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理学]第4讲:单片机硬件基本组成电路
[理学]第4讲:单片机硬件基本组成电路
指令周期=(1~4)机器周期=1~4 μs 4个时序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节拍(振荡脉冲周期,1/fOSC)、
状态周期(时钟周期)、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如图2-13
所示。
17:36
返回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图2-13
89C51单片机各种周期的相互关系
17:36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2.5
复位操作
• §2.5.1 复位操作的主要功能 • §2.5.2 复位信号及其产生 • §2.5.3 复位电路
• 89C51芯片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用于构成振 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为XTAL1,输出端为 XTAL2,两端跨接石英晶体及两个电容就可以构成稳 定的自激振荡器。电容器C1和C2通常取30 pF左右, 可稳定频率并对振荡频率有微调作用。振荡脉冲频率 范围为fOSC=0~24 MHz。
• 晶体振荡器的频率为fOSC,振荡信号从XTAL2端输入 到片内的时钟发生器上,如图2-12所示。
因此,一个机器周期中的12个振荡周期表示为 S1P1,S1P2,S2P1,· · · ,S6P1,S6P2。 若采用6MHz晶体振荡器,则每个机器周期为多少?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机器周期 设:晶体振荡器频率 fosc=6MHz, 则:振荡周期=1/fosc=1/6 μ s(微秒) 因为:一个机器周期包括12个振荡周期, 所以:一个机器周期=12*(1/6) μ s(微秒) = 2μ s(微秒)
17:36
返回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表2-8 各特Leabharlann 寄存器的复位值寄存器 PC ACC PSW SP DPTR P0-P3 IP IE TMOD
17:36
复位状态 0000H 00H 00H 07H 0000H FFH ××000000B 0×000000B 00H
如果振荡周期为12MHz,则其指令周期分别为 1μs、 2μs 和4μs。
返 回
17:36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3、基本时序定时单位
89C51或其他80C51单片机的基本时序定时单位有如下4个。
• • •
振荡周期: 晶振的振荡周期,为最小的时序单位。 状态周期: 振荡频率经单片机内的二分频器分频后提供给
问:如果fosc=12MHz, 一个机器周期为多少?
返 回
17:36
答案 1μs(微秒)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指 令 周 期
返 回
17:36
每条指令都由一个或几个机器周期组 成。 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 每条指令由一个或若干个字节组成。
有单字节指令,双字节指令,…多字节指 令等。字节数少则占存储器空间少。 例如
片 内CPU的时钟周期。因此,一个状态周期包含2个振荡周期 。 机器周期(MC): 1个机器周期由6个状态周期即12个振 荡周期组成,是计算机执行一种基本操作的时间单位。
•
指令周期: 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一个指令周期由1~
4个机器周期组成,依据指令不同而不同,见附录A。
17:36
返回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每条指令的指令周期都由一个或几个 机器周期 组成。有单周期指令、双
周期指令、和四周期指令。机器周期 数少则执行速度快。 如图所示 其指令周期各为多少?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指令周期
•
• • •
设振荡周期为6MHz,则一个机器周期为 2μ s(微秒)。 单周期指令:指令周期为 2μ s(微秒) 双周期指令:指令周期为 4μ s(微秒) 四周期指令:指令周期为 8μ s(微秒)
第4讲: 单片机基本组成电路
知识目标:1、掌握时钟电路及MCU时序 2、掌握复位电路及复位操作 技能目标:构建单片最小系统
17:36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2.4
时钟电路及89C51 CPU时序
片内时钟信号的产生 CPU取指、执指时序
§2.4.1 §2.4.2
17:36
返回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2.4.1 片内时钟信号的产生
4种时序单位中,振荡周期和机器周期是单片机内计算其他时
间值(例如,波特率、定时器的定时时间等)的基本时序 单位。
下面是单片机外接晶振频率12 MHz时的各种时序单位的大小。
振荡周期=1/fOSC=1/12 MHz=0.083 3 μs 状态周期=2/fOSC=2/12 MHz=0.167 μs
机器周期=12/fOSC=12/12 MHz=1 μs
17:36
返回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2.5.1 复位操作的主要功能
一、复位是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 二、主要功能: 三、寄存器的复位状态:
17:36
返回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复位操作主要功能
• 程序地址指针PC初始化为0000H,使单 片机从0000H单元开始执行程序 • 当由于程序运行出错或操作错误使系统 死锁状态时,为摆脱困境,也需要按复 位键重新启动。
17:36
返回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图2-12 89C51的片内振荡器及时钟发生器
17:36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2.4.1 片内时钟信号的产生
1、节拍与状态周期 2、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 3、基本时序定时单位
17:36
返回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1、节拍与状态周期
• 时钟发生器是一个2分频的触发器电路,它将振荡器的信 号频率fOSC除以2,向CPU提供两相时钟信号P1和P2。 时钟信号的周期称为机器状态周期S(STATE),是振荡周 期的2倍。 在每个时钟周期(即机器状态周期S)的前半周期,相位 1(P1)信号有效,在每个时钟周期的后半周期,相位2(P2 ,节拍2)信号有效。 每个时钟周期(以后常称状态S)有两个节拍(相)P1和P2, CPU就以两相时钟P1和P2为基本节拍指挥89C51单片机各 个部件协调地工作。
返回
•
•
17:36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2、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
一、机器周期:
二、指令周期:
17:36
返回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计算机的一计算机的一条指令由若干个字节组
机 器 周 期
如图所示 返 回
17:36
成。执行一条指令需要多长时间则以机器周期 为单位。 一个机器周期是指CPU访问存储器一次所需的 时间。例如,取指令、读存储器、写存储器等等。 一个机器周期包括12个振荡周期,分为6个S状 态:S1~S6。 每个状态又分为两拍,称为P1和P2。