每周评论》。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

五、比较中国近代化的四次探索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从技术上、器物上学习西方;主张:“师夷长技”。

2.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主张:变法图强。

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主张:三民主义。

4.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

主张: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特点(四个事件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近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六、比较世界近代化进程,典题回顾1.(2015宜宾中考)由统计简表可知,这一阶段的翻译著作( B )中国1902—1904年翻译西方书籍统计简表A.侧重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技术 B.重点关注中国未来政治发展C.全面宣传实业救国经济思想 D.深刻反思鸦片战争失败原因2.(2016宜宾中考)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突出成就是( B )A.用暴力方式推翻了清王朝 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D.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度3.(2017宜宾中考)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 )A.《庶民的胜利》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孔子与宪法》,当堂检测1.李鸿章自己曾经这样自嘲:“我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

”这是李鸿章对哪一事件所发出的感慨( D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签订《马关条约》C.签订《辛丑条约》 D.开展洋务运动2.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

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

这直接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B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3.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

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A )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4.“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D )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作用5.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

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 A )6.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B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7.小李同学在参观博物馆时,发现某件文物标有“民国16年”。

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应是( A ) A.1927年B.1928年C.1926年D.1937年8.下列人物中,宣传维新思想并领导维新变法运动的是( D ),A.林则徐,B.孙中山,C.李大钊,D.康有为9.1912年,图乙取代图甲成为中国的国旗。

你认为引起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D ),图甲,图乙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10.孙中山指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这体现了三民主义的( B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扶助农工11.从1915年起,以陈独秀为首的进步知识分子达成共识“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