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知识点
• 轻视 • 称许、相提并论 • 只是 • 最终 • 因为 • 浸渍,渐进 • 受(刑械) • 清楚明白 • 大概
• 17、仆于妻子何如哉 • 18、亦颇识去就之分
• 如何 • 职分(界限)
• 19、恨私心有所不尽 • 遗憾
• 20、鄙陋没世
• 终结一生
• 21、仲尼厄而作《春秋》• 困穷
• 22、不韦迁蜀
• 通:
• 不得通其道。 • 通古今之变。 • 通邑大都。
(实现) (通晓) (流传)
• 重:
•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 重为乡党所笑。
(慎重) (更加)
望
1、都督阎公之雅望 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声望 盼望
3、故愿望见太后 看望
4、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农历十五
相
1、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代“之”,他 2、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代“我”,刘兰芝 3、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代“她”,婆婆 4、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代“你”,焦仲卿 5、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一个连一个,连缀
与
1、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赞同
2、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结交、亲附
3、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给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结交
5、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归附,跟随
6、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同,介词
“见”字用法和“见”表被动、通假字用法
1、冀君实或见恕也
代“我”
2、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代“我”
文句翻译
4、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 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 流俗之所轻也。
我的先人,没有获得丹书、铁券那样的特大 功勋,所从事的是起草文书、编写史料、记 录天象、制定律历的工作,(其职位)接近于占 卜之官和太祝之间,本来就是皇上所戏弄, 当成乐师、优伶一样畜养的人,为流俗所轻 视。
在这个时候,看见狱吏就以头碰地,看到狱 卒就胆战心惊。为什么呢?这(也)是以威力制约 逐步发展的结果啊。待到已经到了这一步,还 说不受辱,不过是所谓“脸皮厚”罢了,哪里 说得上尊贵呢?
文句翻译
7、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以稍陵迟,至于鞭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 远乎!
文句翻译
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
为吏,议不可对也。定计于鲜也。
所以,对士人来说,(即使是)在地 上画一座牢狱,那情势也叫人不敢进 去;(即使是)一个木制的狱吏,也不 敢跟它对质,必须在遇刑前自杀(以 免受辱)。
文句翻译
6、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 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 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我确实想完成这本书,把它(暂时)藏在名山 之中,(以后)再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使 它流行于大都会,这样我就补偿了前番下狱受 刑所遭到的侮辱,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哪里 有悔恨呢!可是,这番话只能说给有见识的人 听,对俗人就难说了。
文句翻译
• 13、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 与仆私心剌谬乎?
• 如今少卿竟教导我要推贤进士,这难 道不是与我自己的愿望相违背的吗?
事明白,豪气逼人。其感慨啸歌,大有
对垒。文情至此极矣。
——吴楚材《古文观止》评
•二千年无能通者。
•诵之数十过,则自生疑,
又百过当自悟。
•
——包世臣
通假字。
1、幽于圜墙之中。
圜,通“圆”,指监狱。
2、见狱卒则以头枪地。 枪,通“抢”,碰撞
3、及以是也,言不辱者,所谓强颜也。 以,通“已” 4、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伯,通“霸”
11、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 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 成败兴坏之纪.
我不自量力,近来将自己的心愿寄托在无 用的言辞上,搜集世上散失的文献,粗略地 考证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统观他们由始至 终的过程,考查他们成功、失败、兴起、衰 败的规律。
文句翻译
1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 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5、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罔,通“网”,法网
决,通“诀”。自杀。
6、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摩,通“磨”。 7、《诗三百》,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通“佚”,散乱的文献。 9、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 10、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曷,通“何”
• 拜两拜 • 情义、诚挚恳切 • 怨望、效法 • 固塞鄙陋的意见,形做名 • 隔了很久,回复 • 责备 • 牛马走、辱、幸
• 8、流俗所轻也 • 9、不与能死节者比 • 10、特以为智穷罪极 • 11、卒就死耳 • 12、用之所趋异也 • 13、积微约之渐也 • 14、具于五刑 • 15、审矣,何足怪也 • 16、殆为此乎?
由此说来,勇敢或怯懦,坚强或软弱,都 是由形势决定的。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有什 么值得奇怪的呢?一个人不能早在遇刑前就自 杀,因而渐渐志气衰微,待到受杖刑,这才 想到要死于名节,离名节不是太远了吗?
文句翻译
8、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 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 得已也。
就人的本性而言,没有不贪生厌死的 ,(难免要)怀念父母和妻子儿女;至于 为正义和公理所激奋的人,则不是这样 ,那是因为有所不得已的缘故。
文句翻译
3、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 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 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假使我受到法律制裁被处死刑,就像九头 牛身上失去一根毛一样,跟蝼蚁(之死)有什 么不同?而世人又不会将我与能死节的人同等 看待,只认为我智力穷尽,罪过极大,不能 自己解脱,终于去死而已。
编修史书需要四种素养
1. 史德(“不虚美,不隐恶” ) 2. 史学(材料丰富) 3. 史识(善于决断) 4. 史才(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集评
•
史公之身乃《史记》之身,非史
公所得自私;史公可为少陵死,而《史
记》必不能为少陵废。”
•
——清·包世臣
此书反复曲折,首尾相续,燕赵烈士
之风。忧愁忧思,则又直与《离骚》叙
• 忿恚尉,令辱之
(玷辱,辱没)
• 审: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详细,仔细。形容词)
• 审矣,何足怪乎? • 审时度势 • 发下狱中监禁,明日再审
(深知,清楚,明白,动词) (察看,观察研究。动词)
(审问。 动词)
• 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 (确实,果真,确切地。副词)
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2、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大概,恐怕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危险
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大概
练习巩固
务:
• 内立法度,务耕织 •(从事,致力。动词)
• 惟陈言之务去 •(—定,务必。副词)
• 推贤进士为务 •(事情,要事。名词)
• 是故知不务多
幸:
•(要求。动词)
• 幸勿为过
(希望。副词)
•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亏。副词)
辱:
• 其次不辱身
•(使……受辱。动词)
• 曩者辱赐书
•(敬词,意有使对方“受辱了”、“对不起”)
• 贬谪
• 23、发愤之所为作也 • 愤懑
• 24、以舒其愤
• 舒散
• 25、仆窃不逊
• 不谦虚
• •
26、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27、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 •
散乱的文献 考订;纲纪、规律
• 28、会遭此祸
• 恰逢,正好
• 29、虽万被戮,岂有毁哉 • 即使
• 30、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 即使
• 31、通其狂惑
3、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代“我”
4、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代“我”
5、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被
6、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被,受
7、不幸见辱于匪人 被
8、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被
9、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
10、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通“现”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几乎,近于
• 达(抒发)
• 32、今虽欲自雕琢
• 现在
• 33、曼辞以自饰
• 美好
• 34、书不能悉意
• 完全,尽
文句翻译
1、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 务。
往日承蒙您写信给我,教导我务必慎重 地待人接物。仆非敢 如此也。
似乎是抱怨我没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 而附和俗人的看法。我并非如此。
文句翻译
9、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 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我虽然怯懦,想苟全性命,却很懂得舍生 取义的道理,何至于甘心接受绳捆索绑的侮 辱呢!
10、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 之人称焉。
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不可 胜数,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
文句翻译
有标志被动 1、“于”表被动: 暴见于王 2、“受……于……” 表被动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3、用“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用“为” “为……所” “……为所……”表被动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
解释下列加点词:
• 1、司马迁再拜言 • 2、意气勤勤恳恳 • 3、若望仆不相师 • 4、请略陈固陋 • 5、阕然久不报 • 6、幸勿为过 • 7、谦辞与敬辞
过
1、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错
2、《过秦论》
指出过失
3、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