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黑龙江省环境监测方案【模板】

2015年黑龙江省环境监测方案【模板】

2015年黑龙江省环境监测方案二〇一五年三月目录一、环境质量监测 (1)(一)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 (1)(二)区域(农村)空气质量监测 (2)(三)酸雨监测 (2)(四)温室气体监测 (3)(五)地表水水质监测 (4)(六)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 (5)(七)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 (6)(八)农村环境质量监测 (9)(九)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10)(十)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12)(十一)声环境质量监测 (13)(十二)跨行政区界断面水质监测 (14)(十三)江河警戒水质监测 (16)(十四)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 (16)二、污染源监测 (17)(十五)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17)三、专项监测 (23)(十六)中俄界河联合监测 (23)(十七)松花江流域水生生物试点监测 (24)(十八)重点湖库监测、建立重点湖库浮游生物快速监测数据库 (26)(十九)省站完成背景断面水生生物的调查 (28)(二十)“十二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控制断面水质监测 (28)(二十一)地表水各河流源头水质监测 (29)(二十二)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质量考核监测 (30)一、环境质量监测(一)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1.监测范围13个地级城市,共计57个国家网监测点位,其中包括5个国家城市直管站;2个省直管县(XX市及XX县),共计5个空气监测点位。

2.监测项目SO2、NO-NO2-NO X、PM10、PM2.5、CO、O3、气象五参数、能见度。

3.监测时间每天24小时连续监测。

4.数据报送以VPN方式报送实时数据。

每日14时前通过国家空气质量监测联网管理平台报送前一日经审核的小时数据。

5.评价方法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评价6项污染物。

6.质量控制与保证(1)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由承担监测单位进行日常质量保证与控制。

(2)城市空气自动监测对已验收的空气自动站由承担监测单位进行日常质量保证与控制。

省站将按照黑环监[2014]9号关于下发《黑龙江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检查方案》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进行抽查。

对新建及扩建的空气自动站均按照《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验收技术规范》和《环境空气颗粒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验收技术规范》要求开展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和试运行工作,并形成安装调试报告和试运行报告。

(二)区域(农村)空气质量监测1.监测范围黑龙江五大连池清泉1个站点。

2.监测项目SO2、NO2和PM10连续在线监测。

3.监测频次每日24小时连续监测。

4.数据报送及监测报告以VPN方式实时报送。

五大连池站编写年度区域(农村)环境质量报告书和质量管理报告书,省站负责审核。

(三)酸雨监测1.监测范围13个地级以上城市及XX市和XX县2个省直管县市。

鼓励边境地区及有条件的县级城市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监测。

2.监测指标pH、电导率、降水量及硫酸根、硝酸根、氟、氯、铵、钙、镁、钠、钾9种离子浓度。

3.监测时间每天上午9:00到第二天上午9:00为一个采样监测周期。

4.质量保证执行《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HJ/T165-2004)。

5.数据报送按酸雨例行监测数据格式和方式报送监测数据,每月5日前(含5日,遇周末顺延)报送上月监测数据。

2016年1月5 日前报送2015年全年监测数据。

(四)温室气体监测1.监测范围XX市。

2.监测指标CO2、CH4。

3.监测频次每日24小时连续监测。

4.质量保证按照《环境保护部国家空气监测网络质控手册-温室气体监测站》进行日常维护,每月报送质控手册填写记录。

5.监测数据报送时间实时报送小时数据,每月5日前(含)报送上月汇总数据。

(五)地表水水质监测1.监测范围国、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

2.监测项目河流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的基本项目(23项,总氮除外),以及流量、电导率。

湖库增测透明度、总氮、叶绿素a和水位等指标。

3.监测时间每月1~10日;逢法定假日监测时间可后延,最迟不超过每月15日。

4.质量保证执行《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及规范》(HJ/T 91-2002)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

由承担监测单位进行日常质量保证与控制。

5.数据报送各市(地)环境监测(中心)站审核后,20日前通过“月报填报传输系统”软件将数据报送省站。

6.数据填报格式报送监测数据时,若监测值低于检测限,在检测限加“L”,检测限应该满足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值的1/4;未监测填写“-1”;如监测断面水质异常,由相关监测站组织核查,并向省站报送核查结果;未监测的断面需报送正式地表水未监测断面说明并加盖公章邮寄至省站综合室。

(六)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1.监测范围15个国家水质自动监测断面(点位)。

其中3个断面(点位)(龙王庙断面、知一桥断面、当壁镇断面)增加总氮和总磷,3个断面(点位)(肇源断面、同江断面、江心岛断面)增加VOC,4个断面(点位)(黑河断面、同江断面、乌苏镇断面、江心岛断面)增加生物毒性指标。

2.监测项目河流监测五参数(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和浊度)、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有机碳等。

湖库增加总氮、总磷。

重点水域增加VOC和生物毒性指标。

VOC指标包括18种挥发性有机物:二氯甲烷、反式-1,2-二氯乙烯、顺式-1,2-二氯乙烯、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苯、1,2-二氯丙烷、三氯乙烯、甲苯、四氯乙烯、氯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

3.监测频次执行《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每4小时监测一次。

根据需要可增加至2小时一次。

4.质量保证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及规范》(HJ/T 91 2002),《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总站水字〔2007〕182号)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有关要求执行。

每天查看自动监测实时发布系统中的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由承担监测单位进行日常质量保证与控制。

5.数据报送自动站数据实时自动报送。

周报数据由各托管单位于每周一中午12:00之前通过“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报送。

(七)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1.监测范围13个市(地)的41个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64个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的72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2.监测指标(1)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1)常规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的基本项目(23项,化学需氧量除外,河流总氮除外)、表2的补充项目(5项)和表3的优选特定项目(33项),共61项,并统计当月各水源地的总取水量,各地可根据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特征污染物。

2)全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109项。

(2)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1)常规监测:《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中23项(见环函〔2005〕47号),并统计当月各水源地的总取水量。

各地可根据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特征污染物。

2)全分析:《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中的39项。

3.监测时间(1)常规监测1)地级以上城市每月1~10日采样监测一次,由所在地市环境监测站承担。

如遇异常情况,则须加密监测。

2)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每季度第一个月1~10日采样一次,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每半年采样监测一次(前后两次采样至少间隔4个月)。

如遇异常情况,则须加密监测。

(2)全分析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每年6~7月进行一次水质全分析监测;县级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每2年(第双数年)开展一次水质全分析监测。

4.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监测数据实行三级审核制度,监测任务承担单位对监测结果负责。

地市环境监测站对报送的监测结果进行审核,并对最后上报省站的数据质量负责。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有关要求执行。

5.监测数据报送方式及时间(1)饮用水源地水质常规监测数据1)地级以上城市各地市环境监测站负责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并对最后上报省站的数据质量负责。

数据审核无误后每月20日前通过“饮用水源地月报填报传输系统”软件将数据报送省站。

2)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各地市环境监测站负责汇总辖区内所有县级城镇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

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并对最后上报省站的数据质量负责。

审核无误后通过“饮用水源地月报填报传输系统”软件将数据报送省站。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每季度数据:各地市环境监测站于3月、6月、9月及12月20日前向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报送。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每半年数据:各地市环境监测站于6月20日及12月20日前向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报送。

各地市环境监测站未按规定时间上报数据,或有缺报、错报、漏报及其他情况,需书面上报情况说明(加盖单位公章)。

(2)全分析监测数据和评价报告地市和县级全分析监测上报内容包括:全分析监测数据和评价报告(统计未检出项目数、未监测项目数、未监测原因、达标项目数、超标项目、超标倍数和超标原因分析)。

不能完成全分析的环境监测站须提前1个月报送说明材料。

监测数据上报文件类型采用Excel文件;评价报告和说明材料采用Word文件上报。

9月25日前报送到省站综合室邮箱:(******)报送本行政区监测数据及监测报告。

每季度的最后1个月的10号前报送该季度的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以及河流湖库水质监测数据;6月和11月10号前报送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数据;11月10号前报送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数据;12月前以正式文件形式向省站报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年度报告。

(九)土壤环境质量监测1.监测范围全省13个市(地)开展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监测。

每个地市选择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开展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畜禽养殖场规模为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3万羽以上的鸡和100头以上的牛等。

若无符合上述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行政区内有代表性的其他规模的畜禽养殖场。

2.基本情况调查(1)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监测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植被、周边水系、水文状况、气象特征等自然环境情况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和工农业生产等状况等。

(2)畜禽养殖场及周边土壤情况畜禽养殖场名称、场地面积、养殖畜禽种类、数量;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区域背景等。

(3)排污及周边污染源情况畜禽养殖场目前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去向;畜禽养殖场周边一定范围内有无污染源(或排污口)、污染源类型、数量及分布等,找出可能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来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